明朝需要江南的財富養活明軍,但在既對抗清兵的同時又鎮壓農民軍,消耗巨大逐漸不支,北方和南方又被大順軍逐漸攻佔並隔斷通路和糧道,江南的錢糧不管是陸路還是海路,便不能運送到北方乃至京師了。
直到北京今天崩潰被大順軍攻佔,江南的錢糧還一直握在江南大明軍手中,但是又不能為京畿各地所用,北方又大旱瘟疫橫行,情勢才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了。
而清兵,基本一直靠血腥掠奪,雖然強迫威脅蒙古和朝鮮提供了一部分錢糧,但是年年開戰也是入不敷出,可以說清兵的日子過的並不比大明好,因為遼東是苦寒之地。
包衣制度雖然可以在遼東生產出一部分糧餉,但因氣候原因,收成差額是相當巨大的。
雖然,清兵不停的入塞掠奪,以戰養戰。
就算打輸了,大不了可以再一次退到那冰天雪地的極北之地。
而大明卻是無處可退,先被攔腰斬斷,再圍攻北京。
讓崇禎帝把明軍的精銳力量不停在農民軍和清兵之間頻繁調動救急火,這才養肥了李自成和清兵,這個就算是朱元璋在世也會吃不消這種打法。
江南明軍看著北方戰事難支也欲哭無淚,望塵莫及了。
李岩現在最怕的是,不進北京還好,大順的軍威士氣還在,勢頭正所向披靡。
但是一進這個北京城,待時日消磨過後,必將有所折損,那時如果吳三桂投降清兵再一起殺來北京,仗就不好打了。
大順雖然還沒有和清兵作戰過,但是李岩對明軍和清兵的戰爭了解不少,知道清兵以兇殘血腥著稱,善騎兵衝鋒陷陣,摧枯拉朽。
而騎兵這一方面,只有老營的大順騎兵營可以一戰,現在大順軍入主北京,要是制約不好這些農民將兵,情況就不妙了。
李岩再想,如果大順軍不攻打北京,而轉為固守山西和南下江南,那麼既可以堵塞清兵從山西入關的通道,崇禎帝調兵遣將回北京,是能守住北京和對抗清兵的。
等崇禎帝拖住清兵的步伐,大順就可以一路南下攻佔江南富裕之地了。
而那時,崇禎帝為了防範清兵,對於南下的大順軍背後也不敢妄動分毫,因為有清兵在背後掣肘。
如果那樣的話,對大順軍來說,比拿下崇禎帝所在的北京城更有意義和價值。
那樣一來,有崇禎帝拖住清兵南下的道路,大順軍也可以伺機消滅大西軍,從而掃平後顧之憂。
等江南平定以後,再一鼓作氣揮軍北上,那時就算崇禎帝和清兵同盟也不是大順的對手了,何況崇禎帝對清兵恨之入骨。
不然不會在過去農民軍即將滅亡的那年,抽調回孫傳庭土數萬的秦軍去遼東打清兵了。
那一次,崇禎帝還犯下了一個重要的錯誤,就是既然抽調了孫傳庭的秦軍去遼東,不但不給孫傳庭去指揮打清兵,還將孫傳庭關進了大牢。
反而讓洪承疇去指揮秦軍打清兵,這樣兵將互相不熟悉,缺少交流和訓練,還讓那個高起潛太監去監軍掣肘洪承疇。
那個時候的洪承疇真正手上的兵力少的可憐,精銳全部都在高起潛的手上,真是想不敗都難了。
李岩知道,清兵兇殘並不得民心,每次南下入塞都是屠城、搶錢糧、搶年輕女人、抓壯丁。
河北山東等地被屠殺了幾百萬人,一個城接著一個城殺得精光,屍橫遍野、江河堵塞、千里無人煙。
清兵每次入塞,在華北地區無不是犯下慘絕人寰的罪行,每次百姓都是殊死抵抗,知道不抵抗也是全家乃至整個城都是必死的。
李岩知道現在想當初,已經不現實了,現在大順軍已經攻佔了北京,山東雖然還不算穩定,但也在大順的控制下。
山東總兵劉清不戰而退,不顧崇禎帝的安危更不會顧百姓的死活,早早就退出山東逃亡至江南淮安附近。
現在全部的變數就看大順自己能否保持住自己的實力,抽調兵力備戰再決戰清兵,和能否抓準時機,一舉或消滅吳三桂和清兵了。
李岩知道現在大戰在即,必須立刻從各地抽調兵力前來北京集結。
李岩知道,現在的大順如果保持不住實力和士氣,又抓不準時機決戰清兵或者吳三桂的話,一旦匆忙和清兵或吳三桂開戰,後果就不可想象了。
大順如果沒有前期的韜光養晦,哪會有後期的開疆拓土呢。
大順皇帝李自成騎著烏龍駒的英姿,在李岩的眼裡,在親衛營的前後簇擁護衛下,慢慢進入午門裡,入主那大順皇帝李自成朝思暮想的紫禁城,和裡面的三宮六院。
※※※※※※※※※※※※※※※※※※※※※※※※※※※※※※※※※※※※※※※※※武英殿。
李自成今日本來要在武英殿,受群臣朝賀,開開心心的完成入主北京的儀式。
但是崇禎帝並沒有在紫禁城裡自盡殉國,下落不明,這樣一來大明就還存在著。
李自成於是取消了在武英殿受朝賀一事,命宣詔官下聖旨,命文武百官各回衙門或駐地。
投降大順的明朝內臣,暫回自家中,聽候錄用。
擇日,但聽午門鐘聲,新朝的文臣武將們,前來武英殿上朝,不得遲誤! 這時文臣武將們乃至一些百姓都知道了,崇禎帝下落不明的情況。
有的人自然希望找到崇禎帝,不管是死是活,這樣才能安保自己的榮華富貴。
還對大明有些忠義的人卻暗自欣喜,希望崇禎帝能逃回江南,重振大明。
有些投降的原明臣知道崇禎帝下路不明以後,更是怕崇禎帝回到江南后再打回北京,那時自己就會遺臭萬年、受抄家滅族之罪了。
李自成的核心將領在武英殿各自領了聖旨以後,紛紛退出了紫禁城,各自行事去了。
想要向大順皇帝李自成進言的李岩,也沒有被李自成留下來並接見,於是李岩落寞而去。
只有李雙喜准許留在了紫禁城,因為李雙喜是李自成是義子。
待文臣武將紛紛離開武英殿後,李自成看向李雙喜,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神色,知道這一路進北京的事宜,雙喜出力不少。
李自成從容道:「起駕,乾清宮,朕要看崇禎住的宮殿,朕想了解這個大明的皇帝。
」李雙喜立刻跪伏在武英殿華麗的地毯上,用平穩的語氣回話,都來不及多看幾眼殿里華麗無比的裝潢。
李雙喜沉沉道:「臣,遵旨。
」李自成和李雙喜二人出得武英殿,身邊有上百個親衛營侍衛保護著。
李自成一眼望去,眼前儘是紫禁城遠近無數的瓊樓玉宇,金碧輝煌,雄偉莊嚴。
殿宇深邃得密密麻麻、鱗次櫛比,一眼望去,數都數不清。
李自成從容道:「這麼多的宮殿,真不知道,乾清宮在哪裡?」李雙喜沉沉道:「回稟皇上,這裡怕是看不見那,乾清宮的。
」李自成俯視李雙喜道:「那麼,該從哪裡去那,乾清宮,一睹芳容?」李雙喜沉沉道:「請皇上,容微臣領路,去那乾清宮,但不知道皇上,想從那條路線駕臨乾清宮?」李自成俯視李雙喜道:「有幾條路線,可以去達乾清宮呢?」李雙喜沉沉道:「一條是先左向穿偏門走三大殿的路線,這樣可以欣賞紫禁城裡三大殿的美景,另一條是北上穿隆宗門去乾清宮,但是就看不到三大殿的美景了,請皇上下旨,該走那條路線?」李自成俯視李雙喜道:「你是如何這麼清楚,紫禁城裡的各宮位置?」李雙喜沉沉道:「微臣在破北京內城的時候,從投降的紫禁城太監王德化手裡得到了,紫禁城精緻圖冊,想到以後皇上要駕臨和入主紫禁城,所以微臣細細的看了許多遍了。
」李自成微笑著,彎下腰輕輕扶起李雙喜,李雙喜滿眼驚喜,皇上竟然親自扶他這個臣子,這可是可遇不可求的榮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