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芳譜 - 第551節

三人戰戰兢兢的走到群臣的末尾,便聽到一個渾厚的嗓音在堂上說話道:“啟稟皇上,方才老臣說到長白府知事江平,多次上摺子痛斥長白府悍匪橫行,鬧的民不聊生,半點不將官府放在眼裡,因此江大人懇請皇上能疾速發兵前往平息,將悍匪霍亂消弭於未成形之時,此事老臣也認為頗為可行,不知聖意如何?”這聲音說過了話,身前響起議論紛紛,有人主張用兵,又有人主張招撫招安,楊宗志聽得清楚,這說話之人正是盧圭盧伯伯,長白山鬧悍匪的事情,前次回到洛都時,他也曾經私下聽到盧伯伯和他的長子盧聞達之間議論過,當夜聽過後,只是隨耳放過,此刻再次聽到才覺得有些扎耳。
垂頭仔細想想,才念起那個白衣翻飛,對自己情義無限的費幼梅,她出身長白劍派,家中正是久居長白山,現在楊宗志心境與幾個月前有所不同,正是因為多了這份牽挂,不知道……大內要是發兵前往平亂,會不會……會不會對這小丫頭家中有著影響。
楊宗志從武當山頭跌下去后,心思一直放在垂危的秀鳳身上,現下秀鳳早已安然返回北疆,他不覺才回念起那日自己跌下武當山的情形,那個心繫自己的小丫頭,也曾經跟著自己一起跳了下去……頭頂傳來嗯哼一聲咳嗽,仁宗開口詢問道:“眾位愛卿以為意下如何?”左首邊走出一個老者道:“啟奏皇上,老臣以為此事確實可行,但是卻不迫在眉睫,只因大軍剛剛回朝,理應休養生息,若是倉促又派往北方,實在不利於大軍的整頓,將士們從西方的吐蕃國回來,舟車勞頓又要趕往北疆,此行一去,勝敗便難以預料了。
”楊宗志本一直垂頭負立,直到聽見這個聲音,才是微微抬起頭來,向前面瞥了一眼,這說話的人便是御史言官柯宴大人,楊宗志聽了柯宴之話,不覺心想:“這本是兵部的事情,他為何又要站出來阻止?”盧圭道:“皇上,自古說天下之濱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宇內不能平,何以安天下,既然吐蕃國內有事,咱們都能派兵出使,大捷而歸,而各州府出事情,朝廷反而派不出人來,豈不是……豈不是要叫天下地方官都寒了心么?”盧圭話音一落,身邊便嗡的一聲響起嘈雜,牛再春站在楊宗志的身後,低聲興奮的道:“三弟,看來……看來咱們只怕腳也落不穩,又要出兵啦!”群臣議論紛紛,一時都爭執不下,有人主戰,又有人充滿擔憂,害怕大軍四處征伐,導致國力積弱,仁宗坐在高高的龍椅上,隨眼看了好一會,才高聲道:“肅靜,都吵些什麼,嗯,咱們這裡有一位護國大將軍,他為何一直站在群臣的身後,既不上前請安,也不發表看法呀?照說他是軍中的首腦,這出兵的事情,正是應該問問他才是罷。
”眾臣一聽,才想起楊宗志等人覲見的事情,不覺自動分開兩邊,將身後的楊宗志三人讓了出來,楊宗志不禁頭皮發麻,聽到皇上將話題轉到自己身上,無奈下只得與牛馬二人走上前去,跪下喊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頭頂久無聲響傳來,過了好一陣,仁宗才道:“免禮吧,大將軍,你來說說,盧圭大人所說之事,應該如何來辦?”楊宗志站起來回道:“啟奏皇上,微臣實在是不明白事情原委,因此不敢妄下定論。
”仁宗嘿嘿笑道:“好個不明白事情原委,便將自己身上的職責推的乾乾淨淨,那朕再來問你,你既已凱旋,為何久不回朝,而是在外盤桓了這麼些日子,才姍姍來遲。
”楊宗志聽得心頭一沉,暗想:“皇上果然還是要責怪於我了。
”他暗地裡恍然大悟,只怕皇上追究自己回朝太遲的原因,十有八九還是因為自己抗旨的罪過,楊宗志心頭沉吟一番,正在想要如何回話,右首邊站出來個人道:“稟皇上,楊大人回朝太遲,實在是有他說不出的苦衷,楊大人在吐蕃國受了重傷,無法騎行,每日躺在馬車裡養病,所以才會遲些歸來,再說……今日吐蕃國傳來了國書一份,要與我南朝世代結好,楊大人此行可謂功德圓滿,再有些什麼小過錯,也都能抵下了。
”仁宗轉過來來,嘿嘿笑道:“哦……?三皇兄都來幫大將軍說好話了,那好,既然三皇兄說到吐蕃國傳來的國書,正好當著這朝堂上給眾位愛卿念上一念,看看這吐蕃國到底傳來一份什麼樣的國書。
”三皇子面色尷尬的咳嗽一聲,緩緩從衣袖中取出一張羊皮紙,抽開念道:“聖賢的南朝皇帝親啟:我回卓王哈克欽謹以吐蕃國萬千子民,問候南朝皇帝金安,此次南朝友軍出使,實是貴我兩國交好之大幸事,貴國楊宗志大人睿智果敢,平息吐蕃國內亂於談笑之間,現下吐蕃國內,國泰民安,萬象聚生,我等心中感激不盡,我願以西天諸佛的名義起誓,兩國之間世代交好永不互犯,只要……只要南朝皇帝將泗贊草原交還給我吐蕃,吐蕃願意以大四倍的群玉山脈作交換,並以貴國馬首是瞻,兵將相隨出征北方,作為兩國交好的信證。
”三皇子方自念到這裡,身邊群臣又是嗡的一聲,盧圭道:“用泗贊草原交換群玉山?此事萬萬不可,泗贊草原雖小,但是水土肥沃,四季常青,而那群玉山卻是片荒瘠的土坡,別說放牛牧羊,便是一隻蒼蠅也活不下來,此事不公平之極。
”仁宗問道:“大將軍,朕想聽聽你怎麼說?”楊宗志不覺頭疼的緊,他想不到自己回朝之後,哈克欽不但趁著朔落王憂傷索紫兒“殞命”之故,快速的坐上了回卓王寶位,甚至還命人傳來了一份“示好”的國書,上面竟是提出一個這樣苛刻的條件來,比起昔日的忽日列實則有過之而無不及,楊宗志道:“皇上,微臣也覺得此事萬萬不可,哈克欽的野心……看來不在忽日列之下,現下他肅清了國內,必會想著四處征討,他想要取回泗贊草原,必定是要餵養戰馬,養兵蓄銳。
”仁宗蹙眉道:“可是他又說要以我南朝馬首是瞻,甚至……甚至我們出兵北方四國的話,他也願意派兵跟隨,這條件豈不是對我們大大的有利?”楊宗志抬頭正色道:“皇上,我們與北方四國多年積怨,那自是不必多說,但是……但是若讓吐蕃大軍入內相助,無異於引狼入室,只恐……只恐請來容易,送走卻難。
”仁宗面上閃過一絲猶豫,沉吟道:“吐蕃國若是真心愿與我們結盟,我南朝何嘗不是如虎添翼,楊愛卿呀,你……你可能降服得了哈克欽這個人?”楊宗志想了好一會,方才搖頭道:“微臣沒有把握,哈克欽與我一道回吐蕃的時候,甚至還是個半大的孩子,可是……這一路以來,微臣看到他的變化太快,太大,現下里他心裡是怎麼想的,微臣……實在是沒有把握。
”仁宗和顏道:“嗯,此事和長白府的事情,都容后再議,今日是愛卿歸朝之日,你在吐蕃國揚我國威,大敗活捉了桀驁不馴的忽日列,讓吐蕃國人再也不敢小瞧我南朝大軍,你說說,還想要朕賞賜些什麼給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