紈絝子弟 - 第224節

“那皇帝……”“呵呵,大夏國的皇帝若是在京城附近還能被人刺殺成功,羽林軍還留著做什麼?大內高手可也不是吃素的。
”“嗯。
”李郃心裡其實是想說,要不就讓皇帝給刺殺好了,到時候爺爺做皇帝,老爹做太子,哥哥和他都能做個什麼王玩玩,那豈不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威風八面囂張四方?不過想了想,這事肯定沒那麼簡單的,還是把話吞肚子里好了。
這幾天李郃仍是每天偷偷去見華姿,他才不管華明雄和華雲強會不會發現呢,未婚妻剛知道自己身份,那天又被兩個易容的傢伙嚇倒了,不去哄哄增進感情怎麼行?不過這一來,李郃去黎府的次數和時間就少了很多,現在黎英見了他都進死纏著不放,一會讓他教騎術,一會讓他教箭術,一次甚至讓他教詩詞,不教還不行。
結果李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數星星,低頭舞長槍。
”地胡亂吟誦一通,倒也還是把這同樣不懂詩詞的黎家兄妹唬得一愣一愣的,直嘆他是文武雙全,大夏奇才。
轉眼間,慶功大典的日子來了,李郃及一眾北伐軍將領是帶甲入皇城,上威武殿參拜當今皇帝,按功領賞受封。
今天按照禮制所有的將領都要穿上大夏國的統一禮甲。
這種禮甲穿上去比普通鎧甲輕了許多,注重美觀防禦力極低,但頭盔卻是連臉都遮了一半。
頭頂還要根據軍銜的不同插一根長長地羽翎。
李郃戲稱這羽翎是公雞尾巴,而這頭盔,則是雞盔。
這禮甲即便不是真的作戰用鎧甲,穿在身上也遠沒有月兒做的鎧甲舒適,最後還是芊芊用她跟月兒學的針線手工活,將禮甲裡面改造一番,才讓李郃舒服的穿上。
“真是搞不懂,這甲既然是禮甲。
應該以舒適、美觀為主,怎麼偏偏頭盔把整張臉都遮住了,不僅卡得臉頰難受,而且每個人看過去都是一個樣,跟黑不溜秋的鐵皮人似的。
”跟黎布站在玄武門外等候進行例行檢查的李郃無聊地抱怨道。
黎布笑道:“按照大夏國皇家的說法,軍人就是殺人的兵器,只需殺人的本領和服從命令的忠誠,相貌之類個性的東西都是多餘的。
”李郃一翻白眼:“是啊。
最好一個個都像你這樣。
除了喝酒吃肉殺人,其他一概不管。
指東打西,打西殺西。
”黎布笑道:“你也差不多嘛,只不過你除了喝酒吃肉殺人,還要玩女人。
”李郃與黎布在軍中大大咧咧慣了,談話的聲音自然比較大聲,進了玄武門后立刻引來一個引導太監尖細得讓人發毛的呵斥:“皇城之內,不得高聲談笑!”李郃與黎布聞聲向那喊話的太監看去。
目光如泛著殺氣的刀刃一般,逼得那太監不敢對視,低下了頭去。
北伐軍中最能打、殺人最多的兩個將領身上的氣勢,豈是區區一個閹人所能對抗得了地。
李郃聽這太監的口氣相當蠻橫,就知道其平日城必是囂張慣了,目中無人。
對前面的林大帥、蕭大將軍就點哈腰,看到他們走得比較靠後,以為身份較低,就敢厲聲呵斥,十足的小人模樣。
經過那太監身旁時,李郃眯著眼睛看著他,低聲道:‘說話小心點,否則連你的腦袋也一起閹了。
“那太監想反駁,但看到李郃那冷如寒冰的眼神,還是心中一抖,膽怯地低下了頭去。
直到李郃與黎布走過很遠后,他才怔怔地回過神來。
後面跟上的一名羽林軍對他道:“王公公,那兩人你可惹不起。
”“那倆人是誰?看起來好像挺年輕的樣子,怎麼都掛大將軍翎了?好像比林大帥、國舅爺還囂張的樣子。
”王公公疑惑地問道。
那羽林軍士兵冷笑一聲,道:“你知道那兩人是誰嗎?高點的那個姓李,是北伐軍的平虜大將軍李郃,李太師的親孫,這次北伐的第一功臣。
那個黑點的,是北伐軍的鷹揚大將軍,武狀元,這次北伐的主要功臣之一。
”“啊?……李郃?莫非就是虎威將軍……李家二公子?”那太監訝得兩眼渾圓,嘴巴張得都可吞倆個雞蛋了。
“正是此人。
”羽林軍士兵說著,已經繼續跟上了那一列北伐將領的隊伍,往皇城之內走去。
只留他身後那兩腿發軟喃喃自語地太監獃獃地看著他們的背影。
李郃本來對進皇城是很期待的,大夏國這麼大一個國家,皇帝住的地方、百官面聖的地方,怎麼著也得威武氣派不輸前世的紫禁城吧。
可現在入了玄武門,進了皇城一看,威武、氣派是氣派,金琉鑲頂,青石鋪地,華麗高貴,可是他們得按照一步一步的手續和順序,按一定的路線進入威武殿,基本上旁邊的宮殿都看不了。
而宮城更是在皇城之內,那裡才是皇帝的後宮,什麼三千佳麗、宮女妃子的,都在那裡。
在皇城不是羽林軍侍衛就是人妖太監,到處都是一片威嚴肅穆的氣氛,反是讓人更想看看那些與外城城牆差不多高的宮牆後面,是怎樣一番景象。
李郃的好奇心是很強的,不論什麼東西,如果引起了他的好奇,那麼他便會不擇手段地去探究一番。
不過現在是去面聖,他再好奇也不會這時候偷溜進宮城裡。
但心中心中已決定,一定要到皇帝的後宮去溜達一番,見識見識這個世界的深宮大院。
左顧右盼間。
李郃與黎布跟著一眾北伐軍地武將,已是由一個長達三十幾米的寬大台階步上了威武的主殿。
文武大臣從玄武門進入皇城后,便分由兩路前往威武殿,兩方人走地路不同,卻是幾乎同時到威武殿前。
武將從左面上階,文臣由右面上階,皇族子弟則從威武殿的側面過來,分別從三個門步入威武殿。
文武大臣和皇族子弟在路上相遇都只是點頭致意。
待進了威武殿後,卻熱絡地打起招呼來。
李郃知道,這是大夏國的規矩,主要是擔心皇子們同文武大臣拉幫結派,所以他們不能在路上有私語,只能到威武殿後,才公開交談,以示對皇帝的坦白。
可實際上,皇子們依舊有辦法同各個文武大辰下聯繫,大臣們也一樣積極支持著不同的皇子。
站在武將的班列中,李郃看到對面文臣以爺爺李太師為首,下面則是兩位花白鬍子的老頭。
這倆老頭前些日子哥哥李明帶他去拜見過,分別是周太傅和高木太保,是朝中權位僅次於李太師的大臣。
他們地年齡其實比爺爺還要小些,但看起來卻彷彿比爺爺要老上一代。
夏朝與前朝不同的是,三公即太師、太傅、太保,不僅身份尊崇。
而且權利也極大,相當於朝中丞相,輔佐皇帝管理國家大事。
在周太傅和高木太保之下,就是幾位一品大學士和各部尚書、御使中丞,李郃未來的丈人華明雄也在其列。
在第一排文臣之後。
還有許多大臣,哥哥李明也在其中。
想想一家爺孫三人,同上朝堂。
這心裡還真是有些自豪驕傲。
而文武大臣的前面,靠近玉階和皇位的地方,由站著兩排皇子和王爺。
那天‘萬花會’上看見的騰凌王韓平也在其中,正和旁邊的幾位兄弟笑著低聲說著什麼。
再往上看,皇子列中排首的一人,似乎有些眼熟。
李郃不禁凝目望去,那人身著與其他皇子不同的金黃色袍服,腰上掛著翠綠色的龍形玉佩,相貌比起騰凌王韓平稍差一些,皮膚白凈,面無表情,背著雙後站在那,也不與旁邊的人說話,一副孤傲的模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