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經扯破了臉皮,唐僧毫不畏懼地迎上了如來的目光,淡淡說道:“世尊,有情無情,要待事實來證明。
只要世尊願意,現在也可以將弟子神形俱滅,弟子絕對不敢反抗!”他這番話軟中帶硬,點明自己實力不如如來,但如來想動強也需要考慮後果。
如來一愣,思索起來,這件事一旦傳開了,如來落得殺徒的名聲不說,更別說自己可能還要同妹妹反目成仇,自己的心境也會因此落了下乘,這樣在隨時可能到來的變數中自己不是鐵定要失敗。
自己最親近的妹妹同自己最信任的弟子……想到這裡,如來的眼神有些慨然,有些無奈地說道:“也罷,本座宣布,即日起將金禪子逐出門牆,以後若生事端,跟我釋門再無關聯!阿諾陀,你陪唐三藏去經樓取真經三部;唐三藏,取完經后你可自行離開,我們師徒因緣已盡,不須再見!”眾神佛大嘩,沒想到居然會變成這種情況,有許多同金禪子私交不錯的神佛立刻前來勸唐僧,不過也有不少看熱鬧的,像阿諾陀就是其中之一。
觀音搶先出言道:“金禪子,你這又是何必呢,我佛為你費盡心思,你怎可不管不顧?只要你點頭,本座願意替你向佛祖求情,請他收回成命。
”唐僧淡淡笑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價值觀,道所不同,又何必強求?當年之事,金禪沒有絲毫懊悔,觀音菩薩,讓你費心了!”觀音的臉變得煞白,彷彿被擊中要害一般,嘴唇微動,但什麼都沒有說。
當年金禪子和孔琳的關係,就是被觀音首先發現並告訴如來的,本以為金禪子會認錯改過,沒想到卻變成了十世輪迴的結果,她一直對金禪子心存愧疚,這才一直想辦法幫助他。
唐僧說的對,每個人心中的價值觀不同,自己認為好的,他人未必是相同的想法,自己太過強求,顯然過於執著了!觀音心中恍然大悟,也正是因為太過執著,這才造成她數百年來進展如此緩慢!有了這層明悟之後,照理說因該會有一種解脫的舒暢感覺,但為什麼自己的心中反而更加抑鬱呢?唐僧不再理會其他人,朝如來拜倒道:“世尊可以不認弟子,但弟子永遠都不能忘記世尊,請最後受弟子三拜!”唐僧說罷,恭敬地在如來跟前磕了三個響頭,這才起身,跟著阿諾陀離開了大雄寶殿。
至於孔琳之事,根本不必再說,兩人心知肚明。
阿諾陀和唐僧走出大雄寶殿,向藏經隔走去,阿諾陀有些不相信地問道:“金禪子師兄,你真的願意為了一個女人放棄大好前程?世尊剛才和你都說了什麼?”唐僧搖頭嘆道:“今後我不再是如來弟子,師兄這個稱呼就不必了。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你並不知道這種情感,說什麼都是多餘的。
現在我只想早點取完真經,交與唐王,完成他的囑託,之後帶著今後的恩怨情仇,與金禪子再無相關!”阿諾陀巴不得唐僧趕緊離開,一邊虛情假意地安慰了幾句,一邊隨便取了三部經書,就將唐僧送出了靈鷲山。
走出了靈鷲山的唐僧,只覺得心頭放下了一塊大石頭,痛快地只想放聲歡呼,從此以後,天高海闊,任由他施展,只待接了孔琳之後就返回清心秘府。
他是一個喜歡自由和放縱的人,從不喜歡居於人下,受人控制,從此不做和尚也樂得逍遙,可以幹些自己想乾的事情。
天庭是要再去一次的,把嫦娥、瑤如和靈茹接下來,當然還有小六子,自己都借給太上老君一年多了,相信小六子也學會了不少東西!金三角肯定也要去一次的,白蓮應該可以把那裡管理好的,銀蕭應該也在那裡,不知道她的傷勢如何了,沒事還好,如果有事,老子定要將拜火教給滅了!萬壽山五庄觀也要去一趟,有些事情還需要同鎮元子大哥商量一番的,說實話,他覺得鎮元子不是搞政治的料,最好不要參和到這裡面來。
東土大唐那是鐵定要回去的,送回經書是一個,孫悟空的老家花果山也是要去一趟的,這可是他老早就答應孫悟空的了,早聽說花果山乃是人間仙境,他正好可以領略一番!想起葫蘆里的三卷經書,唐僧失笑了一下,不管是有字天書還是無字天書都不要緊,因為這幾卷東西是不會給唐王看的,至於拿什麼交差,唐僧心中早就有了定計!哦對了,還有一件事情,這是如來答應成全他和孔琳的條件,他必須完成,否則不僅對於西天,對他也是相當大的威脅。
想到這件事,唐僧的心情不禁有些苦惱,沒想到這世界上還有一個法力同如來不相上下之人,他同如來同時存在了數千年之久,而大多數的世人,甚至神佛都不知有這麼一個存在。
佛魔老祖!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存在!唉,看樣子這個佛祖並不是那麼好當的……還好自已沒有答應!==============阿諾陀回到大雄寶殿,向如來複命。
如來只是微微點頭,沒有說話,整個大雄寶殿的氣氛也不是很對勁,大家都沒有從唐僧離去的事件中緩過神來:沒想到未來佛祖的誘惑也不能讓金禪子回心轉意,看來情之一物,害人不淺啊!觀音心事重重,尤其顯得魂不守舍。
如來看在眼裡,淡淡道:“觀音,你心神不寧,可見心中也有了心魔,這才導致最近數百年法力毫無精進。
”觀音大驚,忙道:“弟子知錯了!”如來淡然道:“錯不在你,解鈴還須繫鈴人,你且下去,抖盡心魔之後再回來!”觀音眼中露出感激的神色,說道:“謹尊法旨!”雙手合十行禮過後,觀音飄然離去。
第一百九十章:孔雀和鳳凰鳳凰山位於靈鷲山以南五百里地,乃是孔雀明王的道場。
孔雀明王之母為鳳凰,因此山名才叫做鳳凰山。
=奇=以唐僧的速度,五百里的距離瞬息而至,只眨眼間,就到達了鳳凰山。
=書=這座山同靈鷲山相比另有不同,靈鷲山彰顯的是壯闊宏大的浩然之氣,而鳳凰山表現出的則是一種寧謐自然的天成氣息,山中遍布溪流清泉,修竹茂林,各種小動物遍布其間,顯出安詳寫意的姿態,其中尤其多的是孔雀,五彩羽翼,斑斕頭冠,顯得高雅美麗,讓唐僧不由得想到了孔琳,她身上散發的,也是這種氣質。
=網=這些孔雀大多都是在鳳凰山修鍊了數百年的動物,已經有了靈氣,見到唐僧,都露出親昵和善的眼神,絲毫不懼他從身邊走過。
為了表示尊敬,唐僧在山門之前降下雲頭,走上前去,門口站著兩名俏麗女子,見到唐僧前來,她們行禮道:“金禪子尊者,明王在殿中等候多時了,請跟我們前來。
”“有勞兩位!”唐僧淡淡一笑,跟著她們走了進去。
這裡的布置不像禪宗,卻很有些輕鬆活潑的氣氛,讓人心情舒暢。
繞過曲折的小徑和成片的柳樹林,唐僧面前豁然開朗,出現了一片巨大的蓮花池,荷葉如翡翠布滿池面,蓮花如寶石在之上搖曳,輕風微撫,蓮花輕擺,帶來一陣熏風,讓人恍若夢中。
眼前景象雖然引人注目,但真正吸引唐僧的倒不是這個,而是池面中間,那裡一朵巨大的蓮花足足有三丈大小,蓮花之上,一個雍容華貴的中年女子正盤腿而坐,手中一桿色彩斑斕的拂塵,頭頂戴著一頂美麗的翡翠飾品,彷彿孔雀開屏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