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五元宵節,太子藺琸登基為帝,年號永崇,尊皇後為聖母皇太后,立太子妃言紹情為皇后,立長子藺謙為太子,長女藺湘為護國公主。
這場登基大典讓禮部傷透了腦筋,藺琸一向有主見,這一場登基大典與祖制相違背,藺琸著意帝后一同攜手登上丹陛,皇子帝女隨後受封。
登基大典本該是皇帝最榮耀的一天,正主兒該是藺琸一人,藺琸卻想把這一切的榮耀與他最愛的家人共享,讓全天下的人都明白他對家人真摯的情誼。
文武百官跪滿了太和宮殿內外,司禮官肅穆的聲音響徹大殿,藺琸身著帝皇十二章服,頭戴朝冠,紹情身上是繁複沉重的皇后翟衣,兩人的手始終緊緊牽著。
“緊張嗎?”藺琸垂眸看著紹情,紹情輕輕的搖了搖頭。
“有你在就不會。”十年的婚姻讓她對家庭、愛情的不安全然消散,情到深濃之處,人的想法多少會產生改變,紹情不再想著暢遊五湖四海,不再想著自由自在,她已經獲得了比那些更美好的東西,從此只有藺琸在的地方,才是她的家,如果要暢遊,那必定要有他,在他身邊就是她專有的自在。
得了紹情這一句肯定,藺琸一步一步的拾階而上,走到丹陛的盡頭,他便登上九五至尊的位置,從此坐擁天下,坐擁天下曾經是他的目的,可如今卻只是他人生中華麗的點綴,他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如今站在他的身邊,與他共享世間繁華。
繁複冗長的登基大典過後,藺琸大肆封賞這次平叛有功文武百官。
值得一提的是藺琸封了一個江湖人士為國公,那名江湖人士還是皇后的義父,在平叛之時帶領先鋒部隊大破禁軍防線,親手捉拿了叛軍首領,那位叫做宣恆的義士被封為忠國公,忠國公的夫人秦氏也被封為忠義夫人,為一品誥命之身。
皇后的嫡兄從北方率軍南下,救駕有功,成為本朝第一個異姓王“惠王”,封地就在北方,言皚如的聲名在未來數十年響徹北疆,言家子弟還在,外敵就不敢輕舉妄動,人們不再叫他惠王,而是尊稱他為鎮北王。
藺琸大動作封賞皇後母家,讓一開始質疑皇后出身低微的臣子不得不閉上了嘴。
如今皇后的義父是國公、嫡兄是異姓王,誰還能說她身份低微?
除此之外穆將軍家的女兒穆濃濃冒險開城門讓平叛軍隊入京城,被封為冠軍侯,掌管禁軍,成為本朝第一個封侯的女子,也承了母業成了女將軍,後來成為談資的是,藍河再一次獲得了穆濃濃的歡心,兩人終於二婚,不過這一回藍河是倒插門成了上門婿,人稱一聲“侯夫人”,可藍河一點也不在意,反而高興得很。
新安郡主在宮宴裡應外合,救了無數的官眷,受封為新安公主,賜公主府,藺琸也做主讓她下嫁心愛的男人,那男人是白身商籍,名為魏紫。
這新安公主本來就名聲盪到谷底了,這荒誕的婚姻居然就這麼揭過去了,眾人比較在意的反而是新安公主為了“藍顏”,遣散了所有的男寵,獨愛一人,人人都好奇這魏紫究竟如何“國色天香”,可魏紫為人低調,一直在侯府“相妻教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這也是莫可奈何的,誰人知道,這魏紫根本是罪臣之後。
帝后恩愛,即便群臣上奏要選秀為皇帝開枝散葉,亦被皇帝一口否決。
帝約:“當年身中頑蠱,朕傷及根本,已然不舉,費萬金之葯好不容易得太子一人,皇后不離不棄活守寡,朕卻不能耽誤其他女子一生。”
如此荒誕的發言卻有太醫院背書,群臣無奈。
天知道皇后每天晚上被皇帝壓得嗷嗷叫?
永崇二十年,皇帝退位,太子即位,從此太上皇與太后游遍五湖四海,縱情山水,攜手直到白頭,生同衾、死同棺。
藺琸:老子不選秀,老子不舉!
紹情:你不是不舉嗎???你到是給我安生一點啊!!!!
完結後記與感想:
本文想像中長很多,裡面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在連載期間故事大致有照我安排的大綱走下去,比較脫綱演出的就是國公爺,這位“第一名渣爹”放飛自我的渣下去,讓我從一開頭就在想著要怎麼讓他“不得好死”,雙娘和情情都能獲得幸福成了我最滿意的結局。
其實中間十分的糾結,本來的結局有兩種,一種是藺琸為了紹情詐死放棄太子的身份,陪著紹情仗劍江湖,可是仔細想想,這樣真的好嗎?兜兜轉轉就成了藺琸完成了對自己祖父的承諾,並且在兒子根基穩固的時候帶著情情四處遊玩。
我喜歡好的結局,也喜歡想像著故事中的男女主最後能夠倖幸福福的走到最後一刻,雖然一定會有吵架、鬧脾氣的時候,可是最終,他們也都能共赴白頭,這個故事到這兒我很滿足了,就算完結啦~配角的故事除非很有愛,否則我不太承諾去寫一篇,畢竟承諾了沒做到會很難過,這點比較不好意思啦~(就像心頭血的時候說要寫珍珍幾乎變成我的心魔,還好最後有完成,擦汗)
真要說寫配角的話,我最大的遺憾應該是瘦馬為妻裡頭的吳王了,真的很想寫這個不要臉的男人硬要以身相許的故事,只是不知道為什麼開了好幾本就是沒有他哈。
最後我想感謝一下一個跟我失聯的讀者K,這一篇一開始都是她在幫我看文的,雖然後來失去聯絡有點難過,不過沒有你,這一篇大概很難開成,希望你的人生很順利,也期待有一天會再逢。
尒説+影視:ρ○①⑧.αrt「Рo1⒏а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