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子玄燁,佟佳氏所生,岐嶷穎慧,克承宗桃,茲立為皇太子,即皇帝位。
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過、必隆、鰲拜為輔臣,伊等皆勛舊重臣,朕以腹心寄託,其勉矢忠藎,保翊嗣君,佐理政務。
布告中外,咸使聞之。
欽此。
當時皇太后看了這手詔,怔了半天,便吩咐把內大臣鰲拜傳進宮來。
商量停妥,便傳諭出去,說 :“皇帝急病身亡,遺詔立太子玄燁為皇帝。
這個消息一傳出去,文武百官都到大清門外候旨。
太後傳旨出去,所有滿漢臣工一概不許進宮;只吩咐明天在太和殿朝見新皇帝。
第二天,那文武大臣貝勒親王一齊在太和殿候駕;三下靜鞭,新皇帝登基。
這時玄燁年紀只有八歲,坐在龍椅上,受百官朝賀;鰲拜和洪承疇站在兩旁。
皇帝下旨,改號稱康熙。
一面在白虎殿里,一般的替順治皇帝辦起喪帶來。
且說順治皇帝自從偷出宮門以後,只因換了平常衣服,路上也沒有人來盤問他。
京城裡的路,他是不認識的,他信步向 西走去,看看出了北京城。
這時是深秋天氣,只見眼前一片荒涼,順治皇帝心中想起從前和董小宛在樹林中密語,一番恩情,起了無限感慨,腳下一腳高一腳低向麥田中走去。
正走時,前面田路旁遠遠地來了一個癩頭和尚,手中拿一軸破畫,嘴裡高一聲低一聲地不知唱些什麼。
看看走近皇帝跟前,只見他深深地打了一個問訊,說道 :“阿彌陀佛!師父來了么?”世祖聽了,心中不覺一怔,道 :“這和尚那裡見過的,怎麼啜音怪熟呢?”再看他時,見他渾身長著癩瘡,一隻左眼已瞎,身上袈裟千襯百衲,赤著一雙腳。
便問他道 :“你赤著腳不怕冷嗎? ”那和尚哈哈大笑著道 :“冷是什麼?什麼是冷?”世祖聽了,不覺觸動禪機,心下恍然大悟,接著說道 :“什麼是我,我是什麼?”那和尚道 :“善哉善哉 !”世祖問他 :“你手中拿的是什麼畫?”那和尚見問,便放聲大哭起來,哭夠多時,才說道 :“貧僧原是五台山清涼寺里的僧人。
俺師父道行很高,修鍊到八十歲上,忽然對貧僧說道 :‘我明日要下山去了!’當時貧僧不忍離開師父,拉住他的衣裳,放聲大哭。
師父看我哭得傷心,便說 :‘這是定數,哭也無用。
我念你一片至誠,如今給你一幅畫兒,畫上畫著一個沒有眉毛的人。
你記著:二十年後,你帶著這幅畫兒下山進京去,自有人替你補畫上那畫中人兒的眉毛 。
’”世祖聽他說話離奇,便向他要那幅畫兒看,見上面果然畫著一個赤腳和尚,和尚臉上果然缺少兩條眉毛。
世祖看了,便在腰上掛著的筆袋裡掏出一支筆來,替他補畫上兩條眉毛。
那和尚見世祖替他畫了眉毛,便爬在地下,連連磕頭,口中喊著 :“師父 ”,說道 :“俺師父叮囑我 :‘那補畫眉毛的人,便是我的後身 。
’我聽了師父的話,如今恰恰二十年,便下山來尋訪,在江湖上飄泊了多年,才找到了貴檀越。
貴檀越不是我的師父是什麼?請師父快回山去 。
”世祖便問 他 :“你的師父如今到什麼地方去了?”那和尚說道 :“俺師父自從給了我這幅畫以後,第二天便圓寂了 。
”世祖聽了,低著頭半晌,忽然大笑道 :“俺跟你去罷 !”那和尚說道 :“師父也該去了,山上的女菩薩也候著師父多日了 。
”世祖問他什麼女菩薩,那和尚說道 :“便是玉泉寺的女菩薩 。
”世祖聽了,拉著那和尚飛也似地跑去。
後來世祖和董鄂妃一塊兒在五台山上清涼寺里修道。
吳梅村有一首清涼山贊佛詩,便是世祖和董妃的事體。
那詩道:雙成明靚影徘徊,玉作屏風璧作台。
薤露雕殘千里草,清涼山下六龍來。
這個消息傳到太后耳朵里,懊悔從前不該攆走董鄂妃;如今自己親生的兒子,孤凄凄地出家在五台山上。
但這件事體又不好聲張出去,只得推說禮佛,便帶著康熙皇帝巡幸到五台山。
太皇太后瞞著眾人,暗暗地到清涼寺去訪問。
只見一個癩和尚,又聾又瞎,問他說話,十句倒有九句不曾聽得。
太皇太后無可奈何,對著寺門灑著幾點眼淚,下山回宮去。
到了第二年,太皇太后又到五台山去,只見那山門半圮,連那癩和尚也不在了。
太皇太后便下旨重建清涼寺,算是太皇太后的私廟。
以後太皇太後年紀也老了,行動不便,便也不曾到五台山去,只是心中常常記念著罷了。
倒是康熙皇帝年紀漸漸大起來,長得人物漂亮,精明強幹。
在順治手裡,已經打敗明將史可法,滅了明帝子孫福王、唐王、魯王,又趕走了永明王,打敗了鄭成功,收得台灣海島。
後來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造反,也經八旗兵打平。
到了康熙時候,地方上十分太平。
太皇太后替他請了兩位師傅:一位是河南人湯斌;一位是魏裔介。
這兩位學士天天在瀛台對皇帝講解經史,後來又請侍講學士高士奇講解宋學。
皇帝也十分好學,天天和大臣們講論不倦;他回進宮去,對宮女們講解。
那宮女聽了,莫名其妙。
這時有一位太公主,是太宗皇帝的幼女,世祖皇帝的胞妹,康熙皇帝的姑母。
只因面貌長得美麗,年紀又小,只大得康熙皇帝五歲,太皇太后不捨得她出宮去,把她留在宮裡,到二十二歲,還不曾招駙馬。
康熙皇帝和這位姑母又最好,自幼小跟著姑母一床兒睡,許多乳母保姆宮女們伺候他,他都不要,一進宮來,便找他姑母玩兒去。
後來上了學,在上書房聽了講,回宮來也找他姑母講解去。
這位太公主,原也讀得滿肚子詩書,他姑侄兩人常常談著學問,娓娓不倦,因此康熙皇帝和他姑母的交情越發深厚。
他兩人在沒人的時候,常常說些知心話,大家竟忘了姑侄的名分。
這時康熙皇帝年紀已有十七歲了,天天和他姑母做著伴,這男女的情竇早已開了。
他姑母二十二歲,正是女孩兒情意纏綿的時候。
誰知這時康熙皇帝因讀書用功過度,便得了咯血的癥候。
太皇太後知道了,十分憂愁,忙請御醫服藥調治。
御醫說 :“須安心靜養 。
”太皇太后意思要把皇帝搬到寧壽宮去,親自照看他;佟佳太后要把皇帝搬進慈寧宮去住著。
皇帝都不願意,卻住在永樂宮裡,只要姑母陪伴他,別的宮女保姆一概不許進房子來。
太皇太后認做他是孩子氣,也便依他。
那太公主終日陪伴著侄兒,在病榻上耳鬢廝磨,軟語溫存。
康熙皇帝又長得俊俏動人,日子多了,兩人情不自禁,便做出風流事體來。
皇帝償了心愿,那病竟完全好了。
女孩兒家到底膽怯,便悄悄地把這件事體告訴母親,太皇太后聽了,嚇了一 大跳,忙把皇帝喚來,暗地裡埋怨他。
誰知康熙皇帝少年任性,定要把姑母封了妃子,又說 :“倘不依我,便願不做皇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