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回亂禁闕再建晶園 爭封典兩哭寢陵 卻說光緒戊申的那年,皇上和西太后先後開升;算來相去只有兩天,可算得同歸於盡了。
所以,人家都說西太后是自盡的。
這事連當時在場目睹的人也不曾弄得明白,我們局外只知道聽途說,自然更無從揣摸了。
但是,兩宮既同時賓天,當由親王大臣扶醇王之子溥儀登位;尊光緒後為隆裕皇太后,醇親王為攝政王。
諸事草草已畢,才料理兩宮的喪事。
其時宮廷裡面異常地混亂。
西太后的屍首停在外殿,內監十餘人都拈香跪守著。
西太后的身上只蓋著一幅黃幔,殿里燈光慘淡,望上去很為冷清凄涼。
直到次日的午牌時分,方有十幾個喇嘛到殿上來念經;這時香煙縹緲,才把陰霾之氣打掃乾淨。
以西太後生時的威權,死後卻這般的慘淡,足證為人攘天奪地,無一不是空的;要最後的結果美滿,方好算一世定局哩。
這是閑話,且按在一邊。
且說光緒皇后受了西太后遺訓,對於政事,想和西太后在日一般,照例也垂簾聽政。
攝政王載澧因西太后臨終所囑,政事秉承隆裕后而行,於是凡遇緊要的事件,不得不請命於隆裕后了。
當時王大臣等也為西太后瀕危所定,立溥儀為儲君;光緒駕崩,溥儀正位,年號改光緒為宣統元年,大赦罪囚,這是歷朝舊制,自不用重說了。
那隆裕后既然做了太后,政事不論 巨細都親加批答。
載澧雖做了攝政王,大權卻在隆裕后掌中,載澧簡直是有名無實。
而且,偶有不合隆裕后意旨的地方,便召進宮申飭。
因此,攝政王載澧和隆裕后的心上,未免各存了一種私見,所以內外政弄得一敗塗地,不可收拾了。
但講到才德兩件事,西太後有才無德是人人知道的。
至於隆裕后呢,才是萬不及西太后,德行是更不用說了,還要處處學著西太后。
自聽政實行,一時有垂簾西太后第二之稱。
隆裕后因西太后寵容太監李蓮英,也想用一個心腹內監;便把給西太后驅逐出去的小德張,命人去找他進宮,叫小德張做了內務總管,又使他偵探攝政王的舉動,報給自己知道。
小德張東西攛掇,權柄立時擴大,儼然西太后的李蓮英了。
隆裕后又嫌頤和園景緻太熱,要待另造一個花園。
小德忙去請了建築家,在四處打樣。
過了些時,來奏隆裕后道 :“奴才在各處園林中都打聽過了,只有大內的御花園的東首有一塊土阜;那塊地方,德宗皇帝未升遐時,聽信江湖術士的話,不準建築舍宇。
以奴才看來,那都是迷信之談,有什麼交待呢? 倘在建里造起來,四周開有池沼,再引玉泉山的水與池中相通,上面鋪了玻璃,可成一座水晶宮哩 。
”隆裕后聽了大喜,即命日夜加工,前去建造,令小德去監工;另選名畫家在宮中四周的窗上畫了人物山水。
宮內陳設,不問一幾一案,以及琴棋劍匣,一概用玻璃製成。
正中置一大玻璃球,藏玻璃明燈一百盞,一到晚上,將燈一開,內外通明,真如水晶世界一般。
小德領旨監工,逐日報銷費用,只就玻璃一項,索價七百五十萬元。
其餘的一切建築,雜物費用和工人等費,自不消說了。
這水晶宮自宣統元年造起,至二年的冬季,還只造了一半。
隆裕后親自題名曰靈沼軒。
又把大內的秘室從新修理起來。
原來這間秘室共有十多間,是西太后所造。
尋常的內監也 不知秘室的所在。
因秘室有一道總門,唯西太后一人曉得。
總門以外,望去都和牆壁一樣,無路可通。
當庚於八國聯軍進京,西太后命內監把貴重的寶器一齊搬入秘室;及搬好以後,將這幾個內監一併推入池中,以為滅口之計。
故辛丑回宮,各處物件一無留存,惟秘室內的東西卻一件也不曾少。
西太后死後,這個秘室所在逐漸發見出來。
然已多年不住人,裡面的舍宇多半頹圮了。
隆裕叫工匠依然把它修葺起來。
這秘室的門前是一幅極大的圖畫,畫在粉牆上的;不知道的,還當是真的石牆哩。
那石牆的下面有一個機紐;但把機紐一撥,牆壁立時分開,變成一間房室了。
進了這間房室,再用手轉動機關,由房室的中間豁然開朗,又顯出一間客室來了。
走進客室,照樣做去,客室又變做卧房了。
不過這個卧室還是一個預備的;西太后的正式卧房,還是照這般的轉進去;從客室變為天井,天井又變為書齋,書齋又化作天井,天井再變為客室。
似這般的變化無窮,層層疊疊地進去,到最適中的一間,才是西太后的卧房哩。
那卧房裡面的陳設自不消講它,當然十二分地精緻。
卧床的裡面卻藏著一隻空管,西太后睡時,把空管放在枕邊,百步以外的聲音、說話,都歷歷如在耳邊。
西太後生時,深怕有人暗算,因而備辦這樣東西。
內監們也有瞧見過的,說這空管是從前兆惠出征的時候,得之緬甸王的宮中。
那管子用獸角雕成,很為考究,只不知這獸是叫什麼名目罷了。
隆裕后修這個秘室有什麼用處,讀者諒也明白,自不用做書的細說了。
這樣的一來,隆裕的名氣也漸漸壞了起來。
在這個當兒,卻弄出一樁事來了。
因穆宗還有一位妃子,就是瑜貴妃。
她的為人聰穎而有才幹,諸如琴棋書畫,沒有一樣不精。
當穆宗立后的時候,以瑜妃是鳳秀的女兒,西太后欲冊她做皇后,孝貞太后卻不贊成。
結果,召穆宗自己選擇,穆 宗選了崇綺的女兒;鳳秀的女兒便封做瑜妃。
西太后心上雖不悅,但也無可如何。
以是常對穆宗說 :“皇后太年少,瑜妃有才,你應當看重一些 。
”穆宗口裡微微答應,對於崇綺的女兒孝哲皇后,伉儷非常之篤。
有這一緣故,西太后對於穆宗,母子之間不大親密了。
西太后又因瑜妃不得立為皇后,便格外優遇她一點。
穆宗賓天,德宗接位,瑜妃依然侍候著西太后。
因她生性活潑,言語應對都能稱旨,西太后越發地喜歡她了。
那時,隆裕皇后雖是西太后的侄女,現代的皇后,而寵遇上頭反遠不如瑜妃。
有時,隆裕后妒忌瑜妃,於話說中諷刺她,瑜妃就去哭訴西太后。
西太后大怒,立召隆裕后責問道 :“你是堂堂皇后,瑜妃已是寡鵠了,無論何人要可憐她的。
你是我的侄女,於我心愛的人自宜分外看待。
不期你轉仗勢凌人,叫她一個寡婦咽得下嗎?即使別人欺她,你也得幫助她哩 。
”隆裕后被西太后一頓申飭后,從此見了瑜妃,連正眼也不敢瞧一瞧了。
瑜妃於西太后在日既這般地得寵,她的性情也自然一天天驕傲上去,差不多的宮嬪妃子毫不在她眼中,只有對光緒帝的瑾珍兩妃倒十分要好。
當庚子拳亂時,西太后把珍妃逼死,瑜妃在無人的地方也常常痛哭。
每見隆裕后傾軋瑾妃,瑜妃總在邊幫襯著。
說她們姊妹兩人一同進宮侍候皇上,現今恩未受著,倒把一個珍妃活活地弄死了,我們再去捉她的差處,真是於心何忍呢?隆裕后給瑜妃一說,不好意思再事苛求了。
瑾妃得瑜妃的暗中援助,要少吃無數的痛苦咧。
但瑾妃自己卻絲毫不曾知道啊。
自光緒帝薨逝,西太后也隔不兩日升仙,由溥儀入繼大統,封隆裕皇後為皇太后,瑾妃也晉了太妃;獨有瑜妃,因為是穆宗的妃子,所以不曾加封。
照例:妃子進見太后,自己要稱奴才的。
瑜妃和隆裕皇后原是並輩,西太后時,瑜妃不但和隆裕后比肩,寵容還過於隆裕后咧,現今叫她去對隆裕后稱 奴才,不是太說不出去嗎?以是,瑜妃不願去見隆裕后,雖經宮嬪的苦勸,瑜妃死也不肯去,只得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