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艷史 - 第156節

慈安太后便告訴他殺安得海的事體。
原來同治皇帝年幼,素來不問朝政,終日里在皇宮裡遊玩著,一切事體都由兩位太後主政。
所以殺安得海的事體,同治皇帝並不知道,如今聽慈安太后說了,才哈哈大笑道 :“這個王八羔子狗奴才!殺得好 !” 慈禧太后聽皇帝罵人,把臉也變了顏色,忙站起身來回宮去。
這同治皇帝也不理會,帶了諳達太監們到內苑遊玩去了。
你道這同治皇帝為什麼這樣切齒痛恨安得海?原來安得海在宮中掌權日久,那三四千太監趨附他的也有,怨恨他的也有。
安得海人又長得漂亮,專在西太後跟前伺候;西太后這時年紀也只二十七八歲,正在盛年的時候,又愛和太監說笑。
便有許多人說安得海並不是真太監,是外邊人混進宮來,行從前呂不韋和嫪毒的計策。
同治皇帝年紀雖小,人卻十分乖覺,聽了旁人的言語,心中本已十分恨這安得海了。
後來安得海得了慈禧太后的歡心,越發不把別人放在眼裡,他連皇帝也侮辱起來了。
有一天,安得海正和一班太監們站在太后寢宮的廊下說閑話,遠遠地見皇帝走來;那太監們個個垂下手,上去請過安。
惟有那安得海不獨不上去請安,他連手也不垂下。
那皇帝便大怒,便喝叫 :“拉去!用家法 !”那安得海才害怕起來,忙跪下來磕響頭求饒。
慈禧太后在屋裡聽得了,便把皇帝喚去了,反狠狠地將皇帝訓斥了一場;說安得海是先皇手裡得用的奴才,便有小過失,也須先請太后的示,才能動家法。
幾句話把個小皇帝氣得在背地裡拿小刀砍著他玩弄的泥人的腦袋。
伺候 皇上的太監問皇上是什麼意思,那皇上惡狠狠地說道 :“是殺小安子 。
”如今聽說安得海被慈安太後傳旨正法,皇上心中如何不喜。
講到這位同治皇帝,因自小生長在圓明園和熱河行宮的,那兩處地方的宮禁卻沒有大內一般森嚴,離街市又近,自幼兒便有太監們抱他到市上去遊玩。
後來長大起來,那市井一切遊玩和街道上熱鬧的情形,他都看在眼裡。
如今進得京來,自己又做了皇帝,殿陛森嚴,宮庭寂寞,把個活潑的小皇帝關得心中十分煩悶。
便有一班小太監伴著皇上,想出種種遊玩的法子來哄著皇上,什麼踢氣球、踢毽子、游水、跑冰、弄船、唱戲,各種遊戲都玩著。
玩到高興的時候,皇上也夾在裡面玩。
那恭親王的兒子載澄,也和同治皇帝同年伴歲,同治皇帝在圓明園在熱河,都是載澄和他做伴玩耍的。
如今兩人多年不見了,同治皇帝把他傳進宮去,兩人依舊在一塊兒玩耍。
那載澄又是一個淘氣的小孩子,在京城各處地方遊玩,又學得許多淘氣的遊玩法兒,他兩人都拿小太監做玩物。
後來,同治皇帝又想出一個“摜交”的法子來。
那“摜交”的玩法兒,要身材瘦小,腰肢靈活;先拿一張板凳,叫小太監站在板凳上面,那上身向後彎轉去,手尖兒接著自己的腳後跟,肚子挺起,一個身體好似一個蔑圈兒,再把兩條腿摔過去接著手尖兒。
這樣子摜著,愈摜得快愈好。
摜到七八十個,那板凳面上的地位一絲也不許移動。
那班小太監初練的時候,不免腰肢生硬;被皇上用兩手在他肚子上硬按下去,立時吐出血來死的也有,把腰骨按斷的也有,從板凳上摔下來磕破腦袋立刻死去的也有。
一天裡面總要弄死幾個小太監來,任你太后如何勸說,他總是不聽。
後來這摜交的事體,宮裡的小太監人人會了,一時把這法子流傳到外面去,頓時京城裡面各戲園裡都學習起來。
 同治皇帝年紀到了十四歲,智識漸漸地開了,再加上載澄在一旁提調著,便慢慢地找宮女玩兒去了,一時被他糟蹋的宮女也不知道有多少。
後來還是慈安太后暗地裡留心看出來,便對慈禧太后說,要給皇帝提親事了。
這時慈禧太后自從和慈安爭鬧以後,便老實不客氣,凡事獨斷獨行。
每天垂簾聽政的時候,遇有大臣們奏對,慈禧也不和慈安商量,也不待慈安開口,便自管自下諭旨。
慈安看看沒趣,從此著著退讓,連臨朝也不臨了。
恭親王雖是忠心於慈安的,但見慈安沒有膽量,自己又要保全性命,只得轉過方向來,竭力去聯絡崔總管、李太監,托崔、李兩人替他在慈禧太后前說好話。
那慈禧太后初時知道殺安得海的事體是恭親王主謀的,便把恭親王恨入骨髓,常常想借別的事體革去他的職。
後來還是榮祿勸住,說六爺不但是皇家近支,且是先朝顧命之臣;再者,先皇有密詔在他們手裡,怕逼他們狠了,他們索性拿出密詔來,於太后臉上不大好看。
慈禧聽榮祿的話果然不錯,便只得暫時罷手。
那榮祿卻在暗地裡拉攏恭親王,他知道恭親王是一朝顧命,無論如何總是排擠不開的,還不如籠絡他,叫他幫西太后的忙。
這時恭親王正在勢孤的時候,見有人來招呼他,他樂得順水推船,倒在慈禧太后的這一面,處處謹慎小心,聽慈禧太后的命令。
這慈禧太后添了一個大臣幫助,卻也把她從前的仇恨一筆勾銷。
只可憐把慈安太后撇在宮裡,冷冷清清地也沒有一個心腹可以商量得的。
但是在慈禧太后心中,還認做咸豐帝的密詔在慈安手中,還懼憚三分,不敢立刻下毒手。
實則那張咸豐帝的密詔,早已不在慈安太後手中了,也不在恭王手中,卻在醇王福晉的手中。
當李蓮英見了遺詔,去告訴西太后,西太后忙託人去求著醇王福晉。
醇王福晉聽了,立 刻套車趕進宮去,走進屋子,恰巧咸豐帝斷了氣,醇王福晉趁眾人不曾到來的時候,忙在皇帝身邊搜得密詔,藏在衣袋裡。
她滿擬拿去給慈禧太后看的,又怕從此多事,便拿去藏在自己家裡;哄著慈禧太后,只說不曾拿到。
這一來,免得兩宮多生意見;二來,也叫慈禧太后心裡有幾分恐懼,不敢過於欺侮慈安,這原是很好的法子。
到同治皇帝成年的時候,慈安和慈禧為了皇帝大婚的事體,雙方又各起爭執。
原來同治帝年紀漸漸長大起來,於男女之間的事體也有些一知半解;再加上同治帝在宮中隨處亂闖,宮女們也不避忌;那太監們閑空下來,攢三聚五地也歡喜講些風流故事。
這一天正是大熱天,午後,太后正息著宴;那班太監圍坐在穹門口納涼,各人信口開河地說些閑話。
內中有一個太監便說起肅順殺頭的事體,說 :“肅順臨到砍頭的時候,還拿十分齷齪的話罵著西太后。
劊子手拿刀口擱在他嘴裡,舌頭也割破,牙齒也磕落,他滿嘴流著血,還是罵不絕口呢 。
”另一個太監接著講了肅順父親的一樁風流案件。
肅順的父親便是鄭親王烏爾棍布;肅順是姨太太生的,那姨太太是回族家裡的女兒,原是個好人家。
有一天,鄭親王下朝來,車子過裱背衚衕口,見一個絕色的女孩兒,心裡不覺大動。
回到王府里,時時刻刻想著女孩兒,便喚一個心腹包衣姓趙的去打聽,打算買她來做小老婆。
那姓趙的去了,一打聽,知道那女孩兒的父親是回族,家裡雖很窮苦,但那女孩兒已說了婆家了。
姓趙的也無法可想,照直地去回復鄭王爺。
誰知這鄭王爺和那女孩兒前世宛似有一劫的,他卻非把這女孩兒娶來做小老婆不可,限那姓趙的三個月時間,務必要把那女孩兒弄到;便是花十萬八萬銀子,也是願意的。
那姓趙的在急切中想出一條計策來。
恰巧那裱背衚衕里有一座空屋子,那姓趙的去 租下來住著,和那女孩兒的父親做朋友,做得十分知己,,常常拿銀錢去幫助他。
那女孩兒的父母十分感激姓趙的。
看看期限快到了,一時卻也想不出下手的方法。
這時候,鄭王忽然接到管步軍統衙門的差使,到任第三天,解到了一批盜犯。
那姓趙的忽然想得了計策,拿錢去打通強盜,叫他咬定那女孩兒的父親,說是他們的窩家。
又故意埋贓在她父親家裡,把那女孩兒的父親捉來,和強盜一塊兒殺了頭。
姓趙的又出面拿出銀子來替她家埋葬,又拿錢去周恤她母女兩人;另外又叫人假造了他父親在日的借票,到這女孩兒家裡去逼討得十分緊急。
姓趙的又替他還債,把她母女兩人感激得什麼似的。
那姓趙的又在暗地裡指使他地方上的青皮,闖到那女孩兒家裡去調戲那女孩兒,故意鬧得給她婆婆家知道,說他那未過門的媳婦是不貞節的。
她婆婆家知道了,大怒,便退了那女孩兒的婚事。
那母女又是怨苦,又是窮困,便來和這姓趙的商議。
姓趙的替他想法子,把她女孩兒去說給鄭親王做姨太太,又賞了她母親三千銀子。
她母女兩人到了這山窮水盡的時候,也無可奈何,只得把這絕世美人斷送在王府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