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客人便點點頭說道 :“便把他家三小姐賞給你 。
”那小校聽了便高興起來,說道 :“這樣空手白眼的去報信,有誰相信我?”那客人便叫小校走近身來,在自己懷裡摸出一顆小印來。
吩咐他 :“快把這粒印送到官府里去,你自有好處 。
”那 小校得了印,便飛也似地出去。
這裡總兵官正忙著收殮兒子,又吩咐家裡的劊子手:當小霸王的屍首擱在棺材蓋上時,便把馬棚里吊著的兩個囚犯拉出來破肚子。
這總兵仗著自己勢焰薰天,地方官也趨奉他;便是他在家裡用私刑殺死人,地方官也不敢去問他。
他曾經在家打死一個丫頭,踢死一個書僮,又逼死一個姨太太,私自埋葬了,也沒人敢去問他,何況如今兒子被人打死,拿兇手來抵命,越發是名正言順了,總兵家裡正忙亂的時候,忽然牆外一棒鑼響,門丁進來報說 :“合城文武官員,上自巡撫大人,下至縣太爺,都來了 。
”那總兵官認做是來為他兒子弔孝的,忙穿戴衣帽,迎接出去;待到見了撫台大人的面,正要作下揖去,只聽得耳根邊一聲 :“抓 !”那撫台早已放下臉來,走過四個中軍官來,把總兵官揪住。
總兵官問 :“俺犯了什麼罪?”那撫台也不說話,帶他直走到後園馬棚去,那班文武官員見了那客人,一齊跪倒。
徐大華在一旁看了,也十分詫異。
撫台親自上來替那客人鬆了綁,又叫人把徐大華也鬆了綁。
只見那撫台又爬下地去,在馬糞堆里磕著頭,口稱 :“臣罪該死 !”到這時,那總兵才明白過來,被綁的人便是當今的聖天子,嚇得他忙跪下地去,連連磕著頭說道 :“罪臣該死!只求皇上賞一個全屍 !”那皇帝也不去理他,出去大門去;外面早已須備下龍輿,皇帝坐著回船。
太后七八天不見皇上了,如今見了,便捧住了不放手,又再三勸說:皇上萬乘之尊,切不可微行出外,倘有不測,叫天下臣民負罪先皇,便有許多臣子,也紛紛上奏章勸諫,皇上吃了這個驚嚇,從此卻也膽小了,只是舍不下那小紅,便把她用軟轎悄悄地抬上御舟來,朝朝寵幸。
那徐大華和銀紅兩人,受了這一番磨折,皇帝賞徐大華做刑部侍郎,准他把銀紅帶進京 去供職,又連下三道上諭:第一道,把那總兵官立即正法,他兒子戮屍;第二道,把全城的文武官員一齊革職;第三道,把總兵官的家產妻孥全沒入官,分一半家產賞給這報信的小校,又賞他都司的官職,還把三小姐配給他做妻子。
乾隆帝也遊玩得厭倦了,匆匆到杭州去了一趟,便下旨迴鑾。
御駕走到山東涿洲地方,忽然又出了一宗離奇案件,把好好一個皇孫殺死了,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四十六回涿州府皇孫出現 同樂園宦女失身 卻說乾隆帝迴鑾,御舟停泊涿州地方,自有一班地方官上船去叩請聖安。
官員退出以後,皇帝便把鄉間的父老傳上船來,親自問他民情風俗和稻麥的收成。
正問話時,忽見一個老年和尚,攙著一個六七歲的男孩兒上船來,跪在當地,不住地磕頭,這時御舟上的人看了,都十分詫異。
乾隆帝打發總管太監下去盤問,那老和尚說 :“貧僧名叫圓真,當年和四皇子多羅履端郡王永城十分要好,郡王在日,常常蒙召進府去談經說道。
如今郡王死了,老僧便出京來,在這涿州地方聖明寺里做主持。
這個孩子,便是當年郡王的親生子,當今皇上的嫡親孫兒。
只因家庭大變,流落在外面,一向是老僧收養著。
現在聽說聖駕過此,老僧想貴子龍孫,不可拋棄在外邊,特把他帶來送還皇上。
一來,叫這孩子回京去,安享富貴;二來,也不負了當年和郡王的一番交情 。
”這件事來得離奇突兀,那總管太監聽說是皇孫,便也不敢怠慢,急忙奏明皇上,乾隆帝聽了,也覺得十分詫異,吩咐把小孩傳進艙去,皇帝看那小孩生得方臉大耳,舉動從容,談吐洪亮,一時也看不出他的真假來;便傳旨把那和尚和小孩一起帶進京去審問。
到了京里,乾隆帝把這案件交給和珅。
和珅回府去,先把那小孩傳進來問時,那小孩朗朗地說道 :“俺從小便養在圓真 和尚廟裡,認圓真是俺的父親。
後來俺到五歲上,懂得事了,圓真和尚便說俺是多羅履端郡王的兒子。
只因是側福晉生的,那大福晉時時想弄死俺,才將俺偷偷地救出來,養在廟中。
俺聽了和尚的話,知道自己是當今的皇孫,便時時對和尚說,要進京見皇祖父去;如今既蒙皇祖父把俺帶進京來,便請貴大臣替俺奏明皇上,快快放俺回家去 。
”和珅聽了他的說話,看了他的神情,一時也猜不出是真是假,暫把他留在府里。
又傳那和尚來審問,那圓真和尚供說 :“郡王在日,和老僧十分知己,常常把老僧傳進府去談道參禪,下棋吃酒;又把內室的事件告訴老僧。
原來郡王有兩位福晉,一位正福晉,一位側福晉。
那正福晉是豐貝勒的閨女,面貌美麗,性情十分潑辣。
側福晉原是小家碧玉,常常被正福晉虐待;郡王有時勸說幾句,連郡王也被辱罵。
因此郡王十分生氣,常常對老僧說起。
老僧勸郡王,閨房裡面總以忍耐為是。
後來不多幾年,那側福晉生下一位公子來,那大福晉知道了,越發懷恨;她覷著郡王出差在外面的時候,悄悄地打發一個丫頭,把那公子偷出府去,意欲把他丟在空野地方餓死他。
那時老僧正到郡王府去,被俺撞見了,便求他們布施給老僧抱回廟剃度做了小和尚去。
那丫頭進去對福晉說知,福晉也答應了;一面叫老僧把這小公子偷偷地抱去,一面報到宗人府,假說是害天花死了。
那側福晉同時也被大福晉弄走了。
待到郡王回來,見母子兩人都不見,把他一氣,便吐血死了。
如今老僧念郡王身後,只有這個種子,又是皇上的嫡親孫兒,因此把他送還皇上,給他骨肉團圓;老僧看在郡王的交好面上,原沒有別的貪圖,只求大人早早審問明白,老僧也得早早回廟去 。
” 那和珅得了兩人的口供,便急急進宮去回奏。
乾隆帝聽說 那和尚重翻舊案,心中也有幾分著慌;忙進宮到“綠天深處” 和春阿妃商量去。
列位,你知道這春阿妃是什麼人?原來便是多羅履端郡王的大福晉,如今給皇帝收下,封了妃子,住在綠天深處,十分寵愛她。
當初宗人府奏報永城郡王生了一個兒子,乾隆帝心中即也十分歡喜;後來又報說害天花死了,皇上想起皇嗣單薄,便也覺得不歡。
傳旨把郡王喚進宮去,問起皇孫害天花的情形;那永城便回奏:皇孫死時,臣兒恰恰出差在外,當時實在情形,臣兒不曾親見,不敢謊奏,須問兒媳春阿氏才得明白。
待到把永城的大福晉傳來,不禁把個公公看怔了。
那大福晉花容玉貌,舉止風流,果然是極好的了;她說話的時候,口齒伶俐,笑靨承睫,越發把個風流天子勾引得神魂填顛倒。
乾隆帝暗暗地留心她一言一笑,絕似從前死去的香妃。
這時勾起了皇帝的一片痴心,他這??也忘了翁媳的名分,竟把個大福晉著意憐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