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仙欲 - 第533節

“什麼!華夏移動是你搞的!我和王峰還承接了手機生產的項目呢!說起來我們每生產一台手機,就得給你們繳納200元的專利使用費,這個錢可太好賺了吧!”高海濱等人沒想到楊靖搞的項目竟然是這兩個項目,頓時來了興趣。
華夏移動註冊資金就高達200億港幣,而且根據新聞發布會上所說的,整個投資下來,起碼要達到500億華夏幣左右,其中包括10萬座地面蜂窩基站建設以及相關的設備,8顆通訊衛星以及相關的地面轉接設備等等。
僅僅地面基站的建設,就達到200億左右的投資,這麼大的投資竟然是軍方工程部門承建,在全國各地同時開工建設,預計在92年初可以在各地市一級的城市建設完畢,在95年之前,全國各大鄉鎮一級建設完畢。
當然這個鄉鎮都是東部發達地區的鄉鎮,至於西部地區,那有要另外算了,按照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西部地區信號基站只會建立在縣區一級,保證城市的正常通話,至於沒有基站的那就必須通過衛星來轉接了。
雖然通過衛星轉接,通訊費用會昂貴了很多,但是至少可以保證在緊急情況,能夠通過手機與外界進行聯繫。
第四百零八章 VCD行業“HXTG今後將會成為第二代數字蜂窩通訊系統的代表。
將會制定自己的標準。
這套標準如果應用了起來。
那麼在全球都會有新的客戶。
因此我們才把公司所在地註冊在東港。
由東港方面向世界各地推銷這套標準。
我們預計在95年之前。
在世界各國發展20個國家加入這套系統。
然後逐步擴大這套系統的影響力。
今後我們的定位系統。
將會同移動通訊聯合起來。
你們今後生產的手機。
將會有衛星定位接收模塊。
今後通過手機。
不僅能夠打電話。
還能定位導航。
做到一機在手。
出門不愁。
只要有人的地方。
都有咱們華夏移動的產品在那裡!”楊靖很是豪邁的對在座的幾人說道。
這些東西根本就不怕他們說出去。
事實上西方國家的第二代通訊標準還沒有確定。
雖然技術已經成熟。
但是同華夏這樣大力推廣。
註冊國際專利的行動還沒有。
華夏在這次上面確實走到了世界其他國家的前面。
一流企業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賣技術、四流企業做產品。
目前楊靖代理的這兩個項目。
都是可以定標準的企業。
也就是說在先天上。
這兩家企業就是一流企業了。
眾人雖然羨慕楊靖。
但是也不得不佩服他的魄力。
投資數百億去辦兩家公司。
真是難以想象。
要知道就是東江商業聯盟華夏區的所有會員企業總資產也沒有500億華夏幣啊!而楊靖一個公司就要投入500億。
僅僅是地面基站建設就超過200億。
僅此一項就能給華夏軍方帶來數十億的利潤。
大大減輕了國家財政的負擔。
為軍方增加了不少福利。
僅此一項就足以讓軍方幫華夏移動擋下如同郵政部這些找麻煩的部委了。
現在才是91年初。
華夏軍方的軍費一年也就300億左右。
全國GDP收入才1萬8千多億華夏幣。
數十億的建設收入。
已經可以佔到華夏軍費的六分之一。
能夠給華夏多建造幾艘新型驅逐艦和巡洋艦。
能夠給華夏多生產數十架第三代戰機。
因此華夏軍方才堅定的站在華夏移動這一邊。
人家做企業首先考慮地就是國防建設。
不僅給軍方提供更安全的通訊頻道。
更是一下子送了兩顆軍事通訊衛星。
這可價值幾個億啊!而且一連串的基建工程。
能夠給軍方帶來超過50億的收入。
這就由不得軍方不站出來替華夏移動擋下其他部委地責難了。
不看華夏移動的老闆是國防部長的外孫。
就看他給軍方帶來的利益。
就足以讓後勤部和政治部站出來為華夏移動說話了。
在全國各個城市。
軍分區都有自己的一些軍事用地儲備。
華夏移動能夠談地下的就由華夏移動的人去談建築用地。
談不下的那就好辦了。
反正軍事用地不少。
你們要的話。
一畝地還是能夠擠出來的。
僅此一項就能夠給軍方再次獲得數億的購地款。
基站建設佔地不多。
大型基站也不過一畝地左右。
這些基站一般都不會在城市中。
而是在附近的高樓或者高地上。
因此軍方的地就比較適合了。
畢竟高地可有戰略意義的。
所以華夏移動地工作人員在外面跑了數個月。
倒是拿下了不少軍事儲備地。
這些事情高海濱他們不知道。
他們知道的是楊靖這次可就賺大發了。
制定標準有多賺錢。
大家看看國外的那些企業就知道了。
以高海濱和王峰合作投產的手機生產企業來看。
生產一台手機。
就得給華夏移動200元的專利使用費。
而且大家買了手機之後。
還得辦入網費。
算起來制定了這個通信標準。
華夏移動每一台手機。
最少都能賺到近400塊地利潤。
這還是人家生產他們賺到的利潤。
不包括通訊費在內。
由此可見制定標準的利潤有多大。
“我們的投資。
跟你一比。
那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簡直沒辦法比了。
不過什麼人賺什麼錢。
我們可有自知之明。
做品牌我們行。
做標準。
那我們就差了一點!不過聽說老高你們珍海集團倒是制定了一個標準。
從米國購買到MPEG-1的專利和後續產品的開發使用權。
你們現在搞的VCD就是通過這個專利做的吧?看來咱們東江商業聯盟第一個擁有制定標準資格的企業。
就是你們珍海集團了!”溫遠集團的董事長劉志高很是羨慕地說道。
溫遠集團做的行業也有電子。
因此對高海濱一進入電子行業。
就站在最高地位置很是羨慕。
VCD的威力現在還沒有顯現出來。
現在國內還以收錄機和黑白電視為家庭必備的購買電子產品。
相信等到珍海集團的新型遙控彩電和VCD出現之後。
這個選擇將會改成珍海集團的產品。
以華夏的市場來看。
年銷售量過百萬台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這裡面的利潤那就大了去了。
80年代最賺錢的就是電子行業。
90年代初雖然因為競爭的關係和電子器件快速發展的緣故。
價格有了很大的降低。
可是隨著成本的降低。
裡面的利潤反而更高了。
眾人不知道新型彩電的生產成本是多少。
但是對能夠制定未來MPEG-視頻標準和VCD機生產標準的珍海集團。
眾人可知道裡面的利潤有多大。
不說其他的。
就說VCD機。
專利使用費每台最少也要200元吧!一年數百萬台的生產量還是往小里說了。
如果以此時東江商業聯盟的實力。
算上海外銷售量的話。
一年賣上千萬台VCD機也不是什麼難事。
而且這個標準制定出來后。
不僅生產VCD機需要錢。
就是用這個MPEG-1技術製作光碟。
也需要給珍海集團一筆費用。
倭國股災的時候。
金輝國際拿到了索尼公司大量的股票。
不僅用這些股票置換了哥倫比亞影業公司。
而且還換到了光碟專利的共享權和開發權。
也就是說金輝國際可以授權珍海集團生產VCD光碟而不需要給索尼和菲利普繳納一分錢的專利使用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