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仙欲 - 第531節

等到楊靖回到燕京之後,基地的談判團被軍方的人接走了,他們都是華夏的寶貝,屬於國寶級的人物,自然不可能讓他們出現任何一點風險,這次談判東江商業聯盟的人也被安全部門審核過了,談判地點也在燕京一處軍事院校當中。
環境和安全都能讓人放心,東江商業聯盟的理事和19位海外會員被首長請到四合院見了一面,並且在談判的前一天,首長親自出席了東江商業聯盟所有會員的聯誼會,高海濱等數位東江商業聯盟的理事被首長當眾表揚。
這可極大的鼓舞了東江商業聯盟的會員,並且也極大的提高了東江商業聯盟在國內的地位,可以說今後再也沒有任何商業聯盟會比東江商業聯盟更有政治地位了,不說經濟實力,僅僅這個聯盟被首長關注的次數,就足以讓任何地方高官不敢隨意對這些企業伸手。
有了首長的鼓舞,這些會員自然明白這次投資不僅僅是一次經濟投資,更是一次政治投資,不過天工基地拿出來的產品和技術都是好東西,眾人也知道,有首長關注的項目,自然不會和其他商業談判一樣去談了,而是儘可能的按照雙方平等的原則去談,數百項產品僅僅一周的時間,就被東江商業聯盟的會員全部吃進了。
第四百零七章 理事會員楊靖回到燕京后,第一時間到首長那進行了彙報,並且把自己準備接手華夏移動和衛星定位系統的事情跟首長進行了彙報,李國良也帶著一批軍方將領在場,綜合分析開發成本和利用率之後。
````軍方對楊靖的提議產生了興趣,既然楊靖願意拿出數十億開發衛星定位系統,願意出資數百億開發新一代通訊系統,那麼軍方還有什麼必要在裡面插手。
按照楊靖的計劃,軍方用的定位系統和通訊頻率不同於民用,而華夏移動準備發射升空的通訊衛星也不是之前定的4顆,而是8顆,其中有2顆是專門給軍方使用的,一顆給國家各安全部門使用,另外5顆分佈在亞洲各區域,無差別的能夠覆蓋整個華夏和亞洲大部。
軍方無需多支出一毛錢,就能夠得到專用頻道和專用通訊衛星,定位系統的精度也比民用系統要高出數倍,地面接收設備也比民用的要方便快捷的多,這個在公司成立的時候,會跟軍方簽署一份合同來保證軍方的技術領先。
長倒是好說的很,反正現在華夏也拿不出這一筆錢來投資,與其讓這些技術放在倉庫中發霉,不如讓私人來搞,既然楊靖有資本搞這兩套系統,那中央肯定舉雙手贊成。
李國良到還請了專家團隊進行分析,確定楊靖的計劃和安排不會跟軍方有任何衝突,甚至比軍方自主經營更好后,軍方各部門也統一了意見,贊同把衛星定位系統的開發權交給楊靖的北極定位系統公司。
而楊靖如此對優待軍方,也不是沒有好處的,憑著送兩顆軍用通訊衛星的代價,楊靖和軍方後勤部簽署了一份合同,華夏移動聘請軍方總部和各大軍區的工程建築部隊。
在全國各地修建數字蜂窩基站。
因為華夏移動的部分功能涉及到軍事保密條例,楊靖這麼安排並沒有程序上的問題,再說後勤部地工程建築部隊本來就可以在外承建工程,只要楊靖給的錢夠,部隊自然會安排專人負責這個事情。
有了軍方插手,楊靖再也不怕地方上有什麼麻煩找上來了,這套通訊系統不僅有軍方的份,而且還有國內安全部門的份,今後有3條加密通訊頻率有軍方和安全部門使用。
因此華夏移動的建設情況,還涉及到了國家安全保護條例。
幸好楊靖是特勤局的領導,否則換成一般人,想搞這套系統,還真的難以搞下來。
郵電部對國務院給華夏移動頒發第二代通訊牌照的時候,並不是沒有抗議,只是這個系統牽涉到了軍方,又牽涉到了安全部門,甚至今後省部級領導都會率先使用安全加密頻道通話,因此任何反對的聲音。
在軍方工程部隊接手施工任務后,全都偃旗息鼓了下來。
從東港趕過來的華夏移動領導層在燕京成立了華夏區總部。
所有業務全部由燕京方面決定,東港那邊只是註冊地,不承擔管理許可權。
說起來華夏移動一下子又成了合資企業。
軍方在東港駐紮,國家地政策扶持明顯的對東港商人有了變化,沾著這個光,華夏移動著實在國務院拿到不少優惠政策,比如征地、免稅、貸款等等優惠都有,著實讓楊靖小爽了一把。
好不容易把華夏移動的工作安排好。
高海濱那也完成了項目合作協議。
楊靖打了個電話,直接把高海濱請到自己的四合院。
反正高海濱也不是外人,這個四合院也不是第一次來了。
因此楊靖到沒什麼想隱瞞的。
“楊靖,你這次可幫了我們大忙了。
這麼多好項目一下子湧出來,搞得我們東江商業聯盟差點都應付不過來!我來介紹一下,這幾位都是東江商業聯盟的理事會員,當年組建東江商業聯盟,就是我們幾家率先提出來的。
”高海濱說著對打開門的楊靖介紹起來。
“南方新科電子集團的董事長王峰,南江巧迪化工集團地董事長李濱,晉寧集團董事長方遠成,溫遠集團董事長劉志高,濟民集團董事長張濟民。
諸位,這就是海濤書記的公子楊靖!”高海濱帶著眾人站在楊靖四合院地前廳,笑著相互介紹起來。
楊靖沒想到這次高海濱過來,竟然帶著東江商業聯盟的5名理事會員過來,他們幾家企業可都是華夏頂尖的民營企業,電子、日化、地產、百貨、生物製藥全都是行業巨頭。
“諸位別客氣,請坐!”楊靖笑著對5位名聲顯赫的華夏民營企業家說道,這些人大多都是靠著政策和機遇發展起來的,不說他們背後就沒有靠山,不過楊靖相信那些靠山都不會太大,畢竟一般的太子們大多喜歡搞進出口或者混國企。
民營企業還入不了這些公子大少的法眼,畢竟民營企業發展到現在,最大的珍海集團也不過數十億華夏幣地資產而已,而華夏超大型國企,哪一個資產不超過百億?而且扶持民企會有很多各種各樣地麻煩,這些公子哥們也不大願意去做這些費力不賺錢的事情。
當然這麼說不是說這幾家企業背後就沒人了,當然有人,沒有當地政府地扶持,他們也不可能做的這麼大,相應地正是因為他們做起來了,所以肯定有領導得到了政績,就如同珍海集團支持楊海濤的工作那樣。
雙方組成了一個合作地鏈條,政府給予這些企業政策和貸款支持,而企業則回報政府提高當地經濟環境,提高當地就業率,形成一個產業生物鏈,壯大當地經濟發展。
“這次我們過來,一是感激你幫東江商業聯盟拉到了這麼多好項目,二是就這些項目的發展談談看法。
”高海濱待到眾人全部坐下之後,這才對楊靖說起眾人來的目的。
楊靖聞言點了點頭,關於楊靖是珍海集團幕後的掌門人,在座的諸位都清楚,能夠混到他們這個地位的,都不是笨人。
珍海集團的發展速度之所以快,身後肯定有大樹作為靠山,去年珍海集團能夠承接到華族投資地基建工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