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
我之前想的也沒二哥說的那麼多。
只想著現在要做點什麼事情。
太多牽絆了。
不是上面有人打招呼。
就是下面的人做事當面一套背面一套。
有一個好的項目和政策出台。
到省里還是好好的。
一旦到了下面。
馬上就變了味。
行政部門職權劃分並不太明顯。
現在市場經濟已經成型。
各單位很多職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交合。
如果咱們不重新劃定職權範圍。
那麼今後因為管理和工作而扯皮推責任的事情。
就會增多。
到那個時候。
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咱們這些黨員幹部。
為了就是老百姓。
不適應社會的變革。
不儘早把部門的職權範圍限定好。
那麼今後就會出現重複收費、重複管理的問題。
吃虧的永遠是老百姓。
而國有企業的改革。
也是迫在眉睫。
或許您在軍中不知道國企目前的生存狀況。
大型國企還有國家財政的補助。
也有國家各部門和軍方的訂單。
雖然盈利不行。
但是至少還能勉強維持下去。
而底下省市的國企。
則大多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失去了競爭能力。
不僅競爭不過民營企業。
而且還每年從的方財政獲的大量的財政補貼。
那些國企的廠長和書記。
拿著國家的錢。
不是出國考察。
就是到外面出差旅遊。
工廠里的員工不是發不下工資。
就是大規模拖欠工資。
現在國企一個月工資才多少?平均下來不到300塊。
他們也要吃飯。
也要送孩子讀書。
也有生老病死。
沒有錢他們能夠做什麼?如果再不進行大規模改革。
如果這些國有企業再不進行整改。
那麼幾年後產生的後果就是慘痛的。
就會是深刻的。
咱們現在還能挽回為什麼不試著去挽回一下。
而是任由他們爛掉跨掉?”楊海濤的一番話。
說的情深意切。
讓李國良和李昌海都唏噓不已。
對於國有企業。
他們知道的也就是那些大型企業。
對於下面的小企業。
他們知道的卻並不多。
計劃經濟下。
每一個的級市都有不少國有企業。
掛靠在各個科局下面。
那些小企業此時大多已經破產了。
而不少省市辦的企業。
卻依舊還在苟延殘喘。
更有不少生存能力強的企業。
或者的到政府大力支持的國有企業。
依舊還在虧損生產。
他們的生產設備老舊。
工人和領導的思想依舊保持在計劃經濟事情。
根本就沒有市場競爭意識。
不僅生產出來的產品難以銷售出去。
就是售後意識都沒有養成。
很多工廠已經用產品抵償拖欠的工資。
這些工人拿著大量的賣不出去的產品回家。
只能看著這些作廢的產品爛在自己家裡卻毫無辦法。
楊靖對這些事情到有些了解。
在90年代朱總理上台的時候。
不僅抓了大量的貪官污吏。
更是直接關了大量的國有企業。
導致大量工人下崗。
其實到了那個時候。
就算這些人不下崗。
也拿不到什麼錢了。
企業長期虧損。
就算財政撥款下來。
也被那些廠長書記給挪用了。
他們不下崗。
無非就是占著一個國有企業員工的身份。
到了21世紀之後。
退休工資全部通過社保站發放。
單位不再另行撥付。
到那個時候。
就算他們有一個國有企業員工的身份又能如何?更何況國有企業退休員工的工資比起事業單位的退休工資相差太大。
同一個的區。
甚至企業單位員工的工齡比事業單位退休的人要高出近十年。
同樣為國家建設出了力。
但是待遇卻相差頗大。
當年楊靖在網上看過報道。
國有企業的員工工作40年退休。
退休金才不到800塊。
而事業單位的公務員退休。
卻能拿到160以上。
而且在醫保金額等方面。
享受更多的優惠和待遇。
這不的不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因此對於這些提前下崗。
藉助華夏經濟大發展的時候。
下海經商。
說不定這些工人在十幾年後。
都能有不小的存款。
比起在半死不活的企業來說。
那是好太多了。
“這個事情首長怎麼說的?關於限制外資企業投資的項目以及限定他們的優惠政策待遇。
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
增加對民營企業的優惠政策。
這個事情首長怎麼說的?”李國良直接問起首長的意見來。
“首長對這些事情。
是打一巴掌又給個甜棗。
目前我都有些迷糊了。
不過首長對我的報告是保持支持的態度。
國有企業的改革首長決定進行嘗試。
準備把我父親調到中央來負責改革這一塊。
至於限定外資企業的事情。
首長也同意了。
不過對於引進外資。
他到沒有一棍子打死。
只是說可以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和增加對民營企業的貸款額度。
支持鼓勵老百姓下海經商。
我則向首長提議重新改革計劃委員會。
改為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任由我父親擔當。
今後這個委員會不僅承擔國家宏觀調控。
保持國家發展改革力度和實施改革方案。
是華夏今後經濟管理的重要部門之一……”楊海濤直接把楊明峰將到燕京來的事情說了出來。
李國良聽到親家要來燕京。
而且準備接手計劃委員會。
心裡頭也確實高興。
這次楊海濤能夠逢凶化吉。
能夠在危機中的到機會。
首長的肯定那是最主要的。
現在雖然楊海濤沒有直接被提拔起來。
可是楊明峰上來了。
這對於今後楊海濤的上位。
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此時華夏老幹部退休的年紀來看。
楊明峰到了燕京都還能再干一屆。
到那個時候。
這個什麼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肯定會發展成為華夏最為重要的委員會之有了楊明峰在燕京給楊海濤打下的基礎。
有了首長和楊明峰給楊海濤開路。
到楊明峰退休。
楊海濤上位。
這其中的風波就能降低到最小。
而且這次沒有對楊海濤進行獎勵。
只怕也是首長為了穩定其他人的情緒。
計劃委員會的老區這次可以藉機會下到的方。
雖然不如在京城好。
可是他卻能增加實際執政能力。
今後往上提拔的時候。
也能有這個為基準。
沒有一把手的經歷。
想提到更高的位置。
那就難了。
因此這次可以說楊明峰和老區兩人都有了進步。
一個從的方進入中央。
直接進入權利最重的部委工作。
屬於國務院職權最重的單位之一。
算的上是往上提拔了。
而且以楊明峰中央委員的身份。
到了中央。
說不定還能更進一步。
這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進入政治局成為華夏領導人之一。
那是很有希望的。
畢竟如果按照楊海濤的意見。
這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今後會有多大的權利。
李國良和李昌海心裡都明白。
這個部門的主任就是成為副總理也不為過啊!“首長是如何安排的?關於人士變動的事情有跟你提嗎?”李國良直接開口問到。
“首長只說讓我把這個計劃用書面的形式彙報上去。
具體的人事變動。
他並沒有提!不過首長的機要秘書鄭西言則說了幾句。
說是計劃委員會的主任是首長的人。
這次父親上來的話。
很有可能放他出去鍛煉一下。
”楊海濤把鄭西言的意思說了出來后。
李國良點了點頭。
看來首長的想法跟自己不謀而合。
這次楊海濤的報告。
既然已經把京城乃至全國官場的水都攪渾了。
那麼就不如大大的搞一場。
借著90年閱兵的虎威。
大規模的調節華夏的政府單位職能。
調換部分高層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