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永遠只能匍匐於強者的腳下,就好像幾百年前的宋朝,繁榮昌盛,乃世界第一大國,無論從什麼角度,宋朝人都有絕對的理由將除宋朝之外所有的國家民族視為蠻夷,科技、文明、商業……無一不是世界的巔峰。
以日本為例,當宋朝滅亡時,宋朝的最後一個小皇帝在崖山跳海之後,整個日本為之悲愴,食素吃齋為大宋哀悼。
明朝時,中國沿海多有倭寇,但也只是以騷擾和掠奪財富為主,晚清時期,日本對中國再無敬畏,發動甲午戰爭,悍然向中國開戰,直至二戰時期發動侵華戰爭。
請大家記住這些歷史,從唐朝時日本派遣遣唐使,向中國進貢,到宋朝時,日本國內甚至為了改良人種不惜派遣女人向大宋男子借種,然後是明朝的倭寇之患,直到後來侵華,看清楚了吧,這就是日本和中國的歷史,當他們是弱者的時候,他們匍匐在中國的腳下,甘當孫子,當他們成為強者的時候,昔日的老大被他們踩在腳下。
高桂從來不信什麼忠誠,你若不具備令他們臣服的實力,他們怎會對你忠誠?而馬尼拉市民今天所表現出來的,將來也很有可能會像日本人那樣,那並不奇怪,也不用氣憤,想要被人尊重,就必須展現出實力來。
如果說奪取菲律賓是奠定了大明帝國復甦的基礎,那麼武力佔領爪哇(印尼)就真正是海外的大明開始走向強國的關鍵一步。
清廷不得不將台灣鄭家政權擺在一個極其重量級的位置上,台彎的日益強大,和攻佔小呂宋、爪哇的輝煌戰績,震驚朝野,更直接改寫了歐洲對東南亞的統治地位,很多小國家也開始向鄭家派遣使節。
鄭克壁首次體會到一國之君應有的尊嚴和地位,他不擔心高桂會擁兵自重,因為,在高桂攻下爪哇之後,給他寫了一封信,讓他派駐官員去爪哇,並將爪哇置作大明的行省,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暗地裡他還有一封勸他稱帝的密信。
就是這封密信,令鄭克壁更加信任高桂,封了高桂為呂宋王,並將呂宋(菲律賓)封給他做領地。
但高桂卻是婉言謝絕,稱什麼王了,他本來就是菲律賓的王,何必要這華而不實的虛名?功高震主的教訓,在歷史上還少么?他不僅推辭了呂宋王這個王位,更表明心跡似的,把小克倫威爾也派到了台彎,幫助鄭克壁研發新的戰船。
鄭克壁大為讚賞,賞賜的資源一溜一溜的撥給高桂。
其實並不是高桂真箇兒要向鄭克壁表忠心,實在是小克倫威爾帶出來的幾個徒弟都已經能夠單獨操作了,其中有一個叫作弗羅斯特的猶太人已經達到青出於藍的地步了,他讓小克倫威爾過去的目的,其實也是有私心的,台彎實際上是擋在他前面的一座堡壘,堡壘是否堅固,能夠撐得住多少壓力,他在菲律賓的發展空間也就越大。
如果清廷出兵,他會毫不猶豫的進行支援,反過來如果菲律賓被某國攻擊,他不會要台彎出兵,李闖王造反,都直接威脅到京城了,崇禎帝死都不肯調動鎮守邊關的吳三桂的精兵,這是同樣的道理,對他對菲律賓和印尼,台彎就是邊關! 在爪哇島大捷之後,高桂再次進行徵兵,擴充了征虜軍,征虜軍達到五萬人之多,戰船、火藥、槍械等等戰爭資源,也在緊鑼密鼓的籌集中,至於印尼,高桂暫時沒有去理會,只是交給陳近南去打理,按照他的計劃,是準備把他們分批賣到美洲去當奴隸的,只是他也知道,此舉現在還不可以貿然的行動,他擔心會引發印尼人的反彈,征虜軍的徵兵行動,也就是在為這個計劃做準備。
半年後,征虜軍基本上渡過了新兵適應期,特戰營也擴編到一千人,雖然再也不可能擁有那麼多武林高手,但整體實力卻是不降反增。
在派遣了三萬征虜軍和五百名特戰營抵達印尼之後,高桂開始了他早有預謀的計劃。
一批一批的印尼土著被押上了開往墨西哥,開往美洲和非洲的船上,為了緩解來自歐洲的壓力,桂爺免費提供了兩千名“質量有保證”的印尼奴隸贈送給西班牙在墨西哥的總督,反正不花錢,於是西屬墨西哥的那位友善的總督先生不但大批的接收了印尼奴隸,還幫助高桂將這些奴隸銷往其他地區,一時間,錢財物資滾 滾流向桂哥的腰包。
當然,這當中也發生了不下數土次的暴動,對於這種來自印尼民間的暴動,桂爺一律高壓解決,甚至在某地,高桂親自下令屠城,不論男女老少,一律殺死。
也正是因為這一次的屠城,震驚中外,高桂被人稱作“東方屠夫”甚至就連陳近南的反對和鄭克壁的阻攔,也沒有讓高桂改變主意,不過,對於這件事會帶來的影響,高桂已經降低到最小了,至少在菲律賓地區,幾乎絕大部分人都對此事表示理解,這當然要歸功於掌握了輿論導向的報紙了,在土七世紀,報紙是個新鮮事物,作為一個現代來的穿越客,他充分的發揮了報紙的作用,一個個“聳人聽聞”的印尼反抗組織針對印尼華人華商的“血案”出現在報紙上,在這種情況下,別說是菲律賓人和華人,甚至連印尼人自己也相信了這些“血案”在反抗的同時,也在抱怨那些不識時務的反抗組織。
一六八四年秋,高桂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禮,雖說有著一些私心,想要藉助此事沖淡人們對他“東方屠夫”的印象,但他也確實是覺得功德圓滿了,在短短的幾年內,他幫助鄭家得到了菲律賓和印尼,實現了戰略縱深,開闢了大明的疆域,沐家在菲律賓擁有了一個小城市,安居樂業,再也不用擔心清廷的迫害,就連柳大洪柳老爺子也已經輾轉從漳州來到菲律賓安家,他為二土世紀末印尼發生的屠華慘案報了仇,印尼人基本上已經全部肅清,分散在美洲和非洲還有歐洲,這片土地上,現在只有高山族人、菲律賓人和漢人,當然,主要還是漢人,就連英國、法國、德國等一些歐洲國家也紛紛來印尼省經商定居,在若王年後,這片屬於中國的土地上,將會發展得更加強盛和繁榮。
這場婚禮吸引了各國的使節,做為東方的新大明帝國最炙手可熱的人物,沒有人會拒絕這樣一個盛會。
來自英國、法國、日本、高麗、俄國等國的使節紛紛到來,最令高桂沒有想到的是,婚禮的當天,來了一班神秘的客人! 第218章大結局1 來的非是別人,而是高桂的老熟人,多隆! 多隆是個大老粗,頭腦簡單,為人熱情,而且信任別人到匪夷所思的程度,也可算一個活寶。
他在宮中擔任侍衛總管時就和高桂土分投緣,其實,身為皇帝身邊的紅人,能跟他一個侍衛總管稱兄道弟,令多隆對此大喜過望。
尤其是高桂仗義疏財,不但多隆得來的賞賜要分給他而他不要,還常常自己拿出數千數萬銀子交給多隆分給手下,又為眾侍衛提供財路,如此出手闊綽的好兄弟,多隆當然是樂意交往,後來,康熙發現高桂和天地會有關,派兵控制住他,多隆竟然不顧自己的身家性命替他說話,這是高桂最感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