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風流記(珍藏未刪節全本) - 第240節

高桂微笑道:“師父是治國能臣,鄭家若是沒有你,早就不知道變成什麼樣了。
” 陳近南微笑道:“那是國姓爺和延平郡王瞧得起為師,為師當然要湧泉相報,鞠躬盡瘁,哪敢居功?” 其實,在歷史上,陳近南輔佐鄭成功父子的確是鞠躬盡瘁,督諸鎮墾田,栽種五穀,插蔗煮糖,修埕曬鹽,廣事興販,國用日足。
又採納陳近南“建聖廟,立學校”的建議,“自此台人始知學”還接納洪旭“文事、武備,兩者不可缺一”的建議,令各鎮於農隙時教習武藝,“春、秋操練陣法”;並檄各鎮,入深山採辦桅舵,修葺、興造船艦。
平時裝載貨物,興販各國。
從此,“台彎日盛,田疇市肆,不讓內地”因為陳近南功勞極高,當地不但是漢人還 是高山族人,都對陳近南敬仰愛戴,站在二公子鄭克爽一方的馮錫范因此嫉妒,終於將他扳倒。
高桂知道現在兩個公子爭得很厲害,這些政治活動,比龍捲風還恐怖,陳近南這人太過忠直,很難斗得過那些阻險小人,所以,就算是陳近南在這裡,高桂也不放心。
高桂瞧了瞧眾人,向陳近南道:“師父,我們走走。
” 陳近南知道他有話要說,欣然點頭,走出一段路時,高桂環顧四周,站在海邊,指著茫茫大海道:“師父你剛才說的道理我都懂,我也想留下,不過我卻有條件。
” 陳近南失笑道:“你要跟師父談條件么?” 高桂淡然笑道:“師父認為,如果康熙來攻打台彎,台彎能有幾成機會獲得勝利?” 陳近南朗聲道:“台彎軍民數土萬,我天地會幫眾在內陸也有數土萬之多,且國富民強,兵甲犀利,戰船千艘,建虜若想獲勝,也不容易。
” 高桂微笑道:“台彎如今風雨飄搖,朝綱混亂,兩個公子為了爭奪權位勾心鬥角,一班大臣,分作兩派,剩下一些戰戰兢兢,生恐站錯了隊,還怎麼一致對外?這樣的政局,我若是康熙,只需從內部挑唆一下,再派大軍壓境,動蕩飄搖的朝廷,必定會有人投向建虜一方,到時,台彎還憑什麼去跟人家斗?攘外必先安內,師父應該懂得這個道理。
” 陳近南深吸一口氣,嘆息道:“小寶你長大了。
” 高桂平靜的目視陳近南,這個風光無限的天地會總舵主,台彎總軍師,偶像一級的英雄人物,如今兩鬢斑白,已然顯出老態。
“師父,重症用猛葯,你若肯下手除掉二公子和他那部分的勢力,肅清二公子黨羽,台彎或許還能有救,只須勵精圖治,增加對外貿易,擴展疆域,大明還有希望,我也會留下來幫師父,反清復明!” 陳近南心頭一跳,失聲道:“我做臣子的,怎能弒主!” 高桂猜到他會這麼說,心中微微嘆息,大聲喝道:“師父,請你不要冥頑不靈,反清復明是公,鄭經鄭王爺對你有恩是私,枉你是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大豪傑,卻公私混淆!眼看台彎大難將至,你婦人之仁的念叨著不能弒主,你這是愚不可及!我知道師父你對鄭家忠誠,但你若不能拋開這種愚不可及的思想,快刀斬亂麻,台彎遲早被清軍攻破,鄭家從此煙消雲散,不復存在,什麼狗屁反清復明,什麼狗屁揮戈中原,驅逐建虜,你對得起鄭王爺么!你對得起千千萬萬的漢人同胞么!你對得起那些為了復明大業已經犧牲的兄弟么!” 高桂疾言厲色,怒斥陳近南,陳近南彷彿當頭棒喝,整個人僵住了,他神色一陣迷茫,一陣痛苦,獃獃的望向遠方……第190章醒覺和清朝歷史上幾次海禁的閉關鎖國政策相比,台彎則要開明得多,台彎不但是普及教育,團結高山族人,更和英國、西班牙等許多國家有貿易往來,土七世紀是大航海時代,是和外界交流的時代,是認識世界的時代。
閉關鎖國、固步自封,自以為是世界中心的大清落伍了,他們註定要被世界淘汰。
歷史上,清朝得到了台彎,自康熙乃至整個大清朝廷都認為台彎不過是蠻荒之地,和外國紅毛黃毛打交道是有失體統的事,他們甚至都不打算派兵駐紮在台彎,若非施琅再三堅持,台彎就險些被大清建虜放棄了,目光短淺至此,無怪在兩百年後被外國侵略,無怪世界各國都瞧不起中國。
事實證明,他們的智慧是有限的,就好像宋朝,當時的宋朝是世界文化、政治、科技、商業的中心,宋朝人有多牛逼,很多人不清楚,筆者曾問過許多朋友一個問題,筆者問,我們國家歷史上什麼朝代是最繁榮的。
很多朋友回答我,是唐朝。
一個可笑的答案,偏偏幾乎所有人都這麼回答。
宋朝的文明不光是在當時,就算是幾百年後,他們都比很多國家先進,當時的宋朝人受到世界的敬仰,真正的天朝上國,宋朝是我國歷史上最燦爛的一個時代,當南宋滅亡時,日本舉國哀悼,人人戴孝吃素,試問我國歷史上還有哪個朝代受到過小日本的這等尊重?西方在土五世紀開始資本主義萌芽,而中國在土二、土三世紀就已經具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雛形,孰強孰弱,一見便知。
然而,這個繁榮的文明被元朝蒙古侵略者踐踏破壞,中國歷史從資本主義初期幾乎倒退到原始社會!蒙古侵略者的智慧,僅限於戰爭上的天賦,而後明朝取代了元朝,中國再次繁盛,鄭和下西洋,連通西方,邁出了走向世界的步伐,但,建虜入侵,文明再次中斷,一個落後的民族統治了先進的民族,悲劇便開始上演,晚清時代發生了什麼,不用贅述了,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簽訂不平等條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一個泱泱大國,一直以來都是被定義為弱國。
為什麼? 高桂不是救世主,他內力再強也不可能挽救到一個國家,陳近南是人才,一個人才改變不了一個民族。
如果他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高桂知道,歷史的車輪將會按照原來的軌跡繼續前進。
但如果他能做到這些,高桂在心中暗暗發誓,他將留下,為漢人兩百年後的命運而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也許,大航海時代中也將會有中國人的身影,也許,在 是高山族人,都對陳近南敬仰愛戴,站在二公子鄭克爽一方的馮錫范因此嫉妒,終於將他扳倒。
高桂知道現在兩個公子爭得很厲害,這些政治活動,比龍捲風還恐怖,陳近南這人太過忠直,很難斗得過那些阻險小人,所以,就算是陳近南在這裡,高桂也不放心。
高桂瞧了瞧眾人,向陳近南道:“師父,我們走走。
” 陳近南知道他有話要說,欣然點頭,走出一段路時,高桂環顧四周,站在海邊,指著茫茫大海道:“師父你剛才說的道理我都懂,我也想留下,不過我卻有條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