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系統 - 分卷閱讀80

系統冰冷的聲音,毫無感情,孟樂樂呆在這孤寂的黑夜裡,怎麼安慰自己也無法釋然
誠然,就算沒有她,戈爾德還是會欺騙德國,還是會經歷戰亂
但他好歹有一個勉強健康的身體,好歹在戰爭來臨前,完成了一部分學術研究,而現在呢
瞧瞧你孟樂樂都做了什麼,你自大,你自私,你為了自己搞砸了一切,說白了,你身處任務世界,卻通身都帶
著穿越者的高傲,你挖下的坑卻要別人為你承擔,你糟透了
孟樂樂忍不住哭起來,誰來救救他,誰來救救戈爾德,這樣一個光明而偉大的人,怎麼可以這樣走入黑暗,怎
么可以籍籍無名的死去
突然,孟樂樂想起什麼
“戈爾德的任務線關閉,那哈里特的呢,我申請開啟哈里特的學識任務”
系統卡殼一秒后,回答
“任務時間線不可逆,下一次哈里特·學識任務是1943年,局勢已定,即使宿主回到過去,也無法再做什麼”
“開啟吧”孟樂樂控制不住嘶啞的聲音,她沒有辦法忍受,她的朋友因她而受難,而她卻無動於衷,享受著安
寧,這安寧,片刻都帶著血淚
“學識模塊共情體驗任務12
任務:與哈里特探討量子化學
獎勵:屬性點10”
一個轉神間,孟樂樂來到了哈里特的實驗室門口,她沒有去敲門,而是轉身準備離開,誰知那麼巧,哈里特剛
好打開了門
此時看見孟樂樂,哈里特愣了一下,突然開口
“你是來找戈爾德的?”
孟樂樂點頭
“他現在不在挪威,就在曼切斯特,3月份時,他成為了英國皇家學會的外籍會員,這裡願意庇護他,走吧,我
帶你去”
其實根本沒有哈里特說的那麼簡單,要獲得18位皇家學會會員的提名並不容易,哈里特從中斡旋了很久,足足2
年多的時間,才能將戈爾德接到這裡,然而
“抱歉,如果我能再早些,或許會更好”哈里特的聲音裡帶著歉意
孟樂樂哪裡有臉怪別人,更何況,1940年期間,英國的情況也不好
哈里特將孟樂樂送到病房前就離開了,門半掩著,孟樂樂卻始終不敢推開,
突然一陣風吹來,半掩的門呼啦啦開了,孟樂樂什麼都想不起來,甚至忘了怎麼呼吸
窗檯邊曬著太陽的人突然睜開了眼,藍色的眼睛帶著犀利的光看過來,看清來人後,怔楞片刻后換上了滿盈的
笑意
清晨的光灑在那一頭棕色的捲髮上,男人狹長的眸子裡帶著溫和的光芒,但孟樂樂知道那是暫時的,一旦說起
科研問題,他就像是捍衛真理的勇士,睿智又果敢
耳邊傳來他帶著笑的聲音,不再有力,不再清亮,卻像是這人間最美的話語
“樂樂,你回來了”——
作話:這位大佬是真的在1940年4月,用地質學專業知識騙了納粹,還被逮捕了,最後輾轉多年,到了1943年3
月,在18位皇家學會會員的提名下,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的外籍會員,才勉強安穩下來,但是由於戰亂中受了太
多苦,最後還是因病去世
還記得剛開始第一次任務時那個介紹么
這位大佬曾經隨身攜帶有一粒氰化物膠囊,以防他被捕后的不測事件,當一位同監獄的教授試圖向他也索要一
粒膠囊時,他回答說,“這粒毒藥僅僅只供一位化學教授享用,而你作為一位力學教授應該選用繩索來解決問
題”。
hhh,也是很搞笑,真的越寫越喜歡他
後面的番外一定要看呀,這個番外真的是我很努力寫的,今天為了不卡,我把戈爾德全部更完了,又裸的乾乾
凈凈,攢了好久的全木有了,5號我再來啊

那好像是個春天,不,也有可能是個秋天,哦,原諒他吧,對於季節這種東西,他向來記不住
但是他極為清楚的記得,那天他在研究布拉維公式,那時候的他剛剛入校,對科研有著無限的熱情,看著路邊
搭建的模型,都能聯想到點陣圖
孟樂樂的出現,讓他有了探討科研知識的好友,他們互為師長,不聊風月,不說時事,有時候能為一個理論知
識探討一整天,上一秒爭得面紅耳赤,下一秒就能哈哈大笑
若說有什麼不滿,那就是樂樂來挪威探親的時間太短了,平均一兩年才能見一次
第一次發現不對,是擔任資源部長第一年
那一年他經歷了太多,身為一個猶太人,根本無法在這場世界大戰中獨善其身,他開始走出科研的象牙塔,接
觸人情世故,接觸那些能吃人的現實
也正是這樣,他看的更多、想的更多,很快就發現了孟樂樂的問題
剛開始時只是覺得,這樣一位學識淵博的朋友,在奧切斯特那樣的頂級名校上學,對科研,尤其是材料學和礦
物學了解很深,為什麼沒有任何論文或者言論發表呢
他懷疑孟樂樂被打壓,由於在奧切斯特無法出頭,才會趁著探親,與自己相交
他給英國的老友們去信,拜託幫忙查訪,這一查,卻查出了更多的問題
奧切斯特根本沒有孟樂樂這樣一名學生,甚至範圍再擴大些,也找不到她,最為恐怖的是,整個挪威無法查到
孟樂樂的往來記錄,她就像一個憑空出現的人,無人知曉,無處可尋
他心裡一沉,不由懷疑孟樂樂是間諜
可是如果是間諜,為什麼她從不探查時事,從不詢問科研機密呢,哪會有間諜費這麼大功夫,就探討一些已經
發表的、沒有實際意義的理論知識
再回想孟樂樂的言論,就能發現最大的一個問題
孟樂樂知道的永遠都是正確答案
這件事怎麼解釋呢,比如要證明1+1=2,當然不是說證明這個公式,是說有這麼一個議題,科研的思路是一步
步推進,從1.1推進到1.5,再推到1.9,最終得到2.0,中間可能還會經歷2.1,也就是說,科研永遠是循序漸進且不
斷犯錯的
但孟樂樂不一樣,她只知道正確答案,當問到為什麼1.9不對時,她卻根本連1.9是什麼都未曾知道
這倒像是今天看昨天,畢竟歷史永遠只銘記勝利者
1928年礦物大會那天,戈爾德本來是不準備前往的,彼時他剛剛接受德國哥廷根大學的邀請,出任礦物學教
授,各國間雖然停戰,但關係還有些緊張,參加會議並不恰當
然而,他看到了演講名單,樂樂?《科學不該被綁架》?一種莫名的直覺,他還是去了,現場聽到了好友的演
講,他萬分欣慰,其實這個話題,他也在搜集資料,也正是如此,他更能看出這些資料的超前性,很多東西,是不
可能被她所知曉的
然而不管樂樂來自哪裡,他們都有共同的目的不是么,他們愛科研,也都希望這個世界越來越好
後來的顛沛流離與困苦,有人問過他怪不怪孟樂樂,哈哈哈,他怎麼會怪她
他的這位好友喲,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當然要自己來做,怎麼制定協議,怎麼執行協議,怎麼承擔協議背後
的危險,這些可都是軍功章的一部分,既然她開了頭,他可不能差她太遠
www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