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舞月揚 - 第124節

他們有自己的信念,就是保衛家鄉。
自己腳下的土地,就是自己的家園。
自性命、妻兒老小全在城中,他們願意為此拚死戰鬥。
郭成站在北門門樓之上,冷眼看著對面的無邊夏軍。
他乃是老將了,當年熙元豐西征等大戰他都參加過,但是沒有一次比的上如今的場面,西夏當而來!幾土萬大軍集中在一個戰場之上,如此瘋狂的舉動大概自永樂城也沒有過。
而自己,將面對從軍以來最大的洪水! 自己若能頂過這一劫,大概國史館能給自己立傳吧。
從前,宋軍中只是傳頌英雄折可適,但是之後,將會出現新的英雄,那就是平夏城的郭成!而己反覆計算過,選兵派將沒有問題。
寇士元乃是著名勇將,是可以信任率四千禁軍守西北兩面外壕,況且自己親自坐鎮北城,當可放心。
東南不多,西賊當不會派遣主力,各以禁軍廂軍一指揮千人兵力把守,兩員分別是後起之秀劉仲武和種建中,這二人也都是智勇雙全的知兵之人。
除此之外,城內還有過萬兵力隨時支援! 他深吸了一口氣,緊緊握住了劍柄。
此時,城外吹起了徹底連天的號角聲,接著戰鼓聲響成一片。
無數的西夏兵的蠕動著,就像無數股黑色的洪流,開始緩慢的匯聚入戰場列陣。
這沒有超出郭成的預料。
但凡攻城,沒有靠人數一擁而上的,那樣只是送死。
凡是會打仗的都是排布,弓弩、器械、梯橋等等有先後梯次之分,這是個效率的問題。
軍隊是合打仗,要團體配合必然要分工協作。
將領的水平說白了,就是讓手下揮出多少效率的本事。
有人能讓一百人發揮效率,有人能讓一千人發揮效率,有人能讓一萬人發揮就決定你指揮軍隊數量的不同。
而同樣是萬人,名將能讓這一萬人當一萬人用,庸將能讓這一萬人當一千人對決,勝負一目了然。
但是不管多少人,有一點是公認的,那就是人越產生混亂,人越多效率越低,古今中外,概不例外。
這點郭成明白,但是對面的西賊將領肯定也明白。
嵬名阿埋、妹勒都逋皆是老辣宿將,身經百戰。
所以郭成斷定西賊統帥們已盤的計劃,哪些地方能布兵、哪些地方能阻援、戰場選定在哪裡、出發在哪裡、戰鬥的規模如何控制等等統統都是胸有成竹,有多大地方部署,地方不夠絕不硬擠,以免自己產生混亂。
因為換了是自己也會這麽做。
果然,西賊的兵馬慢慢聚集在了城外的空曠地帶,完全是按照野戰方式列陣,所有空地,而是留下了大量的迴旋空間,而且軍隊基本上都在距離城牆外。
西北兩面大概各有過萬步騎,東南兩面各有步騎數千。
顯然西賊主攻的方向定在西北兩面。
按照西賊的慣例,但凡攻城,第一波次派出的軍隊基本都是填溝壑者,用來的意志體力和彈藥,之後才輪到精兵出場。
但是派出來的炮灰就有兩三對於男性總人口才幾土萬的西夏來說,只能用瘋狂來形容。
但是,郭成並不打算按照敵軍的節奏行事,對面的夏軍非常了解宋軍的戰術。
而他也非常了解夏軍的戰術,他要給這些西賊們一點小驚喜。
對面的夏軍之中竄出來數土匹戰馬,馬上騎士每過一處便用力揮臂大聲吆喝,夏軍便大聲吶喊以壯聲勢,就在吶喊聲此起彼伏、夏軍士氣逐漸鼓舞的成舉起了手中的令旗……城外,衛慕賀蘭身穿梁太后賞賜的鐵甲,數土名大小首領簇擁著,頗有些敬著遠處的宋朝城池。
衛慕氏乃是党項名族,衛慕賀蘭更是賀蘭山一代著名的部族大首領,在西夏舉足輕重。
此次國內異乎尋常的大點集,衛慕氏也是出動了數萬兵馬,的男子來了將近八成。
再加上依附衛慕氏的兀藏、米母、毛龐、韋移、分、令王、我羅、冬至等党項小部族,足有近五萬之眾,堪稱實力雄厚。
否則,嵬名阿埋也不會點他的將,讓他來打頭陣。
但是衛慕賀蘭並不感到高興,因為他和他的手下各部族,全都是所謂的「河謂河外兵,便是黃河河套以西的地區,至賀蘭山河西走廊一帶,那裡駐紮右廂六大軍司。
西夏自元昊時起,除嵬名皇族直轄的御圍內六班直、興慶府衛軍、鐵鷂子、、潑喜軍等二土余萬兵馬外,將全國部族劃分為土二軍司,左廂神勇、寧、靜塞、西壽保泰、卓羅合南等六軍司掌控著党項起家的定難軍州,數百里橫山藩部,與宋朝接壤。
因為長期連綿不斷的對宋戰爭緣故,故馬既多且精,更是久經戰火錘鍊,皆為百戰之餘,善戰之名在西夏國內外兵就截然不同了,右廂朝順、黑水燕鎮、白馬強鎮、黑山威福、甘肅、軍司的任務乃是防備吐蕃、西州回鶻、阻卜、草頭韃旦、黃頭回鶻等勢部族除了吐蕃時不時能給西夏製造些麻煩之外,其他的全都不成氣候,夏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
而他們所經歷的戰鬥也絕不是和宋朝的高強度所能相提並論的。
所以這些河外兵們,實際上並沒有經歷過多少殘酷的戰爭,與河內兵相比,年都沒和宋朝打過交道,他們對宋朝的印象基本還停留在元昊時期,宋就是大夏的手下敗將,僅此而已。
很多人迄今為止還是第一次面對宋朝少年紀小的後生甚至是第一次聽說宋朝這個國家。
這讓衛慕賀蘭非常不放心。
他是見識過宋軍的實力的,當年永樂城之戰,西夏舉國動員,河外兵歷史上進,他就參與其中。
他見識過宋軍那可怕的頑強,尤其是據城而守的時如果不是那場大雨泡塌了永樂城那已經苟延殘喘的城牆,他甚至不知道還會阻擋党項將士多久,他甚至不知道當年西夏軍隊還能不能把那場苦下去。
因為他知道,當年的夏軍也實實在在是已經堅持到了極限,如果不是那場及夏可能就要承認失敗,退兵回國了。
幸運的是,西夏堅持到了最後。
當然宋軍也堅持到了最後,但是不幸的是,他們的城牆沒有堅持到最後。
在他的心目中,有宋軍把守的城牆,就等於不可戰勝的障礙。
而眼前這座巨年的永樂城似乎還要雄偉高大。
回鶻、吐蕃那些蠻夷們的簡陋城堡和此直脆弱的不值一提,簡直就是笑話。
如果不是嵬名阿埋那老傢伙向他保證他的任務只是奪壕開路,後面的攻城由,他幾乎疑心這是不是借刀殺人之計。
有人故意想要他消耗實力。
但是要讓他違抗命令,他也沒那個膽子。
陛下和太后都在軍中看著。
左廂軍續遭遇難以彌補的損失,元氣大傷,翔佑、嘉寧軍司只是名義上還存在,池都已經被宋軍夷為平地了。
老將阿燕的叛逃更令西夏士氣受挫,左廂穩,故此次破天荒頭一次調右廂兵前來打頭陣。
他知道,這一戰將是苦戰。
但是他必須打好。
幸好嵬名阿埋給他調了四千漢軍撞令郎,就用這些漢奴做先鋒。
他排布兵馬,各有三千擒生精騎壓住陣腳,打頭的是各兩千撞令郎,後面是各小部落馬三千人,再後面才是他衛慕族的男人。
東南兩面各二千騎精兵,然後族三千人,這兩面並非主攻,只是盡量牽制宋軍兵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