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舞月揚 - 第101節

關於這件事,他沒有告知章桀。
或許是自己對於這個唐雲還抱有一絲信任,敢潛入大宋境內來面見自己乃是冒了極大風險,見利忘義之徒不會有這。
而且他現在也急於想了解一下西夏的情況,這也是現實情況所逼。
自平夏大捷,國內歡騰,有些朝臣以為西夏滅亡指日可待,但是他們這些前們對於形勢有著清醒地認識。
党項確實處於下風,但是這個民族的韌性怕的。
你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創他,但是他總是能保留著那一絲元氣,最終不可復力氣。
而且不論你事先如何削弱它,他總能保留反擊的力量,在別人的時候反撲你。
就在幾天前,熙河剛遭大敗! 月初,熙河秦鳳兩路抽調精銳兵馬,組成聯軍,抄掠西夏邊,直抵天都山。
西夏調集各路兵馬土萬之眾,於白草原列陣以拒。
雙方戰於銼子山,結果野戰之騎竟不是四萬宋軍的對手,屢敗之下拔營西撤。
而宋軍獲勝后輕敵冒進,沒料到西夏竟然祭出了堅壁清野的法寶,宋軍便搜得,被迫撤兵,結果半路糧盡,所有能吃的都吃完了后,饑寒交迫之下,沿途倒斃餓殍達上萬人,最終只有不到兩萬人活著撤回蘭州。
此戰乃是近年來對夏作戰最慘重損失,一傢伙搭進去兩萬多人,實是傷了元幸虧西夏反應遲鈍沒有追擊,否則可能一戰便將兩路精銳席捲而空。
此陝西,朝廷對於西夏戰事的態度又變得不明朗起來,章桀和他背後的宰迫切想知道西夏的戰略意圖,不知道此敗對於他們的戰略規劃又會生出來。
所以他們現在急需一個了解西夏高層內情的人出現,而唐雲就是個好人選。
窗欞微響,折可適一動不動,但見一條身影如同燕子般輕飄飄落下,接著便身影追入。
折可適一擺手,追入來的那兩個漢子施禮,飄身退出,顯示武藝。
這也是一種警告。
「末將參見太尉。
」唐雲依照宋軍規矩向折可適施禮。
「唐雲,爾如今是宋人,還是夏人?」折可適身形未動,語氣里聽不出一絲尉視末將為宋人,還是夏人?」唐雲面無表情,像是自言自語。
「身為西夏太后親信,參贊機要,如此顯赫,大宋可給不了你如此地位。
」「榮華富貴,人之常情。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西夏內鬥激烈,末將若不思骨早寒。
」「如此說爾是不得已為之了?」「末將志不在此。
」「志不在此?爾這幾年所作所為,莫非自家心中沒譜?」「太尉亦知末將身世,當知末將所圖。
唐雲雖入夏,然卻從未忘記自家漢人」「如此說,你是自比蘇武、李陵了?」「末將何人,如何敢比古人?不過末將所為,自問無愧於心。
」「既無愧於心,卻不見對大宋有何助益,倒是梁太后受你所助,地位穩如泰發兵侵略我大宋。
」「梁氏外戚秉政,威德不足以服眾。
不挑起邊釁,如何掌握兵權?梁乙逋滿梁氏絕後。
且梁太后乃一女流,不懂兵法,由她來掌軍,對大宋有益無氏不除,邊禍不止。
」「夏主乾順已是土四歲了,再過兩年,便要親政。
此子英果,傾慕漢化。
到容母后把持權柄,自家甘心充當傀儡?末將敢斷言,梁氏必亡於此子手氏乃是其親母。
」「西夏王權之爭,豈是親情倫常所能左右的?」「此子若能如此,保不準又是一個元昊。
若不成功,只怕又是一個秉常。
」「便不成功,梁氏誅殺其兄全族,自斷羽翼,身邊無親族可用,已無可能久終會被取而代之。
如今西夏朝中,仁多保忠妹勒都逋之輩皆手握重權,取代了梁氏,只怕日後又是一梁氏,倒是只怕邊禍更烈。
」「若其成功,邊禍可止?」「大宋與西夏恩怨糾纏近七八土年,豈是一時半會兒解的開的?不過其即便主,大宋卻不是仁宗時的大宋,已如今西軍之強盛精悍,夏軍之疲弱,復生,又有何懼?」「如此說來,西夏不論內部如何,對我大宋終是敵視?」「乾順若成功,其得位名正言順,軍權自然歸於其手,只會求宋遼冊封以固雖對大宋必有防備之心,但是絕不會隨意挑起邊釁。
便是偶有戰爭,規比不上樑氏掌權之時。
兩害相權取其輕,太尉智者,當知取捨。
」「你這般說話,卻是為西夏打算。
」第一次,唐雲感受到了折可適眼中散發出來的刺骨殺氣,坐在他面前的折可無動作,但是唐雲確信他已經動了殺機,隨時便會發難。
而自己此刻的像被食肉猛獸盯著一樣,皮膚不由自主的顫慄,頭皮發麻。
他確信自己此刻已經站在鬼門關外。
「末將乃是為大宋和西夏打算,邊境戰火平息,莫非對大宋好處全無?」「戰火暫熄,禍根還在!」「太尉莫非欲亡其國?」「爾即是自稱漢家兒,當助漢家兵,掃平妖氛。
」「末將雖是漢家兒,然家父卻是夏臣。
末將請問太尉,如今大宋,可有能力西夏?當年神宗之時,元豐西征何等聲勢,軍力之盛開國以來所未有,西夏?力有不逮,又何必強為之。
兩國和平相處,又有何不可?」「西夏乃是叛逆,如何稱得一國?河西之地,本我大宋故土,党項之眾,本之民。
不過是這些叛逆背棄倫常,竊據至今,大宋討伐叛逆,收復了故地義!西夏若要和平,便退過玉門關,讓出河套,奉還興靈,讓定難,重回漢家,才是和平之道。
」「西夏是大宋冊封,如何稱不得一國?再說天下間之事不過成王敗寇而已,,何必兵戈?真要計較起來,大宋又從何而來?太祖又曾是誰之臣?如賓柴家要大宋奉還江山,亦可稱天經地義,大宋還是不還?」「如你所說,天下間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只是我大宋現在力強,不持強道等他日敵方力強之時來欺凌我不成?」「以西夏之力,便是當年元昊盛極之時,最深也不過威脅到了渭州,連關中。
又如何能動搖了大宋?何況現如今,西夏屢敗,士氣沮喪,勁卒良馬要挑釁,不過自取其辱。
太尉乃是當世智者,當知末將所言非虛。
」「自古漢賊不兩立,蠻夷之輩,豈有信義可言?」「請孰末將不敬,太尉祖上河東折式,也是党項一族,為大宋披肝瀝膽,滿名舉世皆知,可見忠義乃是不分種族的,只在於人心。
西軍之中,羌人其數,太尉可見過有幾個乃是背信棄義之人?」「他們的信義,卻是向著大宋的。
」「士為知己者死,也是不分種族的。
」「你的信義,卻在何方?」「國雖大,好戰必亡。
大宋便是滅了西夏,還有回鶻。
滅了回鶻,還有青唐有大理,還有黑汗,還有契丹!太尉總不成認為大宋能滅盡天下所有國以漢唐之盛,尤是難如登天。
現如今,天下各國並存,互相牽制,才有局面。
若是戰端一開,其餘各國豈能坐視,別的不說,便是契丹,又豈夏滅亡?」「以你說,西夏滅不得?」「非是滅不得,實乃西夏氣數未盡。
天下無永存之國,以漢唐之強盛,亦有。
何況西夏區區小國?待其氣數盡日,不需興兵,取之如反掌。
」「如此說,你還是為了西夏打算。
」再一次,唐雲感覺到空氣中瀰漫的殺氣更加濃烈,他確信折可適隨時都會殺身肌肉不由自主地緊繃,背後一片冰涼,汗水已經浸濕了背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