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魂俠影(11至20集) - 第241節

靳紫衣笑道:“這四個老鬼乃是儒門清流一派,自詡廉潔端正,普通的送禮物、賣人情是無法打動他們的,唯有做些利國利民之事,才能迎合他們胃口。
” 高鴻問道:“殿下,這個裁減官員實在是驚世駭俗,畢竟朝中大小官員都是來歷不小,其背後關係錯綜複雜,這份奏章會不會引來各大世家的不滿?” 宋王笑道:“凌雲多慮了,這個裁減官員對只是針對那些吃白飯的閑人而已,你想這些閑人能擔任什麼重要職位,充其量不過是在清水衙門混飯吃罷了。
所以這些門閥來說並未損失根本,那些重要的崗位依舊還在他們手中,更何況,本王這做法比起我那皇兄可溫和多了,所以這份奏章定然會受到各方門閥的贊同!”高鴻微微一愣,又道:“凌雲愚鈍,還望殿下明示。
” 宋王說道:“曾有探子回報,齊王準備向父皇呈遞一份奏章,具體內容我也不清楚,只知道有一點——分田削藩!到時候我與他的奏章都遞上去,朝下的官員會贊同誰的?” 高鴻恍然大悟道:“兩害全量,取其輕!殿下這份奏章在平日里恐怕也是難以實行,但有了齊王那份更為削藩奏章,這些門閥定當全力反對齊王,改為支持殿下,這一招當真妙著!” 宋王道:“然也!文科武舉雖然是父皇給我們的一次考驗,但在政事上,本王也不可落後。
” 靳紫衣笑道:“不可否認齊王乃是大器之人,他所提出的政見也是從根本上解決弊端,但他之手法過於強烈,只會惹怒這些門閥,從而落得個孤立無援的下場。
昨夜,殿下也與各大閥主會過面,他們都願意損失一些無關緊要的官位來支持殿下的決策。
只要奏章呈遞上去,一個皇子被群臣反對,而另一個皇子卻受各方支持,如此一來,高下立判!” 宋王笑道:“若無院主背後指點,小王又怎能寫出這份奏章呢,所以還得多謝院主!” 原來宋王在接到線報后,得知齊王準備呈遞一份關於軍政改良的奏章,齊王從軍回來后便沒有提起過任何軍改的政見,如今要在這個緊要關口提出,宋王立即留了個心眼,心知這份奏章分量不小,第一它是齊王多年軍旅生涯的感悟和總結,第二更是齊王深思熟慮的結晶,一旦提出便會引起軒然大波,很可能決定皇位的歸屬。
宋王自知不能坐以待斃,立即請來靳紫衣密議,靳紫衣有派人暗中查探,終於搞來了一些消息,靳紫衣仔細分析后,決定讓宋王也提出一份改良官員體系的奏章,然後在夜會各大閥主,請求眾人支持。
利害權衡之下,眾閥主決定犧牲這些無關緊要的閑人來推行宋王的政見,全力抵制齊王那份奏章,要把這個敢動他們根基的齊王給打壓下去,由宋王繼承皇位。
之後,靳紫衣更讓宋王以請教的名義將奏章粗稿給齊桓的四人觀看,藉此拉近雙方的距離,畢竟這四人乃是文科主審官,有了這麼一層關係對於宋王主持文科舉有百利而無一害。
宋王起身伸了個懶腰,笑道:“靳院主這份大恩,小王銘記五內。
現在也該是時候朝見父皇了,小王便就此別過!” 靳紫衣知道如今科舉臨近,朝堂也加緊動作,除了早朝之外,從今天開始皇甫武吉還多加了一個“晚朝”,早朝之後讓官員們休息一個下午,然後黃昏時刻再加一朝,直到戌亥交接方能退朝。
宋王按時進入皇宮正殿,與文武百官靜候皇帝上朝,他目光朝齊王瞥去,見這個兄長手中正握著一本鑲金奏章,心裡不禁一陣暗笑。
夜色雖然深沉,但正殿內蠟燭通明,將整個殿堂映照得猶如白晝,忽然一聲高昂的聲音響起:“皇上駕到!” 文武百官紛紛跪倒高呼皇上萬歲,聲浪之中,黃袍帝者龍行虎步,走上高台,端坐龍椅,自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氣勢。
皇甫武吉淡淡地說道:“眾卿平身!” 百官謝禮起身,分列文武左右,宋王站在文官一排,而齊王則列於武官一側,除此之外,武官一列尚有龍輝、白翎羽、鐵如山、仇白飛等將領,文官方面則有崔遠志、崔煊毅,裴國棟、高鴻以及齊桓等文豪大臣。
皇甫武吉朝武將一側掃了一眼,笑道:“此番武舉,勞駕鐵老將軍和仇將軍不辭千里趕入京師,兩位辛苦了!” 兩人應了一聲多謝皇上關心,末將不累。
皇甫武吉又道:“白將軍,臨夏山一役,你當機立斷,挺身而出,勇退魔界大軍,著實是我大恆將才。
” 白翎羽不失禮節地道:“臨危受命,乃軍人天職,末將只是盡本分之事!” 皇甫武吉甚是滿意,笑道:“白將軍過謙了,朕從不虧待有功之人,稍後自有賞賜於你。
” 說罷又溫和地朝龍輝說道:“龍卿,你身子可好些了?” 面對皇甫武吉的噓寒問暖,龍輝落落大方地答話:“托皇上洪福,微臣身子好了許多。
” 正事要緊,皇甫武吉便將注意力集中到科舉之上,讓齊王和宋王分別彙報文科武舉的籌備狀況,兩王將籌備的過程一一敘述,皇甫武吉不住頷首點頭,似乎甚是滿意。
皇甫武吉又道:“此番科舉乃是為我大恆挑選可有人才,除了文采武功外,朕還要再增設一個項目,那便是問策從中選出能夠真正擔任朝廷大事的人才!” 現場忽然一陣氣凝,氛圍頓時沉重了不少。
“大恆立國以來,雖有不凡成就,但遺留的弊端也有不少,朕便先考考諸位卿家,對此這種種弊端,諸位該如何應對。
” 皇甫武吉不著痕迹地將目光移到齊王和宋王身上,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宋王正猶豫要不要先呈遞奏章,畢竟若等齊王將奏章遞出去后便會引來各大門閥的口伐筆誅,到時候場面定當失控,這個時候呈遞奏章就有幾分落井下石的嫌疑,但若此刻遞上去,會不會有些沉不住氣呢?這時,裴國棟朝宋王使了個眼神,示意他此刻將奏章遞上去,等會各大閥主準備一起反對齊王的政見,無論是多麼獨到和有利的建議,只要敢動門閥的利益,那便等同與天下豪門作對。
“父皇,兒臣昨夜寫了一份奏章,還請父皇過目!” 宋王將奏章呈遞上去,由內侍捧到皇甫武吉玉案之上。
皇甫武吉打開細閱一遍,微微點頭道:“政見甚是中肯,將我大恆官員體系的弊端說的一清二楚。
” 說罷示意內侍將奏章向眾大臣大聲宣讀,讀完之後,皇甫武吉問道:“諸位卿家對此有何意見,不妨直言!” 裴國棟說道:“皇上明鑒,微臣覺得宋王殿下這番提議土分好,正是改善我大恆官僚弊端之良策!” 皇甫武吉倒也覺得有幾分意外,畢竟這個裁減官員正好將裴家牽扯其中,想不到這個老臣子居然會第一個贊同。
裴氏一族乃是門閥翹楚,既然裴國棟都挺身贊同,其他門閥立即紛紛應和,皆支持宋王新政。
皇甫武吉臉上泛起一絲欣慰笑意,目光朝齊王投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