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爺,奴才明白了!”蘇培盛答應了一聲,趕忙穿衣下床,準備行動。
胤禛轉身出了大門,就在此時,李輝送來書信,胤禛看了,才知道事情是真的,當下趕忙奔出王府,騎上快馬朝紫禁城而去。
他此時心中激動不已,康熙如果這個時候死了,那自己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帝,名正言順的皇帝啊!※※※胤禛一路策馬狂奔,不到半個時辰就到了紫禁城門口,而那裡,大內侍衛統領李輝正焦急地等待著他。
一見胤禛來了,李輝立刻上前跪下道:“參加王爺!”胤禛一把跳下馬,問道:“情況怎麼樣?”李輝說道:“王爺,奴才已經和李德全見過面了,李德全現在讓手下的太監封鎖了乾清宮,任何人都不可能出來或是進去!”“做得好!”胤禛一拍手,說道,“如今各位阿哥、親王等權貴勛戚此時應該還不知道情況,李輝,你先讓你的大內侍衛控制住內外宮苑,我在這裡等著丰台大營的軍隊前來,然後如果皇阿瑪真的不行了,就立刻頒布遺詔,讓本王登基!”“奴才明白!”李輝答應了一聲,立刻下令,所有的大內侍衛立刻控制住宮中的內外宮苑。
不管他是貴妃還是宮女,都一律不準到處走動,違者格殺勿論!胤禛在此等了將近十分鐘,忽然,遠處傳來陣陣強烈的馬蹄踩踏聲,“啪啪啪”震耳欲聾。
胤禛身子一震,抬眼望去,只見遠處一支大約幾千騎的騎兵飛快的奔出了過來,領頭之人正是丰台大營總兵察合台,後面還跟著蘇培盛呢!胤禛大喜,飛奔上前,察合台一見胤禛,立刻拍馬過來,來到胤禛身邊,立刻下馬,磕頭道:“奴才參見王爺,王爺千歲!”“愛卿不必多禮!”胤禛趕忙扶起察合台,簡略將事情說了一下,察合台登時眼睛大亮,胤禛這麼說的話,就是胤禛可以當皇帝了,那自己豈不是也是扶持新君的功臣?到時候可就大大的發了!當下,胤禛說道:“察合台將軍,現在麻煩你立刻帶兵將整個紫禁城包圍,本王進宮了!”“恭送王爺,不,恭送皇上!”察合台說道。
※※※胤禛帶著李輝還有幾十名帶刀侍衛,很快地就來到了乾清宮。
此時,李德全正在門口焦急地等著胤禛. 一見胤禛來,李德全立刻上前,跪下說道:“王爺,皇上快不行了!”胤禛哼了一聲,點了點頭,大踏步走進了乾清宮。
寢室之類,康熙此時渾身顫抖地躺在床上,看起來病的很厲害。
胤禛上前,拉住康熙,冷冷地問道:“還能講話嗎?”康熙哆嗦了一下,低聲道:“能……”“好!”胤禛一擺手,大叫道,“傳皇阿瑪口諭,立刻召集上書房大臣和阿哥權貴親王到乾清宮來!”這道命令一發出去,李輝立刻下令,讓大內侍衛們去請阿哥、親王和權貴來。
同時,胤禛趕緊自己寫了一份遺詔,然後蓋上大印,等著那些大臣來宣布。
不到一個時辰,所有的親王權貴、阿哥大臣們都已經齊來到乾清宮門口。
此時,胤禛簡略地說了一下情況,一眾大臣親王聽說康熙病危,都是嚇得傻了。
胤禛可不會讓這些人傻愣著,當下一揮手,說道:“大家跟我一起進去見皇阿瑪!”進到寢宮當中,看著床上的康熙,一眾大臣都是開始哆嗦,八阿哥等阿哥更是面如死灰,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都已經眼中流淚了,畢竟他們都還小,才十幾歲,忽然父親就要走了,難免會難過。
胤禛在心裡給康熙輸送了指令,康熙哆嗦著伸起手,哆嗦著說道:“朕……朕已擬好詔書,傳位於……於四阿哥胤禛……即日即位……”接著康熙眼前一黑,就什麼也不知道了……乾清宮內立時大亂,阿哥們全都站起來,有的哭,有的叫,有的做張做智要參湯傳御醫。
其實御醫們早一擁而入,圍著康熙急救,有的行針,有的掐人中虎口,有的吸痰……半晌,扶脈的醫生鬆開了康熙的手,獃滯的目光盯著胤禛,哭著道:“萬歲爺……駕崩了!”頓時,殿內殿外齊哭亂嚎,越發亂成一團。
“大家靜一靜!靜一靜!”胤禛陰冷著臉,擺擺手說道:“皇阿瑪駕崩,自然是我國之大不幸!但是國不可一日君,家不可一日無主,今日皇阿瑪傳位與本王,大家都是聽到了的!各位多本王即位可有什麼意見?”一眾大臣和心懷鬼胎的幾個阿哥看看這四周的刀兵,心想自己要有意見那不是找死嗎?當下跪下說道:“臣等無異!”“好!李光地!”胤禛拿起遺詔,對著康熙的近臣李光地說道,“你來宣讀皇阿瑪的遺詔!”“臣遵旨!”李光地自然不敢違抗,接過聖旨,胤禛和沒有跪下的大臣們趕忙跪了下來。
李光地展開詔書,徐徐讀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
傳位於皇四子胤禛,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欽此!”胤禛憂傷地站起身來,一眾大臣自然不敢說什麼,趕忙叫道:“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胤禛拭淚抬手說道,“我本不才,沒有想到皇阿瑪把這萬里江山託付給我。
既然到了這一步,只好勉為其難了,盼請三哥和諸位弟弟扶持。
”他口氣一轉,已把“我”按成了“朕”胤禛又道:“目下百事待理,一時沒有頭緒。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大行皇帝的喪事,不知各位認為應該給大行皇帝一個什麼廟號啊?”此言一出,眾人議論紛紛,然後大臣張廷玉說道:“奴才以為先帝一生經文緯武,一統寰宇,雖是守成,實同開創。
所以應定為仁視皇帝。
”胤禛皺了皺眉頭,轉過頭問三阿哥胤祉道:“三哥,你看呢?”“我朝已有兩個‘祖’帝,”胤祉斟酌著詞句道,“太祖之後又有太宗、世祖,大行皇帝仁孝性成,天賜睿勇,似乎擬為‘仁宗’較宜。
”八阿哥胤禩此時心中頗為不服,一腦門心事,便挑刺兒道:“‘祖’乃‘始’之意,大行皇帝乃第二代,稱祖不妥,不如‘武宗’為好。
”旁邊的丰台總兵察合台反對說道:“明武宗是昏亂之君,主上豈可與他同號?”胤禩一聽他說話便氣不打一處來,一哂說道:“那就‘世宗’,國祚又長遠,兒孫又光鮮,成么?”“對!要是世宗不行,那就……”老九冒了出來道:“……仁武,先皇一生武功彪炳,這個仁字不能概括先皇的一生,定為仁武皇帝才好。
”“是極,是極,九哥說得有理。
臣弟也深以為然。
”老十不失時機地也附和道。
“不錯,仁武,既仁且武,臣弟也以為可行。
”老八立刻出言附和。
“好個屁!”胤禛心中暗罵,也不作聲,走到書屋一角的桌上,提起筆來,寫下了幾個大字,將那張紙交給了跟在身邊的李光地,沉著聲道:“宣!”李光地看了看手中那張紙,高聲宣道:“仁愛天下謂之聖,開創新天地謂之祖,定廟號為聖祖。
”什麼叫金口玉言?胤禛這會兒的話就叫金口玉言,一幫子阿哥、朝臣們就算再有什麼不滿,面對著胤禛的強勢和善撲營士兵手中明晃晃的刀槍也不敢有二話,只能各自磕頭三呼萬歲道:“皇上聖明,臣等謹遵聖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