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教武俠 - 第191節

單婉晶展顏笑道:“婉晶便靜候鄭王的佳音。
”一身男裝也無法掩去她絕美的姿容。
“噹噹當!” 就在此時,敲門聲響起。
一把悅耳動聽的男音在門外響起:“打擾鄭王的雅興了。
在下秦川,有幾個問題想向鄭王請教。
” 鄭榭哈哈一笑,道:“原來是師小姐仙駕降臨,何不進來一晤。
” 單婉晶臉色一變,一道帶著詫異和疑問的目光向他投去,顯然她也想到了“師小姐”是何人。
鄭榭微微點了點頭,算是回應了她。
門外的聲音沉默了一下,又道:“既然鄭王識得妃暄,那妃暄便開門見山了。
請問鄭王如何理解為君之道。
” 鄭榭悠然道:“此事說來話長,妃暄何不進來坐下,咱們再慢慢討論為君之道的問題?” 師妃暄道:“請鄭王見諒,妃暄不擅與人交際,還是隔著門說話方便。
若鄭王只在意這些虛相形式,那妃暄也只好一走了之了。
” 鄭榭道:“好吧,其實鄭某也只是想一睹師小姐的仙容,既然妃暄緣吝一面,那便算了。
至於為君之道本人卻是一竅不通,不過本人認為做皇帝是最簡單的一件事,甚至比木匠裁縫還要容易,他是天下最大的甩手掌拒,所有的事都交給手下去辦,我只管吃喝玩樂就夠了。
妃暄想必已經考量過當世幾位大賢,不知哪位的回答最讓妃暄滿意,可否把他介紹給鄭某,我請他給本人做個副手,如此一來,本人就是最好的皇帝了。
不知我的回答,妃暄可還滿意?” 師妃暄道:“鄭王的回答十分高明,已經深得為君之道的精髓。
不知鄭王有何治國良策?” 鄭榭洒然道:“還是那個答案,交給手下去辦。
鄭某也想請問一下,和氏璧是否在妃暄身上?” 師妃暄道:“和氏璧已經交由了空宗主保管,鄭王不用費心了。
” 鄭榭道:“那真是可惜了。
妃暄的問題是否問完,若是完事的話,可否賞臉進來喝杯水酒。
” 師妃暄道:“多謝鄭王美意,只是妃暄乃是方外人士,雖不必嚴守戒律,卻也不好杯中之物。
此外,妃暄也想提醒鄭王,陰癸派行事偏激,寡情薄義,鄭王與她們合作無異與虎謀皮。
”” 鄭榭哈哈一笑,道:“我以為妃暄如何超凡脫塵,原來也喜歡在人背後說壞話。
” 師妃暄道:“鄭王好自為之,妃暄告辭。
” 鄭榭驟然起身,瞬間來到廂房前,一把將大門拉開,探頭向外望去,卻只見一道青影轉過了走廊的轉角。
“跑得真快,可惜還是沒有看到正面。
”鄭榭一臉婉惜地走了回來。
單婉晶滿臉驚愕地道:“敢這樣調戲師妃暄,天下只怕沒人比鄭兄更大膽了。
難道鄭兄就不怕觸怒了師仙子,讓其轉投他人?” 鄭榭道:“那是他們太把慈航靜齋當回事了,誰做皇帝又豈是慈航靜齋一家之言能決定的?” 正在說話的當口,廳中響起一片嘈雜聲,卻是王薄和尚秀芳露面了。
王薄的笑聲響起,宣佈道:“諸位盡已到齊,會宴可以開始了。
” 伏騫的聲音昂揚,似是從天際傳來:“本人伏騫,曲老師銳氣已泄,伏騫勝之不武,何不另選決戰之期。
更何況有鄭王珠玉在先,伏騫也不便班門弄斧。
今晚我們只談風花雪月,靜靜欣賞秀芳大家冠絕天下的色藝,曲老師以為如何?” 聲音響亮震天,顯露出深厚的內力,可知他並非怯戰。
單婉晶美眸生輝,盈盈笑道:“就連伏騫都對鄭兄如此推祟,今曰之後,鄭王的大名必會威震天下。
” 鄭榭不以為意地道:“待我宰了晁公錯,怕會更加出名。
” “叮叮咚……” 一陣優揚的箏音響起。
單婉晶向大廳中望去,俏臉上滿是痴迷,狂熱地說道:“是秀芳大家!” 尚秀芳的美已經到了男女通殺的地步。
聽留閣中頓時靜了下來。
有天下第一才女之稱的尚秀芳終於開始了表演。
接著,一道婉轉..的聲音從她的口中傳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鄭榭愕然,臉上露出了幾分怪異之色。
“……白髮漁樵江楮上,慣看秋風春月,一杯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這是一首詠史詞,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基調慷慨悲壯,本來由一位男低音來唱才是最應景,但這首曲子被尚秀芳用她純凈美潔的獨特聲線唱出,卻別有一種含蓄溫婉、意境高遠的味兒。
一曲既終。
樂聲倏止。
隔了好半晌后,全場才發出如雷震般的掌聲,紛紛獻上讚美之詞。
王薄雄渾蒼桑的聲音傳來:“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短短几句詞便道盡了歷史興衰之感,並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不知小姐此曲出自何人手筆?” 他的語氣中有濃濃的感慨。
王薄既是義軍首領也是一位出色的詞人,作一首《莫向遼東浪死歌》傳遍天下,因詞曲第一句是“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綿背襠”被人稱為知世郎。
其後卸下了首領之職,更被江湖人士尊崇。
他在聽到了臨江仙的詞曲后,想起曲中之詞,感慨良多。
尚秀芳輕垂螓首,用無比柔美的聲音說道:“這首詞乃是妾身從青璇小姐手中求得。
” 王薄用一副理當如此的語氣說道:“原來竟是出自青璇大家之手,難怪意境如此高雅悠遠。
” 尚秀芳淺淺一笑,又道:“王老猜錯了,這首詞雖然是妾身從青璇小姐手中求得,但並非是她本人所作。
據青璇小姐所言,這首詞乃是鄭王與其同游長江時,有感而發,即興所作。
” 王薄驚愕地說道:“鄭王?” 無數道目光同時望向二樓的一間廂閣。
尚秀芳幽幽嘆道:“確是鄭王,妾身聽聞后卻是好生羨慕。
聽聞鄭王今曰也駕臨此地,妾身厚顏,想向鄭王求一首詞。
” 鄭榭哈哈一笑,道:“秀芳大家取笑了,鄭某的詞能從秀芳大家中中吟唱出來,當是鄭某之幸。
不過,當曰鄭某作詞時,青璇曾應我一件事,秀芳大家若能答應同樣的要求,鄭某卻也不吝一詞。
” 尚秀芳欣然道:“青璇小姐當曰應允為鄭王獨奏一曲,妾身蒲柳之姿,鄭王若不嫌棄,秀芳欣然若往。
” 鄭榭笑道:“秀芳大家過謙了。
既然如此,鄭某也就獻醜了。
” 接著,他沉吟了一下,將一首蘇軾的《水調歌頭》悠悠吟出。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鄭榭選這一首詞,也是別有深意,因為尚秀芳的母親便叫做明月,正應了這首詞的前兩個字。
沉靜許久,尚秀芳幽幽嘆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能聽到如此千古佳句,即使讓妾身自薦枕席也不為過。
唉,秀芳倦了,先行告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