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欲飛凡 - 第361節

諸佛聞言,頓時無聲無息的騷動起來。
先不論這份神錄是否適合佛界中人修鍊,單單說拿神錄來當謝禮,這可是三界自開闢以來從未曾發生過的事情,這份禮物可不是一般的貴重,連滿懷心事的寂若聖佛也不禁為之動容。
依舊接過屬下遞來的玉箋,在諸佛的矚目下,寂若聖佛神念探入查看,這臉色頓時變得古怪之極,雖說這的確是修神法門,哪怕是修佛者無法修鍊的法門也無關緊要,可這份神錄乃是通過男女陰陽交合才能修鍊的雙修神錄,楊夜千里迢迢的跑來,慎而重之的獻給嚴守清規戒律,講究屏棄情慾雜念的佛界,這.....跟給太監送春宮圖有什麼區別.....“楊夜!”寂若聖佛再好的涵養,此刻也忍不住顯露出一絲怒氣:“你送此神錄,到底是何居心。
”“這份禮物乃是回應聖佛賜下的二句佛偈,聖佛是何種心意,楊夜也就是何種居心嘍。
”楊夜笑容滿面的答到,這次總算出了口氣,你拿半句話來糊弄我,我自然拿雙修神錄來噁心你,大家先扯平了再談其他。
若是寂若聖佛沒有懷疑楊夜的來歷,這口氣也只能忍了,佛界畢竟要需要與魔界聯手對付仙界,可‘馬吊’的出現,卻足以改變一切,“楊夜已經知道我能揭開‘九轉百年咒’,哪怕再掩飾也是無用,沒想到我甘願自散佛力留在佛界,卻因為二句話而露出形跡,好你個楊夜,你以為有‘他們’撐腰,我就不敢動你不成!”寂若聖佛以為自己的身份已經敗露,話語間也少了顧忌:“魔帝陛下真會說笑,本派佛教又不是密宗,想找個人來參歡喜佛是難上加難,這套神錄想來是無用武之地了。
”楊夜與寂若聖佛之間的對話,佛堂內的諸佛都明白字面上的意思,可話里的含義卻根本不明白,特別是聖佛所提到的密宗和歡喜佛,他們愈加不解,“佛界好象沒有法號為歡喜的位佛啊,聖佛所說的密宗又是何物?”他們不知道,楊夜卻知道。
其實,寂若的話楊夜也不明白,只是對歡喜佛和密宗這兩個辭彙感覺有些許印象,可回想起來又不知這印象從何而來,於是楊夜分出一絲神念詢問黑天,得到的回答卻讓楊夜大吃一驚。
說起這件事還要從黑天融合了明教授的光腦講起。
明教授與剛被機甲營開除靠關係混入星際科考船的楊夜不同,作為學者的他學識淵博,對古華夏的宗教派別也有一些了解,流落到落復大陸后,對修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經過多年努力,始終無法找到落復道派與古華夏道教在淵源上的結合點,哪怕在道器、禮儀、教規上有許多相似甚至相同之處,可道觀里供奉的卻是不知名姓的無上道神,且落復的修道者對三清聖祖、紫微三帝一概不知。
這些疑問和資料都被明教授存入光腦,可惜楊夜從未曾翻看過。
楊夜本以為神仙既然能飛天遁地,穿越星宇,自然是要到處跑,就算是在落復及三界所見所聞與華夏國古教派有相似和相韙的地方,他也沒有在意,來到落復大陸自然按這裡的規則行事,畢竟落復與華夏不知相隔了多少光年,他哪裡會去考慮什麼淵源。
而楊夜叫黑天查找密宗和歡喜佛這兩個辭彙的來歷,為避免黑天長篇大論的講解回答,就要求直接以神念傳遞,於是黑天將古華夏宗教派別資料及明教授研究的相關資料全部輸入楊夜識海,經過短暫的整理之後,明教授的疑問也就變成楊夜的疑問。
“寂若聖佛居然知道古華夏的民間教派!他知道密宗還有歡喜佛!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大量的資料和疑問一下子沖入楊夜的腦海,還有種種前事混雜在一起,讓楊夜一時間呆立於佛堂之中,在諸佛及寂若聖佛的注視好半晌都沒有說話。
“這意味著寂若聖佛知道.....古代華夏文明,不是去過就是.....”“這也意味著在華夏也有.....神仙,只不過凡人以為是虛構.....”這二個結論已經夠震撼了,可結合在一起后,華夏與落復大陸及這裡的仙佛魔三界終於連成了一線,或者說在楊夜腦海里重疊成一個世界,楊夜終於意識到,在已經擁有了數百個移民星系,上萬億人口的華夏,居然有可能存在著一群,或者一大群,甚至是數以千萬計數的仙、佛、魔!第十一卷 三界至密第一章【聖山空靈】下現實的處境不允許楊夜無限制的胡思亂想,在他看來,寂若聖佛與古華夏有沒有關係,古華夏到底有沒有神仙,現在都無關緊要,還是先設法弄來九轉童身的解法才是。
在諸佛疑惑的目光里,楊夜收拾心情,恢復平日神采,接過先前的話題,對寂若聖佛拱手說道:“就算神錄對佛界並無用處,聖佛大可以轉贈有緣之人,或者傳授給願意修習的門人弟子,楊夜忍痛割愛將修行的頂尖法門作為謝禮,這一點足以證明在下的心意呀。
”這番話說的在情在理,聖佛堂內諸佛雖不知神錄內容,可就算是最差勁的修神法門也是修行三界的至高典籍,如此珍貴厚重的禮物,聖佛的確不應該說出諸如無用武之地的言辭來,誒,實在是有些失禮啊!諸佛的心思雖然沒有表現出來,可寂若聖佛依然感應的到,現在可算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清,若是將神錄公諸於眾,足以讓楊夜成為佛界公敵,只怕在聖佛堂上就要動手,雖然是勝券在握,可寂若聖佛並沒有把握能擒住楊夜,在他的神念感知下,看似悠閑無比站在堂上的楊夜,實則像是扣在滿弦弓上的一支利箭,正可謂一觸即發,只怕自己稍有異動,這支箭就會射出去。
寂若知道楊夜擁有隨意穿越界障的神龍,為大局著想,現在只能忍耐,並且為了讓楊夜放鬆警惕,就算心裡憋屈、燥怒,也必須作出釋然的模樣,彷彿被楊夜的話說服。
接著寂若聖佛勉強唱應了幾句,竭力露出‘滿意’的笑容將‘黃’色玉箋收入囊中。
楊夜見狀,對寂若聖佛的涵養實在是佩服有加,想到自己來佛界的目的,也不好再刺激他,於是頗為恭敬地說道:“聖佛讓波度菩薩賜下的那二句佛偈,在楊夜看來,應該還有下文才是,我這人好奇心甚重,這次特意前來,就是為了請聖佛解惑。
”也是該談談這件事了,楊夜的話正合寂若聖佛的心意,他也想知道楊夜此行的真正目的。
寂若雖然斷定楊夜與華夏有著某種聯繫,卻不敢決然肯定,楊夜是那些老不死派來的,還是因為別的緣故流浪至此。
這裡面的差異甚大,甚至關係了三界的存亡,寂若聖佛一定要查個清楚明白才能安心。
“魔帝陛下不辭辛勞,遠赴萬里前來,當無拒絕之理。
”寂若聖佛節奏緩慢地唱著,環顧四周諸佛,又唱念道:“只因此偈語關乎天數命理,不宜入他人耳,諸位暫且先行避讓,待吾與魔帝陛下單獨解析天機。
”上中下位諸佛齊聲應諾,一個個佛光普照緩緩退出聖佛堂。
而寂若聖佛見水墨沉並未動身,楊夜也沒有讓其迴避的意思,不禁問道:“陛下的護衛為何不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