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啊,不要說以後了,現在我也很聽你的話啊.” 突然傳來春花嬸的大嗓門:“行了行了,別大白天的說肉麻話了,雞皮疙瘩都冒出來了.” “春花嬸你怎麼來了?” “不是你讓小陽過來叫我們吃晚飯?我這不就過來看有什麼幫忙的.給,家裡也沒什麼好東西,這鴨子就當是祝賀你們喬遷之喜吧.” “破費了破費,我就想請你和二伯家一起吃頓家常便飯,今就搬過去住了.” “嗯,這房子都烘了快二十天早就沒了濕氣,搬進去剛好了.”春花嬸點頭,見林秋來在做大棚,不由奇怪問道:“秋來,你這是準備做啥?” 方鈺敏忙拉著春花嬸坐下:“來,春花嬸,坐下坐下,我跟你說,這是準備做大棚用的.” “大棚?又要建房子?” “不是,是.” “啊?” “是給蔬菜建的房子,好保暖過冬天啊.” “啊?” 林秋來聽了不由哈哈大笑起來,小陽蹲在一邊聽了也抿著嘴笑眯眯的,方鈺敏也笑了,然後繪聲繪色地給春花嬸講了大棚在冬天的巨大作用. 第六十七章 當大寶的爹娘和小柱的爹和大哥把一桶桶的魚運到方鈺敏的舊房子時,村民們又來看熱鬧了。
方小蓮做事可真是別具一格啊,家裡養了魚還去買魚,可真奇怪。
話說,他們家那幾十畝旱地,也不種農作物了,施了肥就荒在那裡可真可惜啊。
當把魚秤過之後方鈺敏卻立刻把魚都宰殺用粗鹽腌上了,村民們就感到更奇怪了。
這麼新鮮的魚不吃,卻都腌成鹹魚?還一腌就腌這麼多,吃到什麼時候啊?林秋來家的想法果然跟他們不同啊。
方鈺敏才不管人家怎麼看怎麼想,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林秋來一直都是聽老婆的話,現在他忙都來不及呢。
林夏來兩口子和春花嬸兩口子不用去叫就主動過來幫忙了,幾十斤的魚在這麼多人的努力下竟然全部都宰好了。
用鹽腌一個晚上,明天就可以晾曬了。
為免麻煩,方鈺敏把所有腌著魚木桶都搬到新屋的後院里。
等把魚晾在後院后,只要門一關,就不必擔心有沒有人偷魚了。
村民們絕大部分方鈺敏是信得過的,她其實只是防張翠花一個,誰叫她有先例啊! 天氣越來越冷了,一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始儲藏食物好過冬。
新鮮的肉類和蔬菜都不容易保存,因此都在主婦的巧手下被腌制煙熏成臘肉,臘腸和鹹魚。
新鮮的蔬菜也會做成酸菜,鹹菜,或是脫水晒成菜乾了。
方鈺敏早在夏天就開始儲存蔬菜了,而且自家的大棚也在搭建中根本不用擔心冬天會沒有蔬菜吃。
現在她和林秋來正在家裡腌制臘肉,咸雞和臘兔子。
雖然家裡養了很多雞和兔子,不必擔心冬天會沒有肉吃。
但是腌制過的肉類有一股香味,比起新鮮的更香醇濃厚,用來下飯是再好不過了。
方鈺敏就很喜歡吃臘肉,用臘肉炒大蔥,或是炒干豆角,或是豆乾都很香。
就算只是放在米飯上面蒸,臘肉的油脂浸透到米飯里,比起新鮮的豬肉更令人食指大動,齒頰留香呢。
用調配好的香料調料抹上五花肉,雞和兔子,腌制三五天後掛在屋檐下風乾或是掛在火塘上煙熏就可以了。
這些食物做得好,可以保存很久呢。
到了十一月底,魚獲期已過去快一個月了,天氣也已經冷得穿上大棉衣也打哆嗦的時候,方鈺敏才開始準備去捕魚。
唐掌柜跟林秋來說了,他家有多少鮮魚就送過去,凡上兩斤以上的魚全部以七文一斤收購。
雖然不用下河,稻田的水也很淺,但方鈺敏還是用油布做了幾條工人褲款的工作服。
穿著它就不怕冰冷的水泡到腳了,還能避免弄髒衣服。
油布不透風不透水穿著它還保暖呢,而且容易清洗,用水沖沖就乾淨了。
真是一舉數得。
方鈺敏這次不打算叫人來幫忙了,反正她家裡現在只剩下這個活了,等賣了魚就是貓冬了,所以她一點也不著急,慢慢做唄。
只要沒下雪就行。
只是可惜方鈺敏想低調,卻低調不了。
當她們一家四口穿著工人褲扛著工具去了稻田,還沒開始幹活,就見到一撥又一撥的村民過來圍觀了。
方鈺敏心想,等他們看到稻田裡的魚獲時,估計明年的秋天這裡都變成魚塘了。
一家四口再次弄好身上的油布工服,然後分工合作。
方鈺敏先是撰了一個缺口插上一張特製的竹網,林秋來拿了了個密度更大的竹筐放在出口處準備收集那些漏網的小魚,這些小魚就是明年的魚種了。
這才抽起石板,稻田裡的水就慢慢地湧向唯一的出口流出來了。
小明拿著竹竿拍打田梗那些邊邊角角趕魚,那些被趕的魚兒不時地跳出水面,這麼看上去似乎田裡的魚還真不少呢。
小陽和方鈺敏就拿著竹網子站在田梗上撈魚。
每個村裡總有那麼幾個憨厚的村民,見了林秋來一家在忙,也挽起褲腳脫下棉衣幫忙了。
方鈺敏心裡感激,本來想著水冷勸阻他們的,但見他們忙得也挺樂呵的就沒再說了,一會捉了魚送幾條給他們嘗嘗鮮吧。
有人幫人,魚又活潑,大家笑笑說說的在這個寒冷的早晨竟也十分熱鬧,這捉魚也變得有趣多了。
“小蓮,要捉魚怎麼不過來叫一聲?當我外人啊?”春花嬸人未到,就聽到她嗓門了。
方鈺敏直起腰,笑著說:“也沒多少活,就想著一家四口來玩玩。
” “天氣冷著呢,瞧你們娘仨這小身板還玩玩。
” “呵呵,小明小陽,告訴春花嬸你們冷不冷。
” 兩小孩已經玩了一會,額頭都冒了汗,哪裡會冷?兩人異口同聲說:“不冷。
” “行了行了,不冷就不冷吧。
”春花嬸也不廢話,直接挽起袖子幫忙了。
一桶又一桶的魚放在牛車上運回去,圍觀的村民們騷動了,眼睛也跟著那一桶桶的魚閃閃發亮。
底下也開始小聲地議論了:“你知道不?現在市集里的魚都賣到八文一斤了。
” “是呀,連不到一斤的小魚也賣到五文一斤呢。
” “秋來家又賺錢了。
” “是呀,小蓮就是精明,你看這麼多魚,得賺多少錢啊。
” “嗯,咱們明年也養魚吧。
” “好像她家還養兔子呢。
” “但兔子市集里沒人買。
” “秋來每次都是運去竹記大酒樓,你不知道嗎?竹記推出的紅燒兔肉很受歡迎呢。
” “那咱們養了也拿去賣給竹記。
” “……回去試試。
” 方鈺敏聽著這些大小聲的討論臉上還是笑眯眯的,這些都不是什麼秘密,頭腦靈活的就會自己想辦法賺錢,懶的人才總想著要別人幫忙。
等到稻田裡的水流得差不多了,林秋來才把缺口再次用石板堵上。
那些沒有順著水流向缺口的魚兒,那些藏在坑窪里的魚兒開始在田裡蹦跳起來。
方鈺敏拿著水桶帶頭下田了,把那些魚兒撿起來放進去,滿了就倒入大桶里。
比巴掌還小的魚兒倒是不撿,一會往稻田裡注滿水后,再鋪上稻草。
如果這些魚兒能熬過這個冬天,等開春時,就會長得很肥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