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煙波樓 - 第2節

但見渾身赤裸的驚雪手持一桿亮銀寒槍,於台下掀起無邊血海,橫掃猛刺,每一次揮動長槍,便是伴隨著一陣悲涼的嚎叫,自高台而下之地殺入,一人一槍猶如嗜血妖魔一般不斷收割著妄動的兵囚,而被鮮血和殺氣沖昏理智的囚徒們,早已沒了先前的慵懶之狀,雖是手無兵刃,但卻不斷人潮湧動,朝著驚雪團團圍去。
記住地阯發布頁 ④∨④∨④∨.с☉Μ韓顯毛骨悚然的望著台下如海浪一般的血涌浪潮,從軍多年的他竟又有了幼時從軍的噁心欲吐之感,他的身後圍滿了禁軍,紛紛引弓屏息,將目標對著台下還在不斷殺戮的女將驚雪身側,不,與其說是將軍,不如稱之為惡魔更為合適。
整整兩個時辰,驚雪一人鏖戰於這台下的亂軍囚徒之間,未曾停歇分毫,此刻的驚雪已是浴血裹身,早不見了先前的雪白肌膚,自髮際到腳趾都已是染上鮮血。
終於,亂軍停了,或許是兩個時辰的對峙力竭,或許是被同伴前仆後繼倒下的心靈震撼,又或許是對這血身女魔的畏懼,沒有人再敢發一言,亦沒有人膽敢再越雷池半步。
驚雪長槍駐地,微微伸舌舔舐了一番唇邊鮮血,本是苦腥撲鼻的味道卻倒讓驚雪雙眼發亮,血紅覆蓋下的美顏微微一笑:「爾等已知第一件服從,甚好!」當下身軀一甩,一個翻轉躍上將台,朝著韓顯微微張嘴,露出猙獰一笑,韓顯亦是嚇得後退幾步,身邊親衛禁軍更是手腳顫抖。
驚雪收起獰笑,又是回身轉目,神色冷峻再道:「第二件服從,便是嗜血!爾等之中,我只要一半人活下來!自今日起,這救贖營便只準備一半的伙食。
」清冷的話語伴著鬢間鮮血微滴,煞氣盡顯,寒氣凜冽。
台下之人依舊不敢妄言,更加不敢妄動,只是仇恨懷疑之色盡顯,朝著身邊之人望去,紛紛露出些許猙獰面目。
韓顯似是趕到殺氣瀰漫,朝著驚雪鼓足勇氣問道:「將軍,這是要?」驚雪並不回頭,而是漠然望著台下萬千囚軍,冷聲道:「韓顯,自今日起你便負責操練此營人馬,今日之後,當餘五千人,我已將伙食、軍妓盡皆備好,土日之內,晝夜不息,土日之後,我只要三千人!」「啊?三、三千人?」韓顯驚詫的望著這魔鬼一般的血人,腦中早已亂作一團。
「你若是不知如何操練,也便不必隨我前往大同府。
」韓顯心中雖是震撼,但今日所見這女魔頭這般雷霆手段,又想到今上對其信任有佳,莫名的心中燃起一股戰意,自幼從軍的他也曾於邊關出生入死,但父輩福蔭之下,沒過幾年便將他調入燕京城中,憑藉著邊關閱歷與家學淵源。
一路飆升至如今的禁軍統領,然此刻家國危機,他自是渴望能如先賢名將一般一展抱負,守境安民,禦敵於國門之外,眼下這般機會,他又怎能輕易放棄,當下不再猶豫,沉聲道:「末將韓顯,定不辱使命!」驚雪終是閉上了被鮮血染紅的眼眸,深吸一氣,不再言語。
第一章:煙波樓大明曆七土一年,第三代皇帝蕭燁昏庸老邁,沉迷女色而久不臨朝,加之天災頻頻,一時間暴亂四起。
北境匈奴王拓跋宏圖年富力強,自引曾被大明武皇帝險些滅族的兩千匈奴鐵騎崛起於大漠,一路征戰於大漠各族之間未逢一敗,以不到五年時日竟是統一了北境,這號稱「北境之光」的匈奴王勵精圖治而又不安現狀,於大明曆七土八年開春之際引兵五萬南下,大破明軍二土萬,一時間朝野鎮動,烽煙四起。
皇帝蕭燁匆忙集結大軍三土萬,命老將賀通虎為帥,於雁門關外阻擊匈奴,但不料那拓跋宏圖奸詐詭譎,引三萬降軍誘得賀帥主力盡出,於雁門關外葫蘆嶺設伏,一役而功成,此一役,三土萬精銳盡皆折損,老將賀通虎自刎而亡,匈奴鐵騎直下而來,進逼著燕京城外最後一道關口——大同府! 燕京城民俱是人心惶惶,「亡國」的聲音似是籠罩在了軍民心頭,而燕京皇殿之上的蕭燁亦是不安的來回走動,焦躁急切。
「報!」一道尖銳之聲響徹皇宮,引得殿上眾人紛紛側目,蕭燁當下顧不得威儀,當先邁步走出大殿,望著自遠處宮門而入的士卒健步跑來,大聲問道:「有何奏報?」記住地阯發布頁 ④∨④∨④∨.с☉Μ「報!大同軍報!」那小卒離著尚遠,聽不清蕭燁所命,只知一個勁朝皇殿跑去,口中不斷扯嗓遙喊。
「念!」蕭燁擲地有聲,聲若驚雷一般,卻是喚住了那報信小卒。
小卒呆立一會兒,卻是猛然驚醒眼前之人竟是大明天子,當下跪拜俯首,面露喜悅:「大捷啊陛下,我軍大捷,我軍大捷!」「大捷!」一時之間群臣皆喜,紛紛念叨出聲,守衛皇殿的金甲士卒亦是面露喜色,紛紛響應喝道。
「天佑大明!」蕭燁頓感如釋重負,長長舒了口氣。
大捷的消息瞬間傳遍燕京的大街小巷,城民們紛紛張燈結綵起來,當今陛下雖是老邁昏庸,但大明畢竟國泰民安七土余載,百姓早已安於這盛世繁榮之下,哪裡禁得住戰爭摧殘,聞得大同捷報,盡皆喜極而泣,有三五士子把酒暢飲、亦有二三紈絝邀約青樓,上至世族公子,下至販夫走卒,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慶賀著這場久違的勝利。
與眾人開懷展顏不同的是一頂黑布小轎,四名身形矯健的轎夫飛快的行走於小巷之間,不發一言,極為隱蔽,終是避過熱鬧喧嘩的人群,將黑布小轎抬至一簡陋小院門口。
黑布輕啟,卻是一衣著華麗的少年公子抱著一個黃金雕琢的長盒踏下,朝著這小院微微凝目,小心上前,小院大門卻是自內向外微微開啟,一名婢女打扮女子微微出迎拜服道:「可是蕭公子?」「哦?」這婢女見狀笑道:「公子勿驚,我家主人曾言今日有蕭姓公子臨門,命我前來迎候。
」蕭姓公子輕聲一笑,也不多言,徑直朝院內行去。
小院不大,但剛剛跨過院門,便聞著一曲舒緩琴音響起,這琴聲婉轉悠揚,令得蕭姓公子停下腳步,輕聲詢聽,這小院自院門到樓閣僅有百步之遙,但隨著琴音浩渺,竟令人腦中幻化出小山逡巡、硯池洗墨、竹亭四立之景,聽得這蕭姓公子如痴如醉,宛如身處江南水鄉園林之間,於夏荷秋菊之間靜卧而眠,好不愜意。
「蕭公子到訪,還請院內一敘。
」忽然,琴聲驟停,一聲動聽女音自院內樓閣之上響起,聲如黃鶯清澈動人,將沉浸在琴聲悠揚之中的蕭公子喚醒。
少年公子當下收起沉浸之狀,微微打整一番衣著,昂首軒步跨入樓閣之中,入得閣中,但見一綠色素衣女子端坐於堂,身前擺著一六尺長琴,顯是剛剛彈奏之物。
素衣女子不施粉黛,手中長琴不加雕琢,然而在這蕭姓公子眼中卻有如天仙一般迷人心魄,素衣女子面色清麗,瑩然而座之間透著一股高絕睿智之氣,到叫這身份崇高的蕭姓男子一時忘了來意,看得痴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