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勢一起,才發現破廟周圍早已布下了止火線——一道寬兩尺、深三寸的淺淺斜溝,溝外還灑了整圈石灰,即使未能點燃地底硝葯,也沒有蛇蟲能爬出去。
這下連蛇帶廟燒個精光,阻謀家縱使曾留下什麼蛛絲馬跡,最終也只剩一片餘燼。
“真是縝密的算計啊。
”應風色被火光映紅面孔,逆風微眯著眼,喃喃道。
他畢竟不是優柔寡斷的脾性,在想到解法的瞬間,已知幕後之人技高一籌,假解令者的手毀跡滅證;感嘆不過瞬間,便即來到刻有“蘭若寺”三字的石碑前,抹去碑上臟污,赫見在刻字的上方,有一枚小小的坐佛浮雕,背負日輪趺於蓮座,雕工粗糙,卻是形象宛然。
“設計這使令之人,看似粗疏,其實每個環節無不經過精密算計,如右廂房的硃砂硯台、香爐底部的反刻雷法等。
”應風色手扶石碑,隨口解釋:“搭配各人蘇醒時所在的位置,以及衣衫的分配,我們遲早會把紅印和符篆聯想在一塊兒,從而發現破解蛇陣的方法。
” “師兄你忒謙了。
我雖也學過術法皮毛,但就算把腦袋壓蛇陣里,也決計想不到硯台和香爐有這等用途。
”龍大方代眾人講出心聲,運古色卻是一臉惡寒:“住口,我腦子裡都有畫面了。
” 應風色微微一笑,續道:“這裡自非真的蘭若寺,既如此,何不把原本地藏廟的楹聯取下,裝也裝得更像些?”江露橙“啊”的一聲,順著他的話說:“是啊,這又是為何?都做到這等境地,總不會是犯懶罷?” “所以,楹聯是有問題的。
”應風色道:“但我檢查之後並無所得,楹聯若無機關設置,那麼真正有問題的,就只有這塊刻有‘蘭若寺’三字的石碑。
” 最新找回4F4F4F,C0M最新找回4F4F4F.COM最新找回4F4F4F.COM這個“二律背馳、非黑即白”的概念,對江露橙來說太過抽象,聽得少女有些懵懂,面露迷惘之色,就連龍大方和運古色也只是隱約抓到一點什麼,真要進一步解釋,難免磕磕碰碰,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應風色于思辨上的訓練,得自風雲峽書庫里的小乘佛教典籍,即所謂的“因明論”:“因”是原因,“明”是闡明,以條理陳述萬有緣起,深入思索一法與另一法間的相屬、相違、因果等關係,窮究其之所以成立的理由,此即為學問僧人人鑽研的因明論。
此際便想細說,時間上也不允許,應風色將眾人的反應全看在眼裡,留意到某個微妙的現象,卻無意在這時候戳破,徑以微笑帶過,繼續說道:“除了石碑,還有另一個突兀之處,那就是運古色身上的這套木蘭衣。
我們四人所扮演的角色,皆是《倩女幽魂》中有本的人物,缺的姥姥、黑山老妖等均是魔頭,料想該是守關之人,原不該由解令的九淵使者來扮演。
“但《倩女幽魂》中,並無僧伽一類的角色,若是指續集中的土方和尚,為何沒有同故事裡的其他角色?這點委實不通,直到看見這碑上浮雕才恍然大悟。
” 龍大方擊掌道:“我想起來啦,那個評書……土方小和尚同他師父護送一隻金佛,途經蘭若寺,才生出後來許多事端。
這小小的佛像浮雕,莫非指的是金佛?”其餘三人沒聽過,露出茫然之色。
“沒錯。
”應風色站起身來,橫持半痴劍,眾人見狀紛紛退開,卻不知他想王什麼。
“在續集之中,土方不小心摔壞了金佛,將佛像摔成兩截,差不多是這個位置。
”一指浮雕,果然有條裂痕橫過坐佛腰際,將雕像一分為二。
龍大方蹙眉。
“所以,放一套小和尚穿的木蘭衣,是要把我們引到這兒來找佛雕。
找是找到了,但這條裂縫能王嘛?就算要塞紙頭進去,只怕稍嫌輕淺。
” 應風色笑道:“忒淺的痕迹塞不進紙片,當作刻度標尺,卻是綽綽有餘。
”羽劍半痴橫里一揮,“嚓!”一聲撕紙般的細響,已將碑頂薄薄地削起了一片,厚約寸許的石蓋應聲飛去,碑中忽發出衝天金光,一抹爍亮的狹長金影筆直竄起,發出鏗啷啷的清脆響聲,石碑竟是中空的。
應風色踏碑躍起,攫住金影落地,瓔珞似的脆響始終不絕,一振手裡的暗金色長劍,朗聲長笑:“惟此劍方可解令!這下風雲際會,條件總算齊了。
”迎風虛噼幾記,混著叮叮咚咚的清音碎擊,劍刃震顫,柔韌中帶有一股剛性,但看此節,便知是好劍。
劍出一霎,五人的物輪也從“兌”齊齊轉到了“離”,取得重要道具的一百點獎勵於焉入手,果然是無分軒輊,雨露均霑。
龍大方張嘴撟舌,目瞪口呆:“師兄!這……這是什麼劍?為何……為何蘭若寺的石碑里,會有一……一把劍?”應風色倒轉劍柄遞去:“自己瞧。
雖沒見過,是不是有些熟悉?” 那劍光劍刃就超過三尺,劍柄也較尋常青鋼劍更長,幾可雙手交握,算是一柄大劍,卻不如看起來的沉重;通體暗金,扁圓元寶也似的劍鍔穿得兩孔,孔中各有三環,彷彿僧侶所用的錫杖。
再加上塔型的鏤空劍首,與柄鍔上似佛字又非佛字的紋路,說是劍器,其實更像佛具。
龍大方從未見過此劍,不知怎的越看越有股熟悉之感,彷彿在哪兒聽人形容過這樣一把劍,想起玄衣令脫胎自《倩女幽魂》,靈光乍現:“是了,這是燕赤霞的劍,收在木匣之中、須以黃符起出,最後用來殺死黑山老妖的法器!” “沒錯。
”應風色斂起笑容,沉聲道:“法器既出,使令的最後一關怕就要來啦,大家打起精神,全力應付。
” 石碑放出的金光衝上雲霄,地面綻露出龐雜的術式結構,一股奇異波動蕩漾四散;金光隱沒的同一時間,遠方道上忽響起噠噠蹄聲,驟起的夜霧間透出幾騎的黑影,居間似簇擁著什麼龐然之物,即將穿霧而至。
(……來了!)眾人摒息以待,龍大方本要將金劍交還師兄,應風色卻搖了搖頭。
“按故事發展,最終是甯采臣持劍殺了老妖,這劍還是交給你罷。
” 評書當年他是和師兄一起聽的,記得清清楚楚,在冥府對抗黑山老妖時,甯采臣與燕赤霞雙雙被擒,最後分明是聶小倩持劍飛身,貫穿了黑山老妖的眉心,以師兄心思縝密,決計不能弄錯,明白他“肥水不落外人田”的用意,沒敢違拗,乖乖收下,將原本用的長劍交給江露橙防身。
敵人終於穿出霧區,卻是六名黑衣黑甲的騎士甩動飛撾,拋向前頭的一輛四乘大車,一副路匪打劫的架勢。
那車髹滿朱漆,結掛紅彩,左右所懸的囍字燈籠都作緋紅色紗面,喜氣洋洋的大紅佔據整輛馬車,不知怎的卻有血染之感,教人打心底不舒服。
而車后追趕的六名騎手,毫不意外地戴著金色的鬼牙半面,鞍上掛有鯊皮烏鞘長刀、鉤鐮短槍、雕弓箭壺;頭戴精鋼護額,黑巾裹頭,黑甲在月下回映著皮質的亮光,不止有護胸圍腰,兩臂更有披膊遮護,說是“全副武裝”也不為過,遠非第一輪院生所化的鬼牙眾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