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為如此袁飛才久久沒有踏進這座佛寺,因為這座佛寺大大的違背了佛家吸收信仰之力的宗旨。
袁飛徒步圍著這座佛寺轉了一大圈,這座佛寺佔地並不算大,尤其是在目無邊際的草海之上更顯渺小。
建築的格局也十分有趣,和其他佛寺大不相同,袁飛粗粗一觀似乎這座佛寺之中只有一座供奉藥師佛的大雄寶殿,除此之外再不供奉任何一尊菩薩佛像,替代之的則是一座高達數十丈的土壁,這土壁遠遠觀來好似一座小山一般,但從側面一看便知這土壁雖高但卻極薄,不過十數丈深淺。
這土壁之上密密麻麻滿是洞窟,袁飛有糺藍神光的神通,是以距離雖遠卻依舊看得清楚明白,這些洞窟深淺不同,但內中格局卻全部相同,洞窟之內全是一座座的肉身菩薩,所為肉身菩薩便是去世的高僧遺骸,有些高僧去世之後身體變得堅硬無比若金若鐵,即便是水火之物也毀之不得,並且不腐不爛歷經千百年時間洗禮依舊保持得栩栩如生,這些和尚的遺體便被施以金裝,塑造成一尊尊的菩薩被供奉起來,是以被稱為肉身菩薩。
這洞窟形成的土山密密麻麻全是窟窿,遠遠看去好似蜂窩一般,洞窟之數怕不有萬千之多。
並且這土壁似乎還在隨時擴建,往這西南方向延伸,顯然是留待以後再有肉身菩薩入住挖掘洞窟之用。
袁飛皺眉暗吸了一口氣,這洞窟和他在玄牝一界之中見到的‘玄牝之門’背面的無數孔洞似乎有些相像,只不過那玄牝之門後面的孔洞總是給人一種吸攝拉扯之力,並且袁飛根本不敢隨便觀瞧洞中之物,免得被扯進那陰穢沉暗神秘無比的黑洞之中,不似此時眼前這萬千洞窟一般袁飛能夠一眼看透內中虛實。
袁飛此時略微明白了一些,這慈航佛寺恐怕就是佛家的一座‘屍塚’,內中存放的全是歷代死去后化為肉身菩薩不能火化的高僧遺骸。
不過袁飛心中卻存了一絲疑問,佛家不將這些肉身菩薩送到各地寺廟之中享受香火吸收信仰之力,為何要專門在這接近藍天的高原之上建造一座佛寺來盛放這些遺骸?按理說佛家稱自己的肉身為臭皮囊,是以修佛不成不能踏足佛國的和尚們便會馬上轉生去了,根本便將自己的身軀棄之如敝屣一般,即便是損毀屍骸也不會有什麼對死者不敬之類的言語說法。
不過每一個宗教之中都有些自己的避忌之處,更有些按照常理難以說明解釋的規矩,袁飛自認自己對佛家那浩如煙海一般的典籍知之甚少,對於佛家的一些淺顯規矩都未完全透徹,是以心中只是留下一道疑問並未深思此事,當然即便是他想要深思也沒有佛家知識根基去供他深思明白。
袁飛略微整理了下身上的佛裝,隨後腦後四道光輪猛然亮起,凌空踏出朵朵蓮花直奔慈航佛寺的土門而去。
這慈航佛寺在漫無邊際的草原之上遠看自然是渺小無比,但當袁飛走到近前之時卻又顯得極其雄偉。
光那座土門便有五人多高,土門兩側站立著一對土造的金剛力士,兩個金剛力士和那土門一般高矮,高大威猛,肌肉蛩結而起,一對眼睛對這遠方怒目而視,栩栩如生。
若是尋常人來了自然便以為這兩尊一動不動的金剛力士乃是死物,但是袁飛卻一眼看出這兩個金剛力士雖然是土造之物,但卻是開啟了靈智的活物,而且修為絕不簡單。
袁飛上前先打了個稽首,然後道:“小僧想要入寺尋人,還請兩位金剛尊者行個方便。
”那兩個原本一動不動的土造的金剛力士此時突然動了起來,一起低頭看向袁飛,看到袁飛乃是開了四識的和尚之後怒目面容略微一緩,齊齊噴聲道:“度牒!”袁飛自然不缺度牒,將度牒從懷中取出以一道佛光護住送到了兩名金剛力士眼前。
兩名金剛力士存神一觀之後盡皆點頭,其中一名金剛力士轉身過去,邁步而出,將地面都踩得搖搖晃晃,來到土門前後將那不下萬斤的土門一推而開閃出一道僅容一人通過的縫隙,隨後兩尊土造的金剛力士便不再理會袁飛,繼續站在原處恢復原狀不再動彈分毫。
袁飛再次一禮,隨後便邁步進了慈航佛寺之中。
第四百零三章 襤褸僧人和香火鼎盛門口喧鬧若市集一般的其他佛家寺廟相比,這慈航佛寺門口之處空空蕩蕩冷清非常,即便是袁飛進了寺廟大門也連一個僧人都沒有見到。
進了寺門,袁飛眼前所見乃是一座土造的影壁,上面浮雕著各種佛教典故,這影壁依舊是一片土色,除此之外沒有任何顏色,雖然看上去十分單一混沌,但卻暗合佛家色空之道。
袁飛在佛寺之中可不敢隨意放出神識去掃視,當然他也不需要去掃視,以他的佛家鼻識、眼識、耳識三識神通便可將這佛寺之中的小半情況收入腦中。
袁飛略微想了想便邁步想從左面繞過影壁,因為那邊隱隱傳來誦經之聲,顯然是有不少和尚在做功課。
袁飛走了十幾步便眉頭一皺,他從慈航佛寺外面早已將這佛寺之中的建築情形看個清楚明白,在外看來這影壁不過數丈長短,怎麼他此時行了十幾丈還未走出這影壁?並且放目望去似乎這影壁無有止境一般?袁飛不用想也知道自己中了佛家障法,墜入了這影壁甬道之中。
不過袁飛也並不心慌,他畢竟是佛家開了四識的和尚,修為在佛家之內雖然算不上如何高明,但卻也是如假包換的中等人物,更且這影壁並非是要將他困死,而是需要他來做個破解。
袁飛這樣想著,逐漸將腳步放緩,開始細細觀瞧影壁之上的佛經典故起來。
袁飛緩緩而行,不知不覺竟也走了半日時光,這佛經典故竟然未有一處重樣,從上古洪荒之時一直到萬載之前都有記載,即便是袁飛都不由得心中嘆服,佛家這種沉澱了不知多少年的宗教果然比道家不足千年的教派深厚不知多少倍。
道家雖然也源遠流長,但其最終的目的是尋求舉教飛升,所有一個教派最多也就存活一兩千年,不論開派老祖是證道還是身死道消,總之這個教派都會泯滅於這一方世界之中,而佛家便不同,佛家傳承道統為的便是吸收信仰之力,為的便是將佛家的道統傳揚下去推廣開來,是以維持千萬年而不倒,千萬年間不知凡幾的人物一言一行累積起來便是眼前這似乎無有止境般的影壁經典故事。
想到這裡袁飛忽然明白了,哈哈一笑,邁步便直直朝著影壁走去,隨後竟然一下鑽進影壁之中,在影壁之上留下一道漣漪,顫抖幾下便恢復原狀。
袁飛一步邁入影壁之中隨後便從影壁另一邊邁步而出,袁飛回頭看了看,果然,那影壁不過丈許長短,靜靜矗立在那一動不動。
袁飛的眼前終於見到了和尚,不過這和尚僧袍襤褸,看樣子和要飯的乞兒也無甚不同,這和尚一見袁飛從影壁之中走出便嘻嘻哈哈的大笑起來,並且轉身就跑。
袁飛不由得皺了皺眉,怎麼這慈航佛寺這般詭異?袁飛正待去追那嬉笑和尚詢問,那跑開的和尚卻突然止住了腳步,轉還身來,臉上露出一本正經甚至是一副得道高僧的淡然神情道:“和尚從那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