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昌義想想也對,樹林茂密,九陰教的人穿過密林,知道奔向那個方向?他不是忤逆不孝的人,既知焦急無用,也就惴惴然走了過來。
中年婦人柔聲道:“義兒,你當真非常嚮往闖蕩武林么?” 蔡昌義道:“咱們的祖宗也是武林中人。
” 中年婦人將頭一點,道:“話雖不錯,但咱們家數代人丁單薄,只留母親,自從你外高祖父留下遺言,不準後代涉足江湖,五代以還,奉為家訓,怎能在你的身上違背呢?” 蔡昌義道:“孩兒不敢妄論祖上的見解,但孩兒覺得既是武林中人,就該利用一身所學,為政林鋤奸去按,申張正義,做人才有意義。
” 中年婦人微微一笑道:“你這種想法,為娘不一是不懂,但武林中人刀頭舐血,性命沒有保灘。
仇怨相結,更是無止無休,咱們家人丁縱然單薄,差幸能以綸待金陵世家的門風而不墜,這乃是你外高祖父遺訓思譯,咱們與人無擾,又有什麼不好?” 蔡昌義口齒啟動,話聲尚未出口,明媚的「薇兒」忽然搶著道:“娘,既然講到這事,孩兒也有話講。
” 中年婦人微微一笑,道:“你講吧。
” 「薇兒」正色道:“外高祖父立此遺訓,怕是與咱們家的人丁有關吧?” 中年婦人道:“你究竟要講什麼?何須繞圈子?” 「薇兒」赧顏道:“好,那我直講,我認為子嗣有關天命,外祖父的遺訓矯枉過正。
” 中年婦人先是一怔,繼而微笑道:“你這丫頭平日百依百順,處處順著娘,骨子裡跟你哥哥的想法一樣啊。
” 蔡昌義介面道:“孩兒的想法並無不當……” 言猶未了,中年婦人目光一棱,臉色倏寒,口齒啟動,似要加以訓斥,忽聽一個蒼老清越的聲音口喧佛號,道:“小義兒也許有理,你讓他講下去。
” 眾人一驚,急忙循聲望去,只見左邊密林之前,赫然一個手拂發髯的老和尚臉含微笑,飄然卓立。
老年和尚骨瘦磷峋,滿臉皺紋,一襲灰布僧袖,一雙多耳麻鞋,正是清涼山尾隨華、蔡二人下山者。
但那中年婦人凝視有頃,似曾相識,卻又想不起來在哪裡見過,一時之間,星眸眨動,不覺瞧得呆了。
和尚緩步行來,煉然笑道:“嫻兒不認得我了?小義兒周歲那日,我曾返回……” 言猶未了,中年婦人驀地撲身向前,拜仆在地,歡聲道:“原來是您老人家,您老人家想得嫻兒好苦啊。
” 老年和尚呵呵笑道:“起來,起來,兒女已將成年,還不脫小兒之態,那要惹人見笑了。
” 話聲中,單臂一抬,中年婦人但覺一股柔和的勁氣貼地湧起,硬生生已將自己的身體托高地面,只得腰肢一挺,站了起來。
蔡昌義兄妹又驚又疑,同樣的忖道:“何方高僧啊?看來好似咱們家的長輩,娘的武功已算超凡入聖了,這位高僧的功力修為更驚人……” 只見中年婦人回頭一望,道:“快過來,見過外曾祖父。
” 蔡昌義凜然一怔,嘴一張,目似銅鈴,越發的楞了。
「薇兒」性子活潑,怔得一怔,隨即撲了過去,歡聲叫道:“好啊,原來是我公公,公公怎麼當起和尚來了?” 中年婦人輕叱道:“看你瘋瘋癲癲,有規矩么?” 老和尚哈哈大笑道:“很好,很好,人是彩鳳掩霽月,心若明鏡不染塵。
乖兒叫什麼?” 右臂輕攬,已將「薇兒」摟在懷裡,厥狀歡愉至極。
「薇兒」開心極了,雙手梳弄著他的銀髯,嬌笑道:“叫薇薇,娘叫我薇兒。
” 老年和尚一「哦」道:“薇兒今年幾歲啦?” 蔡薇薇道:“十六啊,怎麼?公公全不知道?” 她美眸眨動,痴痴的瞧著老和尚,情狀至為訝然。
但那訝然之狀,瞧在老年和尚的眼內,卻是一副無比嬌憨稚兒之態,心頭越發歡暢,不覺輕輕一擰她的鼻子,歡聲道:“公公當年雲遊在外,哪裡記得許多。
” 蔡薇薇搖一搖頭,摔脫他的擰握,黛眉一蹙,道:“唉,您幹嘛在外雲遊嘛?” 老年和尚失笑道:“公公是個和尚啊。
” 蔡薇薇櫻唇一撅,道:“和尚有什麼好?不要當啦。
” 老年和尚忍俊不禁,終於哈哈大笑起來。
此刻,蔡昌義侍立一側,忍不住道:“薇妹不像話,簡直胡說八道。
” 蔡薇薇扭頭瞪眼道:“要你管?你才胡話八道。
” 蔡昌義微微一笑道:“你不要凶,遲早給你找個婆家,嫁將出去,看你再凶?” 蔡薇薇大為惱怒,縴手戟指,失聲叫道:“給你找婆家,給你嫁出去,給你……給你找個母夜叉。
” 她愈講愈氣,腮幫子一鼓一鼓的,連脖子也紅了,引得眾人越發大笑不巳。
大聲笑中,中年婦人忍俊道:“薇兒下來啦,不要盡纏著公公。
” 蔡薇薇撅嘴不依,老年和尚卻自神色一黯,道:“阿彌陀佛!老衲皈依佛門,而親情總難斷絕,也算是心志不專了。
” 話聲中,輕輕將蔡薇薇放下地來。
老年和尚忽興浩嘆,中年婦人當即翟然一凜,惶聲道:“嫻兒該死,嫻兒失言了。
” 老年和尚苦苦一笑,道:“不必介意,老衲未成正果,算不得佛,所謂「人非太上,孰能忘情?」 何況是骨肉之情……” 中年婦人急忙介面道:“佛法無邊,原也不外人情常理,嫻兒孑然撫孤,衷心無依,您老人家何不還俗,容嫻兒侍奉天年呢?” 老年和尚搖一搖頭,道:“嫻兒呀,咱們家子嗣不盛,九代於茲,而且只剩陰支,不長男脈,祖宗的香火,全靠女子傳續,老衲當年出家依佛,固屬一恩之誠,妄想苦修功德,以盛子嗣,如今禮佛日久,誠如斯亦大謬,然則志貴從一,寧有暮年易志之理?還俗之說,嫻兒不必再提。
” 中年婦人蹙眉道:“那麼……那麼……嫻兒為您老人家蓋一座家廟,您老人家……” 孺慕之情,溢於言表,但言猶未畢,老年和尚已自朗朗一笑,截口道:“嫻兒何其痴?老衲與你見面,不是叫你侍奉來的。
” 中年婦人泫然道:“嫻兒孑然孤立,無依無靠啊。
” 老年和尚道:“你太拘謹,恪遵祖上的遺訓,固無不當,不察實況,不知開拓生活的領域,自然感到孑然無依了。
” 中年婦人一怔,道:“老人家指的什麼?” 老年和尚道:“是講老衲,你應該多交益友,到外面走動走動,也不妨作一點維護正義的事,這樣一來,生活有了意義,情趣自然增高,孑然無依的寂寞之感,便可不逐而去了。
” 中年婦人大感意外,瞠目訝然道:“怎麼?您老人家叫嫻兒違背祖訓?” 老年和尚微微一笑,道:“祖上的遺訓,乃是鑒於江湖上思怨糾纏,無止無休,投身其中,便難自拔,究其所極,無疑是為子嗣耽憂。
但人生數十寒暑,意義何在?況且人之生死,自有天命,子嗣一節,更非人力所能左右,細加分析,那是因噎廢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