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他內、外參修,在練功之時,也感覺不出自己功力有多少進展但這一運功,感覺就不同了,但覺體內一股真氣,隨意流注,極為暢旺,和昨晚又是不同,這自然是顯著的進步了。
“小子,你快醒醒,該起來練功了。
”那是游龍的聲音。
范子云迷迷糊糊的醒來,但見月色還是朦朦朧朧的,並沒全亮,最多也不過五更天,心中暗道:“你自己昨天整整睡了一天一夜,所以天沒亮就醒了,這麼早就把自己也叫起來練功。
”一面說道:“老丈天還沒亮呢。
” “沒錯。
”游龍道:“就是要這時練才好,快跟我來。
”說完,轉身往後進走去,范子云只好跟著他跨進後進。
游龍伸手朝范子云指指石井,道:“你站在這裡來,雙腳腳心吸地,穩立如山峙,雙手駢指如戟,依引字訣,氣運手臂,功蓄兩指,朝井中俯身上仰,仰時揚訣上引,左右二手,輪流練習,要把井水引上來,超過井欄三尺高了,才算及格。
” 范子云驚異的道:“要把井水引上來,這有多難?” “不難,不難,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游龍接下去道:“以你的資質,大概有一個月時光,也差不多丁。
” 范子云聽得深感意外,說道:“只要一個月?” 游龍裂開大嘴,笑道:“你如果是沒練過武功的人,那就要十年才能練得成,你已有十年的內功基礎,何況練過“旋風掌”,再練“風雷引”,自可事半功倍,只要懂得訣要,有一個月時光也就差不多了。
” 范子云應了聲“是”,就依著他所說,雙足凝立,雙手捏決,運氣行功,上身俯下,左手劍訣就朝井中一引,向上揚游龍站在一旁,看著他姿勢,隨時加以糾正,解釋引字訣的使法,直到他認為完全正確,才悄悄離去。
范子云從小跟師傅修習內功,本來已有七八成火候,這“風雷引”,雖是手法,但使的全是內功,他先前一、兩天,對著井水修習引字訣,但古井無波,連一點反應也沒有。
這樣練了七、八天,井水已可因他一引之力,起了波瀾,等到半個月之後,井水果然隨著他劍訣的吸引,已能隨著升起來一道水柱。
越諺有一句話,叫做:“礱糠(彀觳)搓繩,起頭難”,意思是做一件事情,起頭最難,有了起頭,後來就會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范子云練到已能引起水柱,運用引字訣,自然已可把握住重點了,因此練到第三天上,水柱果然“嘩”的一聲,升起井欄二尺來高。
這一下,頗出范子云的意外,濺得一身是水,心頭又驚又喜,興奮得跳了起來,大聲道:“我成功了。
” 只聽身後響起游龍的聲音笑道:“還差得遠呢,瞧你被水濺得像落湯雞一般,如何能說成功了?” 范子云回頭看去,游龍不知何時已經站在身後,不覺臉上一紅,說道:“在下至少已把井水引出來了。
” 游龍微微搖頭,笑嘻嘻的道:“今天是第二十天,你能把井水引出來,已可說進步相當神速,但距離成功,可還早得很。
第一,你引字訣,只做到引,沒有做到束,要把井水束成一條水練,不能有一點水,珠濺出來,第二、唔,第二,目前還早,且等五天之後,再說吧。
”於是他又給范子云講解如何練習束水成練的訣要。
范子云依著他的話,又日以繼夜的勤練,到了第五天,果如游龍所說,做到引起來的水柱,能夠束水成練,不再有四濺的水花。
游龍欣然道:“好了,你果然不負老夫的期望,現在咱們又得換一種手法了。
” 范子云問道:“老丈,在下還沒練成么?” 游龍接道:“快了,老夫在一個月前,不是說過,你最少得要一個月時光,才能練成么?現在距離一個月,還有五天,你練的也是最後一道手法了,也就是老夫從前告訴過你的原封不動,借力打力之法。
” 他咽了一口口水,續道:“你已能束水成練,再練這原封不動,借力打力,就容易得多,你把水引到井欄上三尺高處,就得豎起劍訣,帶動水練,向天空劃一個圈,然後仍把水練送回井中,必須做到一滴水都不得濺出,才算成功。
”接著又把如何功凝劍訣,如何圈動手臂,才能帶動水練,詳細解說了一遍。
范子云依照他說的方法,練習了一遍,他方才以為自己已能束水成練,再在空中打一個圈,並非難事。
哪知他本來練的,只是把水吸引起來,水柱雖然超過井欄三尺以上,但只是直上直下,並未轉彎打圈。
這時初次練習,把水柱引上之後,再向空畫圈,中間難免拿捏不準,動作稍為一滯,引上來的水柱,豈會等你?是以等到你划圈之時,水柱已“嘩”的一聲,悉數瀉落井中。
如果你動作快了,真氣未能配合,水柱突然在空中散了開來,就淋得你一頭一身。
范子云這才知道古人一句老話,行百里者半九十,練到最後一段,也是最難練的一段了。
他顧不得衣履全濕,一遍又一遍的勤練不輟,直到第四天晚上,才算做到了。
那時已是深夜,游龍早已睡在供桌上,又咬牙,又打鼾,睡得很熟。
范子云心中暗道:“明天正好是一個月了,自己總算如期完成,沒叫老丈失望,明天早上,他看到了一定會誇獎自己,預定早了一天呢。
”當下也就在殿角地上盤膝坐下,調氣行功。
他這一個月來,晚上一直以行功代替睡覺,故而內功精進極為神速。
翌日一早,天色黎明,范子云醒來之時,睜眼一看,游龍已經不在,他先前還並不在意。
起身之後,忽然發現案前拜墊上,多了一張白紙,取起一看,只見上面用木炭寫著一行潦草字跡:“小友功行圓滿,可可喜可慰,端午黃山之會,已迫眉捷,速去黃山為要。
”下面並沒具名,但一望而知是游龍寫給自己的字條了。
范子云手中拿著字條,不禁怔怔出神,自言自語的道:“游老丈已經走了,這位老人家,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
” 范子云離開破廟,循著一條羊腸小徑,奔行了二三十里路程,停身四顧,只見群峰起伏,不見人跡,可見依然沒有走出山區,心中不禁暗自猶豫,莫要自己走迷了路?也不知道是什麼山區?這時感到腹中有些飢餓,看看離午牌時間還早,打算先獵一隻野兔充饑,正待向樹林中去找。
忽聽近處林梢間,一陣撲撲輕響,飛起一隻灰鴿,心中暗道:“這倒正好試試自己的功力。
”心念方動,左手已經揚起,使出“吸”字訣,朝那灰鴿招了招 手。
他這一月來,勤練“風雷引”,功力精進神速,那頭灰鴿正待振翅飛起之際,突然一個翻身,朝范子云手中跌墜下來。
范子云接到手中,才發現灰鴿腳上還縛著一個銅管,可見這是人家養的信鴿,正待把它放了。
但目光一注之際,看到銅管上刻著“老子山”三個細字。
老子山,不是夏伯伯的別墅,由邢夫人所掌管?這麼說,這頭信鴿,是從老子山飛來的了。
夏伯伯覬覦武林盟主寶座,正當黃山大會即將召開之際,信鴿從老子山飛來,莫非是有什麼機密不成?他想到游老丈要自己趕去黃山,其中必有事故,只是沒有和自己明說而已,自己何不看看這飛鴿傳信,究有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