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魔門中,早流傳有吸取別人功力的各種邪功異法。
但不論施術者如何高明,吸取他人真氣只屬輔助或暫時性質,從沒有人能真的把別人數十年功力永久性的據為己有,並大幅和無休止地增加自己的功力。
就算能辦到,由於真氣本質的差異,只會是有害無益,動輒有走火入魔之禍。
較高明是通過男女採補之術,吸取對方元陰元陽,但仍只是輔助性質,其中不無風險,非是上乘之道。
但元精卻是玄之又玄的另一回事。
道家有所謂三元,其在天為日月星之三光,在地為水火土之三要,在人為精氣神之三物。
而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正是整個道家的修練過程。
在元精、元氣、元神的三元中,元精乃一切的根本,元氣和元神是把元精修練提升而得。
元氣和元神因每個修行之士際遇和方法不同,各有差異,元精卻並無分歧。
這一發現令謝泊欣喜若狂,經多年鑽研,終創出一種把元精注入晶球得方法,那時他離大歸之期不遠,遂在臨終前把元精盡注球內,並囑下一代找出提取球內元精的方法。
自此晶球被命名為“聖帝舍利”。
這帶來魔門兩派六道中天邪道最頭痛的問題,像謝泊這樣博學多才,識見超凡,擁有大智大慧的人實屬百年難得一見,歷代繼承者雖殫思竭力,千方百計,仍像坐擁寶山,分享不到半個子兒好處。
且因不得其法,令舍利不斷吸取各式各樣有害或無害的元氣,令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解決。
不過歷代邪帝,只要非是橫死者,臨終前均依遺訓把元精注進舍利內,這亦成為天邪道歷代宗主所選擇的辭世方式。
因為種種變化,研究如何提取捨利元精成為高度危險的事,一個不好,動輒有走火入魔之險。
間或有人能提取捨利內有益的元氣,確能令功力倍增,這事實使歷代傳人更是鍥而不捨。
至於如何提取捨利內的元精,則仍是一籌莫展。
直至向雨田出,以天縱之才,修練“道心種魔大法”,忽然悟出提取捨利元精之法,謝泊的夢想才得以實現。
這時向雨田卻因修種魔大法出岔子,又見尤鳥倦四徒沒有一個是成材的,臨終前把舍利交於魯妙子,囑他尋覓魔門其他派系有能之士,傳予舍利,便可統一魔道,結束魔門數百年來四分五裂,內鬥不休之局。
最後魯妙子認為魔門暫時無人有資格承受舍利,遂把舍利密藏楊公寶庫之內,直到他遇到韓星,在韓星將他體內那一道禍害他多年的天魔真氣吸收驅除掉后,魯妙子便認定直到現在依然沒有師門的韓星正是天然的統一魔道,結束魔門數百年來四分五裂,內鬥不休的魔門門主人選,正因如此,他才會毅然以聖極宗當代傳法尊者的身份替老朋友邪帝向雨田代師收徒,讓韓星成為當代聖極宗宗主,只可惜韓星對這尊貴的身份卻全無覺悟。
感受到自身魔種的感應,韓星發現他對‘邪帝舍利’的感應,比當初對龐斑的感應要更強。
這‘邪帝舍利’根本就是一個現成的魔種,而且這個魔種的能量足以結成十多個魔種,可以說這是一個超級魔種。
每一個邪帝死前把元精注進舍利內,跟當初赤尊信將功力注入韓星的時候,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一個結成魔種的過程。
分別是一個把魔種結在舍利之內,一個卻把魔種結在人體之內。
從回憶中醒過來,韓星這時才有點明白向雨田修練“道心種魔大法”的方法到底是怎麼回事,同時亦明白到這位前輩高人的智慧是何等高深,甚至有可能更勝龐斑一籌。
向雨田修練“道心種魔大法”的方法應該是介乎於赤尊信和龐斑之間,卻又高於赤尊信和龐斑,因為他的方法不需要有任何人犧牲,他只需要合理地利用后前輩留下的功力就行。
第204章 修練道心中魔大法有三個條件,首先是種魔者和爐鼎,但是種魔者吸取鼎爐功力的過程是非自願的,而且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時間慢慢培育的,所以其中還需要一個媒介,那就是魔媒。
《覆雨翻雲》原著龐斑的例子中,種魔者是龐斑,爐鼎是風行烈而魔煤就是靳冰雲。
龐斑通過靳冰雲將魔種施加給風行烈,並用他們交-合時產生的力量來培育魔種,同時因為龐斑心愛著靳冰雲,而這個過程中龐斑承受強烈的妒火,可又因為培育種子的過程關係到兩個人的元神聯繫,元神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極之兇險,稍有不慎便功毀人亡,所以龐斑又必須保持清醒的理智,不能被妒火控制,因此龐斑的心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考驗。
而韓柏的例子中,種魔者是赤尊信,鼎爐是韓柏,而因為韓柏的例子赤尊信有心成就魔韓柏,在這種自願的情況下,傳功過程需要的時間也不多,所以這個例子並不需要魔媒。
至於向雨田的方法卻比這兩種更加詭異,因為向雨田一人同時擔任種魔者和鼎爐的角色,至於魔媒則是邪帝舍利。
韓星猜測向雨田的修練方法應該是,首先在第一階段將自己一身魔功捨棄,或者是直接散去,又是或者注入邪帝舍利之內,然後自己再改修道家功法(聖極宗這麼多年經營,會收藏道家功法一點也不奇怪,就算真的沒有,向雨田要搶也不是什麼問題),這個過程跟龐斑的由魔入道不同,應該叫做棄魔入道。
龐斑的由魔入道雖然是將魔種轉化成道胎,但他的道胎依然擁有魔種的特性,更準確來說應該是道魔合流,而向雨田的第一階段是要徹底拋棄魔功,轉修道家功法,修練最純正的道胎,這是棄魔入道。
等到向雨田的道胎大成,然後再憑藉他在邪帝舍利的感應,將之前注入邪帝舍利內的魔種重先吸回體內,像韓柏一樣由道入魔。
只不過,因為這兩個過程的讓向雨田經歷兩次完全不同修練過程的關係,向雨田恐怕在最後對道和魔都有極深的理解,他由道入魔后,應該很快就能像龐斑那樣由魔入道,乃至最後道魔合流,成就天人之境。
所以說向雨田同時身兼魔者和鼎爐的角色,因為道心中魔大法的道胎也好,魔種也好,均是他自己一人修練出來的。
事實上,向雨田甚至不需要邪帝舍利內的精元也可以練成道心中魔大法,只需要有邪帝舍利作為媒介就可以。
雖然這種方法比傳統的道心中魔大法,缺小了吸收一個人的三魂七魄散離釋放出的龐大能量,但那魔種和道胎的能量也足夠讓向雨田超凡入聖了。
《覆雨翻雲》原著中,龐斑最後不也沒有吸收得到風行烈的死亡時三魂七魄散離釋放出的龐大能量,可他還不是依靠自己的能力超凡入聖嗎。
這三種方法均異於傳統的種魔大法,可謂各有創新。
傳統的種魔大法,魔媒是某樣物件而非人,總之這魔媒無論是塊玉牌,又或一條絲巾,一把刀,都帶有魔者的精神與力量,使種魔者和活人鼎生出微妙的感應和連繫,無論活爐鼎去到天海角,也逃不出種魔者的精神感召,邪詭非常。
所以歷代敢修此法者,莫不是魔門擁有大智大慧,出顯拔萃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