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
應天府位於長江下游,東有鍾山為屏障,西則長江天險,氣勢磅薄,有龍蟠虎踞之勝,更握水陸交通要樞,乃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遠在春秋戰國時代,吳王夫差派人於此城冶鍊青銅器,稱之為“冶城”越滅吳后,在秦淮河邊另起一座土城,稱為“越城”越被楚滅后,楚威王又在清涼山上了一座新城,取名“金凌邑”金陵的名稱始於此。
三國時代。
赤壁之戰後,東吳的孫權遷都金陵,改稱建業,翌年在石頭山金陵邑原址城,取名石頭城。
依山建城,因江為池,形勢險要,有“石城虎踞”之稱。
此後東晉、宋、齊、梁、陳均在此建都。
成為南北爭戰中決定成敗的重鎮。
當年朱元璋一統天下,在定都的問題上,請來群臣商議,眾臣紛陳己見,提出洛陽、關中、汴梁等地。
其中虛若無和劉基兩人力主仍以元人首都北平為都。
兩人以元人建都於此後,因其武功之盛,版圖之廣,早成了天下嚮往之中心,水陸交通,皆發軔於此。
東出則山海關,至錦州速河;南出涿縣、河間、達山東及東南各省;西北出居庸關、通察哈爾、綏遠及外蒙;北出古北口,至熱河。
實乃天下軍事交通經濟無與匹敵的要塞。
冠蓋往來之盛,優於金陵(建業)其時為了這南北兩大都會的選擇,頗有一番爭論。
虛若無更提出自古以來,每逢分裂之局,均是北必勝南,偏安南方者最後莫不被北方所滅,屢應不爽。
可是朱元璋久戰求安,終不採納兩人之議,道:“所言皆善,惟時有不同耳!長安,洛陽、汴梁實周、漢、唐、宋故都。
但平定之初,民未蘇息。
若建都於彼,供給力役,悉資江南,重勞其民;若就北平,宮室亦不無更作。
建業,長江天塹,龍蟠虎踞,足以建國。
臨濠前江后淮,有險可恃,有水可漕,朕欲建為中都,如何?” 誰是皇帝誰說了算,所以眾臣唯有稱善,就此以金陵為都,易名應天府,以示上應天德,成立大明。
北平則改名順天府,封與軍功最大的兒子燕王朱棣,北方遂落入其掌握上,於此亦可知謝廷石實乃天下十三布政司里最有權勢的邊疆大臣。
這掌握著大明命脈的古都應天府,城區面積廣闊。
長江自酉甫橫穿城北,艷名著天下的秦淮河由城南入,繞城西再北流入江。
秦淮河入江前的河段,兩旁青樓林立,大多是歷史悠久,國勢雖有興衰,但這段河岸總是熱鬧非常,以另一種醉生夢死的方式存在著。
江河兩岸平原千里,東有寧鎮山脈與富饒的長江三角洲相連,房舍連綿,名勝古剎,說不盡的千古風流。
這時官船正在波平如鏡的秦淮河上,緩緩靠往岸旁去。
八艘京師的水師船布防在河的兩岸和前後,阻截著其它船隻的接近。
碼頭外遠處是狀如伏虎的清涼山。
山上是逶迤蜿蜓,昂首挺立的崢嶸石岩和古老牆堡,那就是石頭城的遺址了。
韓星、范良極、謝廷石、陳令方等全齊集船旁。
等待著下船的時刻。
岸上駕起了兩個高達四、五丈的爆竹塔,“劈劈啪啪”火光爍跳中由下往上燒去,送出了大量的濃煙和火屑的氣味,平添了不少氣氛。
碼頭旁的空地上排了十多列甲胄閃閃,怒馬鮮衣的禁衛軍,旗幟飄揚,好不威風,若不是見慣場面的人,只看那陣勢便要心膽俱寒。
還好眾人都不是沒見過場面的人,到也沒什麼感覺。
隆隆聲中,官船泊到碼頭去,自有人牽纜系船,降下跳板。
驀地岸上近千的御林軍往前迎來,接著左穿右插,井然有序地變化出不同的陣勢,配合著飄揚的旗幟,既威風又好看。
然後分成兩組,潮水般往後退去。
鼓樂喧天聲里,兩個策著特別高大駿馬,裝飾華麗的官兒,由禁衛軍讓出來的通道,昂然往登岸處緩馳而至,氣派十足。
陳令方靠了過來道:“左邊那身材瘦高,長著五柳長須的人就是胡惟庸。
唉!真不明白他為何會親來迎接。
” 韓星暗忖我若有心,即使這個距離我也有足夠的能力就此擊殺此獠,只可惜一到了這裡大部分問題都成了政治問題,不能像江湖那樣快意恩仇。
范良極向韓星提點道:“看吧!老胡旁的人臉白無須,體型陰柔的人就是六根不全的閹人。
” 韓星沒好氣道:“我說過我知道太監是啥樣的,不需要你提醒。
范良極呵呵一笑,又問陳令力道:“那是何人?” 陳令方定睛一看道:“說真的,我真不明白皇上為何如此重視你們,這人是宮中最有權勢的大太監司禮監正四品的聶慶童公公,此人心胸極窄,最愛被吹捧,須小心應付,因為說起來他還是楞嚴名義上的頂頭上司。
噢!他們下馬了,我們應下去了。
” 韓星吸了一口氣,只覺心中充滿信心,從容步下船去。
范良極搶前兩步,作領路狀,倒亦似模似樣,平添了韓星這假貨不少威勢。
跟著是謝廷石和陳令方,後面綰綰等看似弱不禁風地在那幾名怒蛟幫女幫眾假扮的侍女扶著,蓮步款擺走下船來。
接著是謝廷石那三名近身侍衛和范豹等捧著貢品的人,便也頗有一番使節團來朝的氣象派頭。
當韓星和范良極踏足岸上時,樂聲收止,一片莊嚴肅穆的氣氛。
韓星按照陳令方所教的禮儀,唱了一個喏嚷道:“高句麗右輔司朴文正奉高句麗正德王之旨向大明天子問好!” 他照足陳今方指導,擺出官場架勢,龍行虎步,胡聶兩人雖嫌他嫩得可以,但看到他的氣度,卻甚是順眼,心想此子年紀輕輕,便成了高句麗的正二品高官,除了有家勢外,當有幾分本領,反對他重視起來。
官場就是這樣,你越囂張對方就越看得起你。
第740章 韓星按照陳令方所教的禮儀,唱了一個喏,嚷道:“高句麗右輔司朴文正奉高句麗正德王之旨向大明天子問好!” 他照足陳今方指導,擺出官場架勢,龍行虎步,胡聶兩人雖嫌他嫩得可以,但看到他的氣度,卻甚是順眼,心想此子年紀輕輕,便成了高句麗的正二品高官,除了有家勢外,當有幾分本領,反對他重視起來。
胡惟庸和聶慶童連忙還禮。
互相客氣時,韓星乘機打量這權傾天下的中書丞相。
只見此人身材瘦削,年紀五十上下,相貌堂堂,但臉色陰沉,細長的眼神充足,但眼珠溜轉不定,可見天性奸詐險惡,滿肚子壞水,使人想不明白為何朱元璋如此雄才大略的人,會倚之為左右手。
司禮監聶慶重訝異道:“英雄出少年,朴專使年紀輕輕卻位高權重,已使人驚奇,華語又說得這麼好!” 范良極截入道:“公公有所不知了,朴專使是我國有史以來最出色的神童,三歲便懂得寫字計數、六歲舞劍、十二歲便……嘿!懂得……嘿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明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