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浪子二十部小說 - 第1039節

青衣童子把紙包塞在卓少華手裡,說道:“我聽師傅說,路遠得很,多帶些盤川,總沒有錯,你快收下吧。
”卓少華也沒去過,不知身上這點銀子夠不夠,這就點頭道:“好,我收下,就算暫時跟師弟借的好了。
”青衣童子道:“我們是師兄弟咯,卓師兄不用客氣。
”“謝謝你。
”卓少華握了握小師弟的手,說道:“那我走了。
”青衣童子一直送出竹籬門口,才揮手道:“卓師哥好走。
”卓少華也和他揮揮手,轉身往大路奔去。
他只有每年清明,回家一次,從九眺峰到會稽,只有這條路,他是熟悉的,也可以說從未出過遠門。
他只知道本門掌門人住在江蘇縣,並不知道怎麼走法?這天傍晚時光,趕到洮安,找了一家小客店住宿。
第二天會了店賬,就向柜上的賬房先生打聽去的走法。
洮安只是浙西的一個小縣城,客店賬房也是個足不出門的人,你問他杭州怎麼走?南京怎麼走,他還說得出方向來,問他,他就只是搖頭,說沒聽過。
恰好邊上有個布販,插口道:“還在長江北面,小哥從這裡去,先到餘杭,往北就是吳興、長興,再從宜興到鎮江,渡過江,是真州,就在真州的西邊。
”卓少華連連稱謝,出了店門,就一路往北奔行。
※※※※※※※※※※※※※※※※※※※※※※※※※※※※※※※※※※※※※※現在雖然還只是二月中旬,早晚春寒料峭,但你在溫煦的太陽底下趕路,還是會跑出一身汗來。
在洮安和分水之間的坑口,是從洮安到臨安,到富陽去的必經之路。
這是一個很荒僻的小村子,大概總共也不過十來戶人家,除了這裡,前後二三十里,就再也找不到村落,於是這個小村子,就成為行旅中午打尖的地方,村口路旁,就有兩三家賣茶水、酒菜的小棚子。
此刻正是中午時光,卓少華剛走到路邊,就聽棚下有人招呼著:“客官,進來息腳吧,喝口茶水,吃碗面,再上路不遲。
”卓少華奔行了一個上午,確實感到又渴又餓,這就舉步往棚下走去。
松棚底下,一共只放著品字形兩張半板桌,靠路口兩張桌旁已經坐了七個漢子,有的敞開著胸膛,有的高蹺著二郎腿,正在大碗喝酒。
只有靠里首一張半桌上,坐著一個少年文士,斯文的喝著茶。
那少年文士看到卓少華走入,立即放下茶碗,含笑道:“兄台這裡請坐。
”卓少華只覺這少年文士斯文可親,也就迎了過去,抱抱拳道:“打擾兄台了。
”少年文士面貌清俊,衣衫整潔,一望而知是一位平日很少出門的讀書相公,他望著卓少華親切一笑道:“兄台大概趕了不少路,不用客氣,快請坐下來再說。
”卓少華在他對面的位子坐下,就有一名夥計送上一碗茶水,含笑道:“這位客官要吃些什麼?”少年文士不待卓少華開口,就一擺手道:“你把我叫的酒菜送來就好,我和這位兄台萍水相逢,要好好的喝上幾杯。
”卓少華本待叫一碗面來吃了就好,經他一說,自己就不好開口了,一面忙道:“在下還要趕路,兄台……”少年文士含笑道:“兄弟正嫌一個人走在路上寂寞,萍水相逢,亦是前緣,兄弟再客氣,豈不見外了?”夥計連連應是,退了下去。
卓少華道:“在下還未請教兄台大名?”少年文士道:“兄弟藍允文,兄台……”卓少華道:“原來是藍兄,在下卓少華。
”藍允文道:“卓兄往何處去?”卓少華不好說自己前往,只得說道:“在下到鎮江去的。
”“這真是巧極了。
”藍允文欣然道:“兄弟正好也是到鎮江去的,我們正好同路。
”剛說到這裡,店伙替兩人擺好杯筷,接著端來了一盤鹵牛肉,一盤白切雞,一盤滷蛋,一盤蔥烤魚和一壺紹興酒。
卓少華心中暗道:“這位藍兄一個人居然叫了這許多下酒菜。
”藍允文早已伸手取過酒壺,給卓少華面前斟滿了酒,自己也倒了一杯,就舉杯道:“卓兄,你我邂逅不易,荒村野店,薄酒粗餚,兄弟一向不喜敬酒,我們一見如故,就隨意吃吧。
”說罷,喝了一口。
卓少華連忙舉起酒杯道:“藍兄雅人,在下能和藍兄萍水論交,真是快事,在下干此一杯,聊表敬意。
”藍允文目光一亮,欣然道:“卓兄快人快語,兄弟這一杯,那也該幹了才是。
”他本已放下酒杯,隨著話聲,果然又取起酒杯,一干而盡。
兩人杯酒論交,這一席傾談,竟是愈談愈覺投機,真是相見恨晚。
卓少華也在他談論之中,才發現這位藍兄才華卓絕,博學強記,經史百家,詩詞歌賦,無不通曉,心中更是好生欽佩。
兩人只顧談話,回頭看去,鄰桌的人,都已先後上路,夥計又下了兩碗湯麵送上。
卓少華難得遇上一位知己良友,心情十分愉快,把一碗面連湯帶鹵,吃得津津有味。
藍允文只用筷挑著吃了幾口,便自停住,從身邊掏出一錠碎銀,會過酒賬,含笑道:“卓兄,我們也該上路了。
”兩人走出松棚,卓少華因有藍允文同行,他是一個讀書相公,腳下自然不好走得太快,趕到分水,已是上燈時候。
藍允文似是對城中街道十分熟悉,領著卓少華在大街上找到一家客店,要了兩個房間。
卓少華眼看這位新結交的藍兄,出手闊綽,自然是世家子弟,要住得舒服,也只好由他。
第二天藍允文交代店家,雇了兩頂轎子,卓少華知他不善長途跋涉,也只好和他一同乘轎上路,傍晚趕到新登,再由新登到達臨安。
這臨安是個大城鎮,兩人落店之後,藍允文打發了轎夫,第二天又要店伙代雇了一輛馬車,繼續上路,馬車自然比坐轎要快得多了。
一路上食宿,都是由藍允文搶著會賬,不必多說,這一路上,兩人更是無話不談,當真情投意合,如膠如漆。
這一天傍晚,車子進了鎮江城,找了一家叫做京口老店的客棧落腳。
藍允文要了兩間上房,吩咐店伙,要廚下整治一席豐盛的酒菜。
店伙退去之後,卓少華忍不住問道:“藍兄,今晚你要宴客?”藍允文朝他微微一笑,接著詞色懇切的道:“卓兄,我們萍水相逢,一見如故,這幾天來,可說歡若生平,只可惜會短離長,明天雞唱之時,就要分手了,不知何年何月,方得重晤,今晚,是你我兄弟的惜別宴,自然要豐盛些了,除了你我二人之外,那會有什麼旁人?”卓少華聽得大為感動,黯然道:“這一路上,多蒙藍兄照顧,兄弟已是感激不盡,怎好……”藍允文搶著說道:“卓兄,人之相知,貴在知心,你我既已結交,就是朋友,我不許你再說感激二字。
”他不待卓少華開口,接著道:“只是我有一件事,說出來了,不知卓兄是不是會同意?”卓少華道:“藍兄請說。
”藍允文望著他,徐徐說道:“我和卓兄,數日朝夕相聚,情同手足,明朝就得分手,如果就此別過豈不枉自結交一場,因此兄弟之意,想和卓兄結為異姓兄弟,不知卓兄意下如何?”卓少華大喜道:“這話我早想說了,只因不知藍兄的意思,才不敢說出口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