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燭昧心 - 第11節

不過好景不長,在那之後,納斯卡巨畫內的火焰突然間有了巨畫外的燭台一樣的效果,這不僅導致了原有的生產體系的崩塌,也給新興宗教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力。
因為創教者給納斯卡巨畫的神賦予了太多的光環,而火焰的失控恰好將他們編織的謊言撕地七零八落,教徒們這個時候醒悟過來,如果納斯卡巨畫的神真的無所不能,為什麼火焰還會在畫中失控?他們感覺受到了強烈的欺騙,憤怒的他們衝進了火焰失控前建立起的豪華教堂,將教堂拆成廢墟,將創教者丟出巨畫外,將教義和「聖物」撕成碎片。
創教者在盛極一時後走向了應得的下場,教徒們卻感覺到了無盡的空虛,火焰失控時,自我了斷的可不僅僅是對生活絕望的人,也有一部分是這些曾經虔誠的教徒。
但是,哪怕過去了這麼多年,原有的社會體系,人文關係等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有些東西是終究不會變的,那就是階級。
原有的階級被毀滅了,但新的階級也逐漸誕生了。
第八章:階級(下)2019-06-16 新的階級,是在納斯卡巨畫的村落發展的過程中漸漸出現的。
雖然都是難民,都是滅世之火下的避難者,按理來說大家都是平等的。
但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愚笨之人,體弱之人,懶惰之人等等,他們固然可以靠著奇迹蘆薈活下去,但也僅是如此罷了,他們的生命雖然還可以延續下去,但他們是註定是社會地位的最底層,即便可能不會被歧視,他們也能感覺得到這其中的差異。
其中最顯著的一點是,他們的名字。
在經過了無數年的潛移默化下,居住在這裡的難民們的血脈相互融合,不再分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也不會按照國家或地區來分別,分什麼亞洲人,歐洲人。
那麼有一些東西就需要進行改變了,例如說名字。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命名習慣,兩個不同地區的人生下的後裔,兩人都想按照自己的名字格式取名,那麼勢必會帶來衝突。
有趣的是,當時為了強化人們對納斯卡巨畫之神的崇拜,新興宗教的創辦者提出了新的取名方式。
以納斯卡巨畫的名字來命名。
按照原來的資料,它們被這麼命名。
猿猴巨畫:庫西略,源於蓋丘亞語K』usillu,意思是「猿」。
蜂鳥巨畫:阿斯利亞?皮斯科,源於蓋丘亞語Asllapisqu,意思是「細小的鳥」。
蜥蜴巨畫:卡拉伊瓦,源於蓋丘亞語Qaraywq,意思是」蜥蜴「。
蜘蛛巨畫:烏魯,源於蓋丘亞語Uru,意思是「蜘蛛」。
虎鯨巨畫:查庫?查略亞,源於蓋丘亞語ChukuChallwa,意思是「秘魯魚」。
巨人巨畫:卡帕克?阿普,源於蓋丘亞語QhapaqApu,Qhapaq意思是「偉大的」「富有的」,Apu意思是「權威者」「神聖的山」「有力的」。
兀鷲巨畫:維拉科查?拉斯卡,源於蓋丘亞語WiraquchaLasq』a,Wiraqucha是在印加宗教中造物主的名字,Lasq』a的意思是區域,因此合起來的意思是造物主的領地。
當時作為新興宗教的創教者,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卡帕克?李,意思是自己將重新帶領教徒,回歸對納斯卡巨畫之神的崇拜,而教徒們則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了巨人和兀鷲巨畫以外的名字,並逐漸影響了其他沒有入教之人,畢竟是納斯卡巨畫的名字,就算是為了感謝它們提供的安居之所,改名字也未嘗不可。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階級以另一種形式埋下了種子。
這些社會最底層的人,他們的名字幾乎不會被人提起,需要叫到他們的時候,人們通常會用「喂」、「那邊那個」、「你」來代替,在創教者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人們認為這些失敗者不配被冠以巨畫之神的名字。
接下來的人,他們在有了奇迹蘆薈解決了基本的溫飽后,他們並沒有輕易地滿足當前的生活,他們希望能有更美味的食物飽腹,有厚實的衣物可以蔽體,有牢固的住所可以遮風擋雨,年幼時能受到教育不至於目不識丁,年老時不至於蜷縮在冰冷的角落裡啃食著蘆薈。
這些人,就是如烏魯迪,阿斯利亞母女這樣的普通人民。
地址發布頁2u2u2u.com。
發布頁⒉∪⒉∪⒉∪點¢○㎡他們勤勞肯王,願意去為了更好的生活去打拚,男人砍伐木頭,搭建房屋,製作傢具,開墾田地,女人種植水果,春耕秋收,縫製衣物,放養牛羊。
他們好學,為了學習這些技巧,他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不只是自己學,也讓自己的子女去學,就為了他們能和自己一樣靠自己的雙手去獲取更好的生活。
雖然這樣的生活肯定會比較艱苦,但擺在屋子裡粗獷的傢具,桌子上豐盛的晚餐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努力並沒有白費。
再往上,就是掌握著這些技術的人了。
他們,是這個末世后的這個社會中,最常見的權力階層,他們一般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的身份,多是老師這樣傳授知識的職業,在這個掌握了知識,就能改變生活質量的時代,他們,就等於有著開啟寶藏大門的鑰匙。
無數的普通人付出巨大的代價,只為了耕作田地的工具能更快一些,縫製出來的衣物能更緊密一些,農作物的產量能更高一些。
普通人學會了后,如果他們的後代要學,那麼也得到傳授知識的人那裡,付上一筆費用,才能被允許使用。
普通人不敢偷偷免費教自己的後代,也不敢將學到的知識泄露出去,一旦發生這種事情,那他們將會遭到傳授知識的人的抵制,沒有了技術的支持,他們慢慢會淪落到最底層中去。
正因為這種嚴厲的規則,保證了傳授知識者的權威性的同時,也保證了傳授知識者的穩定收入。
那麼可能會有人有疑問,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如果傳授知識者手頭上的知識長時間沒有變化,那麼普通人還會願意為他們的技術付錢嗎?顯然他們也考慮到了這一點,實際上他們掌握的技術要比現在在社會上普及的要先進一代,他們只需要偶爾放出一點,以證明他們還有能力提供更好的技術就足夠了。
他們提供的技術,只是相當於放到古代都是非常落後的技術,但比原始的刀耕火種這些已經好多了,畢竟在不能用火的世界里,製造火焰的工具被毀滅,引起火焰的方法被口口相傳,成為了絕對不能去做的事情,如果你點燃了火,那麼第一個死的也會是你,這種情況下無人敢越雷區一步,也就自然不可能用得上鋼鐵打造的工具了。
同時也因為一開始的起點如此之低,他們很容易就能在技術上取得新的突破,在過去百多年來的時間裡,他們都衣食無憂,每天花幾個小時教書,之後一邊傳授自己的子女知識一邊研究新的技術,生活富裕而悠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