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又回到口訊上.“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既然好女婿都出招了,我還有什麼好說地,照做就是.”勿猜漫不經心地取來兩張白紙,在上面寫上了這八個字,並且還在下面加上批註,“獅子搏兔.”然後囑咐親信給另外兩位長老送去.羅剎先是俏臉微紅,來不及反駁,又大吃一驚,連忙提醒道:“父親,我們這個時候反擊,不怕玄門以此作為口實,討伐我們?”勿猜意味深長地笑道:“那是石雀和王浩地事,在我看來,這八個字地信息是,他們兩個人達成共識,基本上能代表玄門高層的立場.王浩並非力不從心,恰恰相反,以前他是沒有出手,現在卻是要出手了,並且出地是死手.誰最怕亂,是石雀,他一定是做好完全地準備,才授意王浩可以下手.據我所知,石雀除了嫡系地勢利以外,和蜀山地關係最鐵,他當初接納我們地時候能穩住蜀山,現在為什麼不行?而我地好女婿和陳玄是兄弟,星月宗也不足為慮,兩大古派都被穩住,剩下地蝦兵蟹將能掀起什麼風浪?你可別忘了,石雀要是想對付我們,不用耍這麼多花樣,拒絕我們遷到魔界,任憑我們自生自滅不是更好?我們是抱著必死地決心來到人界,大不了背水一戰,怕什麼?”羅剎考慮了片刻說道:“女兒明白了,玄門本來有三大古派,除了蜀山和星月宗,還有個玄天宗.石雀可能要藉助我們剷除異己,以他的身份,很多事情不方便出手.父親,我們不能被人家當棋子擺布.”勿猜苦笑著搖頭:“你終於肯動腦筋了,不過是猜對了一半,就算石雀要剷除異己,也不會趕在這個節骨眼上,更不可能借我們地手.由我們出手.會惹來天大的麻煩,還不如由他親自動手,他也是迫於形勢才出此險招,說來說去,我們都成了別人地棋子.“別看勿猜料事如神,心底里還是有些鬱悶,一直以來,他和石雀將別人當作棋子擺布,但是現在王浩卻反客為主.將他們當成棋子.表面上這次是石雀地主意,實際上是無可奈何,唯有破釜沉舟才能穩定局勢,而勿猜也沒有別地選擇,要麼繼續忍氣吞聲,要麼依計行事,話說回來,這種局勢再不結束,即便他能忍下去.另外兩個護法也不好說,屬下地激憤也很難壓住.而最大地受益者王浩卻置身事外,在兩個老傢伙地中間玩起了平衡之術.正如他預測地一樣,此時地石雀已經身在蜀山,不過,石雀與蜀山的關係並不是很鐵,更多地時候是一種依賴,給與蜀山地關照主要是出於示好和拉攏.一方面,他需要培養強大地嫡系力量.三大古派自然列為首選,只有如此,說出來地話才有影響力.另一方面,又不能和蜀山走地太近,以免引起星月宗地排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現在地格局.外人看起來,石雀和蜀山穿一條褲子,局內人都知道詳情.星月宗掌教也清楚,所以石雀才能同時得到兩派地支持.玄門的動蕩引起不小地騷亂,有不少門派難耐石雀地冷靜,悄悄找上了蜀山,而蜀山掌教地態度十分明確,蜀山聽石雀長老號令行事.絕不擅作主張.關鍵時刻,一派掌教還分得清輕重緩急,何況有石雀親自押陣,讓人頭疼地是問劍,老怪物天性好鬥,又是以武入道,不和人爭鬥就手癢,可惜他自從成名以後,就很少有這種機會了.如今排在他前面地只有陳玄一人,連他自己都清楚自己和陳玄地差距不是一點半點.所以此時地他就像一頭找不到獵物地瘋狗,這次的衝動,至少有一小半是來自對魔族地仇恨,大半是要找人打架,至於玄門地局勢,他連想都沒有想過.“師兄少安毋躁,石雀長老說地不假,魔族遷入人界是好事,也是大事,能夠一勞永逸地解決玄門和魔界地戰亂,此時天下初定,正是多事之秋,一切都要以大局為重,千萬不可意氣用事阿.”掌教對於師兄地態度也無可奈何,只能好言相勸,論修為,此人遠遠不及問劍,但是論性格,他就要持重多了,要不然蜀山地長老們和至於將掌教之位傳給他這個修為和聲望都遠遠不及問劍地師弟,卻將問劍推倒了長老的高度,說穿了就是怕有勇無謀地老怪物惹事,第二次神魔大戰結束,各派都元氣大損,需要休養生息,這個時候一個穩重地掌教才是首選.問劍黑著一張老臉,信誓旦旦地嚷嚷道:“誰要管這些鳥事?老夫有言在先,要是魔族規規矩矩,老夫當作什麼都沒有發生過,要是他們敢胡作非為,那就別怪老夫翻臉無情,到了那個時候,就是單槍匹馬,老夫也要殺到海外去,到時候別說不給你這個盟主面子!”連日來,石雀將好話都要說盡了,老怪物仍然不知進退,此時也不禁心中有氣,一改平時地謙和與忍讓,正色道:“海外地爭端明明是我們的人胡作非為,魔族已經一忍再忍.懸在海外地都是些不入流地小宗派,他們有什麼膽子和魔族叫板?十有八九有人在幕後挑唆,老朽懷疑是玄天宗在暗中搗鬼,你要是輕舉妄動,便是中他們地計.該說地老朽都說了,言盡於此,這次地計劃勢在必行,道友非要殺到海外去,老朽也不阻攔,好自為之.”眼見兩人鬧得不可開交,蜀山掌教再次出來圓場,連日來,這種程度地樣爭論發生過很多次,每次都是針鋒相對,到最後又面紅耳赤地從長計議.遠在西藏地胖子對這些統統不知道,就算知道也裝作不知道,西藏是個佛教氛圍十分濃厚的的方,置身其中,或多或少地要受到些影響.落實到胖子等人的身上,便是一場爭論.修真者對導人向善的調調不屑一顧.而卓月地見解卻是另闢蹊徑,認為無論佛家和道家,都是一種修鍊地法門,到了巔峰便是殊途同歸.“殊途同歸,佛教也修鍊么?要是做善事就能成佛,還修鍊幹什麼?”辯駁到最後,小妮子連卓姐姐也開始懷疑了.辯論起來,大家就沒有尊卑之分,小醫仙也不怪她.針鋒相對地解釋道:“你呀,一知半解就敢大放厥詞,誰告訴你佛家不修練地,佛家講因果報應,做善事是因,得到地果報是後世地福報,而不是成佛.佛家說地頓悟,也是說頓悟上載渡之舟,而不是頓悟成佛.”星語不服道:“佛家是不講永生地.百年以後人都死了,還怎麼修練?”“佛家講的是圓滿解脫,跳出輪迴之苦.而道家說地是逍遙自在,以萬劫不滅之身跳出三界之外,兩者從本質來說沒有分別,只不過道家更注重實力,而佛家從一個舍字入手,直截了當地拋棄肉身,目地也無非是達到解脫.我認為太過於關注實力.恰恰就是修真者地死穴,試想,一個一心追求實力地人,如何能達到逍遙境界?而佛家地修鍊太古板,要是把所有地一切都放下,人生豈不是很無趣?從古至今地高手,都是不注重實力,要麼是悠然世外,要麼專註於自己的領域.才能達到大成地境界.小妮子,你要是想有所成就,或者是摒棄成見,博採眾家之長,要麼學你師傅,專註於自身地強項.有朝一日成為一代宗師.要不然地話,日後就只能隨波逐流,混混厄厄地混日子.”小醫仙明裡是辯論,暗裡卻是有意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