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與若蘭此時由浴室出來,李玉虎便道:“你們先去休息一下,四更過後準備起程!” 三女恭聲答應,一同出去。
李玉虎又替小麗脫胎換骨,接著又使用陰陽合體之法為她催熟,直到四更過後,方始收功。
小麗醒來,發現自身的神奇變化,自然驚喜得難以置信,同時也感謝得五體投地,自不待言! ◆第六章 宮中受封 北京臘月的五更天,到處一片寒氣和黑暗,人們多半還睡在熱被窩裡,但身為大臣、王爺、駙馬之類的權貴,四更初便得起身,忙著趕去皇宮,等候早朝。
其實,永樂五年,明朝的京師仍在南京,北京只能算是行宮,前朝留下的宮室,是燕王舊府,他當了皇帝之後,才開始在去年大興土木,重行規畫興築,準備等完工之後,把京師全部遷過來! 現在,他只是巡幸到此暫住,南京由他的太子監國,文武百官大多數仍在南京,跟了來的不過是極少的一部份,每月只有初一、十五才上朝議事。
不過近半個月,永樂帝宣來不少人,除了太子高熾仍在南京“監國”之外,二王子高煦,三子高燧,長公主尚陽,駙馬黃子澄,及一些皇上親信大臣,都陸續到了北京! 所以,臘月初三這一個固定上朝的日子,五更天不到,這批權貴便身披重裘,文官乘車坐轎,武將騎著駿馬都紛紛趕到“午門”。
李玉虎、李小虎一身朝賜的錦服,跨上“飛龍”、“金鳳”兩匹龍駒,由三十二名男女錦衣護衛擁著,押著一輛宮車也到了午門外,大臣們在火炬映照下,雖不識得他們是何方神聖,但看到這種氣勢排場,都不由暗暗猜測議論紛紛。
李玉虎聽在耳中毫不在意。
午門一開,見眾臣子蜂擁而入,他正準備下馬,午門內二皇子高煦已然跨馬單騎的出來,眾臣子紛紛讓到兩邊,高聲請安問好。
高煦顧不得他們,一馬馳到李玉虎面前,拱手笑道:“老弟可早哇!這位是小虎弟吧!快請隨愚兄先進去!” 說著,帶轉馬頭,招手要他隨後而行。
李玉虎拱拱手,驅馬緩進,李小虎隨後,宮車由三十二名護衛擁著,一行車馬竟從兩路大臣親王中間馳進午門,留下一片詫愕議論之聲。
午門之內,一水如帶,上有數橋並列,名“金水橋”,高煦帶路,一直馳過一片白石鋪地的廣場,抵太和門前,方始下馬。
高煦含笑帶路,拾級而上,太和門內有兩列暖閣是專為候朝的大臣而設,裡面自有宮中小太監負責伺候茶水。
高煦走到東首一間,駐步回身讓客,李玉虎、小虎與他謙讓一番,三人進去,高煦立即吩寸奉茶的小太監,道:“去外面守著,除李兄弟府上護衛之外,其他人一律擋駕,叫他們去別處休息。
” 小太監領命出去,不一會三十二名護衛進來散立一旁,十六名女護衛手上則各提著一隻同樣大小的紅漆彩盒。
李玉虎拱手笑道:“勞動二王爺大駕親迎,兄弟們實在愧不敢當!” 高煦呵呵笑道:“兄弟說哪裡話來!今日之後咱們親上加親,是一家人了!何況自上次愚兄得兄弟之助,體能健壯數倍於往昔,早想去府上拜謝,只是被小妹攔著,未敢再去打擾。
今兒兄弟第一次上朝受封,愚兄豈能不替兄弟助威!” 接著,他又轉對李小虎笑道:“小弟,今日起你拜在父皇母后膝下,更如同愚兄的親弟弟,以後你叫我二哥,可得常常到二哥家玩哪!” 李小虎人摸人樣的拱手為禮,脆聲笑道:“小弟謹遵二哥吩咐……” 外面金鐘三響,是上朝的信號,李玉虎望望高煦。
二王爺笑道:“讓他們先去排班迎駕吧!咱們候旨,兄弟先用些茶點吧!” 原來桌上除了香茗還備有點心,這可是特別為玉虎準備的! 胡若蘭將手中彩盒交身邊的小倩提著,空出手來,重新為他們換上熱茶,同時站到玉虎身邊,傳聲提醒他道:“這是二王爺特別為兩位爺準備的,爺和二爺吃一點吧!” 李玉虎連忙道謝,二王爺高煦笑道:“愚兄哪有這份細心?還不是妹子吩咐,愚兄才命御膳房送了來的!” 說著,又舉手相讓,李玉虎拿起一塊松糕一嘗,果然鬆脆可口,不同於一般民間點心。
高煦也陪著吃了兩塊,見小虎不為所動,又待讓客,小虎脆聲笑道:“小弟清早一向不吃東西,兩位兄長別客氣,只管請吧!” 李玉虎則每樣品嘗一下,由袖內摸出禮單,一旁胡若蘭接過去,雙手呈於高煦,二王爺看了一下,面露驚色,笑贊道:“兄弟真是大手筆,這一份禮只怕愚兄也拿不出!小妹這下可大大風光了!” 這時外面又傳來金鐘一響,高煦又道:“父皇已然臨朝,等會兩位兄弟隨愚兄進殿,一同行個跪叩之禮,就可以了。
” 又轉對三十二名護衛道:“你們男的留下聽候消息,女的先在殿外候著,聽候傳喚,將彩禮進呈。
禮儀自有領頭的太監隨時提示,用不著擔心害怕!” 三十二名護衛躬身應是!只聽外面傳來三波喊聲:“傳李氏兄弟進殿!” 高煦起身笑道:“走啦,兄弟們!” 三人魚貫出了廂門,循長廊直趨體仁閣,十六名女護衛隨後,廊上五步一崗,執戟而立,紛紛對高煦三人躬身行禮。
體仁閣新建完成,十分雄偉壯觀,白玉為階、朱柱雕梁,都是精工雕琢而成,其華麗與奢侈自不待言! 李玉虎與小虎並肩而行,隨在二王爺高煦身後。
跨人大廳,兩人閃目一瞧,廳內前面是長約十丈見方的紅氈地,數十名權貴分別兩旁,留出五丈寬的一條通道,最後面則是九尺高台,台上擺著一張寬大至極的龍椅,椅子上分左右,竟然坐了一男一女,正是永樂帝與徐皇后。
龍椅兩邊及後面,則站著九名宮女、太監,有的執扇,有的拿著拂塵,大家都鴉雀無聲的候著,瞧著李氏兄弟! 李玉虎胸有浩然之氣,左5c力已達散仙以上境界,自然不懼。
小虎本是正氣所化,自然也不知怕為何物,反而是前面帶頭的高煦,雖是能征慣戰的狠勇之士,但在眾目炯炯之下,有點心浮氣粗。
他加快腳步,走到台階下,屈膝下跪,目光微微一掃,望見小虎已跪在身後左方,方始三叩首,敞聲頌道:“兒臣高煦,參見父皇、母后,萬歲,萬萬歲!” 同時耳中也聽到兩種清越、清脆的聲音,與他一同頌讚!不過他兩人自稱仍是:“草民!” 龍椅上的永樂帝、徐皇後面露笑容,永樂帝道:“平身!宣旨!” 立在椅旁的一名太監,拂塵一揮,尖聲傳話:“平身!” 高煦與李氏兄弟,又齊聲道:“謝聖上!” 隨後起身退到一旁。
那太監又尖聲,道:“李氏兄弟聽旨!” 由閣門便隨在李玉虎身後的一名老太監,這時悄聲提醒道:“上前跪聽,謝恩之後再退回來!” 李玉虎、小虎又走上前,跪在中央,只聽那太監雙手舉起聖旨,大聲誦讀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