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隋煬帝 - 第409節

後面船上地倭人都嚇傻了,不太搞得清楚發生了什麼事。
難以接受眼前的現實。
不少划槳水兵獃獃的停止划動,半晌回不過神來。
扶桑船隻繼續前沖,天朝十艘火炮戰船不停的開炮,“轟隆隆”的炮擊聲伴隨“喀喇喇”的船體碎裂聲響個不絕。
在空前猛烈的炮火下,進入射程的扶桑船隻一艘一艘被轟沉。
火炮戰船上的火炮雖還不是開花彈,不會爆炸,可對方也同樣是原始的木製船隻,而且遠不及天朝戰船堅固。
改良后地強力火炮一炮轟將過去,往往能將扶桑船隻轟個對穿,要麼從上到下擊穿。
要麼從一側到另一側洞穿。
扶桑人強征來的漁船一炮就要轟爛,小型船隻挨兩三炮就沉。
中型船隻要沒擊中要害地話可以挨個五六炮,大型戰船挨個十來炮也得完蛋。
扶桑海軍量大質低。
以中小型船和漁船為主,真正的大型戰船極少。
就見炮火覆蓋地帶中,扶桑船隻被轟得稀里嘩啦地,一片狼籍,沒一艘船只能靠近天朝火炮戰船。
天朝戰船的作戰方式絕對超出任何倭人的想像。
扶桑海軍還停留在古代的戰鬥形式中,戰術完全是:火箭、拍竿、接舷戰、撞擊戰等等,雙方相差了不止一個時代。
扶桑船隻前赴後繼的衝過去,便被前赴後繼的擊沉,既然靠不近距離,一切戰術都用不上,只能一個勁的挨打。
寬闊地海面上,殺喊聲與隆隆炮聲齊響。
兩國海軍的大決戰甚至不能稱之為戰鬥,而是一面倒的屠殺。
扶桑海軍總大將東條英機紅了眼,以倭人慣有的瘋狂命令全體船隻源源不斷的進攻。
將一船又一船的人送去當炮灰。
楊廣為了迎接這場大海戰,十艘火炮戰船一個陸軍士兵也沒載,只載了滿滿地炮彈和火藥,務必要讓倭人爽到家。
扶桑船隻畢竟數量太多,而天朝火炮戰船只有十艘,船側舷正面寬度終歸有限,炮火覆蓋的區域自然沒一艘敵船能靠近,而陣勢寬度之外的扶桑船便漸漸衝過來。
扶桑海軍大將東條英機敏銳地發現天朝戰船首尾兩端炮火最弱,狂喜之下,立刻命令全體船隻左右散開,避開炮火猛烈的中央區域,從天朝戰船首尾兩個方向接近,一旦成功拉近距離,憑藉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就能輕易取勝。
火炮戰船首尾確實最弱,然而船是死的,人是活的,扶桑海軍大將東條英機顯然對海上炮擊戰術缺乏概念,遺憾的是他已經沒有逐步適應的機會了。
隨著楊廣一聲令下,十艘訓練有素的火炮戰船一個漂亮的右轉舵四十五度,呈一字縱列朝扶桑船隻讓開的正面間隙,全速直插過去。
這樣一來,不但右側舷三百門火炮能狂轟爛炸,連左側舷的三百門火炮也能開始盡情開炮。
轟隆轟隆,濃煙滾滾,十艘火炮戰船一面快速航行,一面朝兩面不停開炮,威力前所未有。
航到哪裡,哪裡的扶桑船隻便被轟得碎木橫飛,一片糜爛。
倭人簡直被打得抬不起頭來,戰局竟是如此的令人絕望,很快就損失過半。
扶桑海軍總大將的旗艦原本在後方指揮作戰,突然間他瞳孔急遽擴大,因為天朝艦隊突破他們整個陣勢后,竟直朝他駛來……他瘋了似的喝令旗艦掉頭逃跑。
然而為時已晚,龐大笨重的旗艦緩緩掉頭,還在逐漸啟動加速,就已然落入天朝艦隊的火炮射程之內。
十艘火炮戰船一個左轉舵,以船側舷對著敵人旗艦,然後一輪火炮齊射,三百門火炮同時開炮。
以扶桑旗艦為中心,水花衝天,如海嘯如風暴,扶桑旗艦瞬間被轟成了渣,扶桑海軍的總大將東條英機連屍骨都找不到。
殘餘扶桑船隻上的倭人都目睹這一幕奇景,他們的戰鬥意志於剎那間崩潰,不約而同四散逃跑,比來時的速度還要快。
楊廣下令不用追擊,讓他們去吧,扶桑海軍已經完了,連內河水師都不如。
十艘火炮戰船上的將士們一片歡騰,遠處靠山王楊林率一百多艘戰船駛來,加入到歡呼當中。
船上海軍包括三軍名陸軍將士,都親眼目睹了整個海戰過程,看得目眩神迷,眉飛色舞。
尤其是海軍將士,更是興奮,今日終於徹底揚眉吐氣了。
靠山王楊林在水上混了大半輩子,作夢也想不到海戰能這麼打,他終於明白皇帝不惜巨資打造這十艘火炮戰船,而不造大型樓船了的原故了,有了如此強大的海上船隻,確實沒必要把人力物力投入到樓船打造上,因為其他戰船造得再多,還是在一旁看熱鬧的份。
扶桑人海軍主力被一戰打垮,己方一船未損,又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勝利,奇迹般的勝利。
經此一戰,扶桑人滅亡的喪鐘已然敲響。
全軍上下越發視楊廣如神明,以前只知皇帝陸戰用兵如神,號稱戰神天子,沒想到海戰也照樣用兵如神,“皇上就是皇上,果然不愧是真龍天子,是活著的神!”不少將士心中如是想。
大海戰結束,海面上一片狼籍,殘木浮屍滿目儘是,充塞海面,夕陽斜照下,海水一時為之盡赤。
第361章、 次日一早,楊廣揮軍殺向扶桑京都,在界港留了四千士兵駐守。
一路上,大軍所過之處,對沿途扶桑百姓秋毫無犯,扶桑民心大悅,天朝軍仁義之師的形象迅速深入人心,傳遍四方。
楊廣率全軍迅速挺進,原本到京都兩日地路程,急行軍只用了一日一夜,便兵臨京都城外,果斷將倭人京都團團包圍。
他接獲情報,城內倭人守軍有五萬人之多,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原以為扶桑幕府會將重兵放在本州與九州相接的前線,層層布防抵抗,京都多半空虛,沒想到倭人仍在京都布置了五萬守軍,看來扶桑朝廷中也有足智多謀之士。
京都城內地倭人守軍對天朝大軍突然兵臨城下,顯得有些驚惶失措,不過京都乃是扶桑都城,無論如何得頂住,不可放棄,他們在城內嚴密布防,等待天朝軍的大舉進攻。
奇襲京都之策已然落空,眼下局面,天朝軍有精銳步兵十萬人,而城內倭人守軍多達五萬,這還不包括他們臨時動員起來參加守城的城內壯丁。
扶桑都城不但人口多達數十萬,而且城防極為堅固,冠絕扶桑國,堪稱固若金湯。
楊廣擁有一百五十多門強勁大炮,京都城牆是可以輕易轟開缺口,然而接下來就得面臨慘烈的城池巷戰,巷戰中己方強大的火力打擊難以發揮作用,基本上就是肉搏硬拼。
十萬士兵雖是百戰精銳,要硬碰硬攻下五萬人防守的堅城,也委實力有未逮。
蕭若從不打沒把握的仗,暫不攻城。
而對於京都城內的五萬倭人守軍來說,他們也不敢主動出城決戰,九州一場大決戰已經將倭人打寒了心,當時還是趁天朝軍半渡而擊,尚且一敗塗地,他們現在無論如何不敢與天朝軍隊再打野戰了,三軍上下患上了嚴重的恐中症,寧願消極守城。
扶桑幕府大將軍豐臣秀吉坐鎮京都,下令嚴防死守,絕不出戰,同時傳令扶桑各地大名緊急率兵來增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