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尉遲恭前軍已經到了雁門關,守將王天化統兵出關迎敵。
兩邊也不答話,尉遲恭拍馬持槍衝殺過來,王天化舉槍來迎。
交手不到三回合,尉遲恭就一槍刺死了王天化,然後順勢衝進了雁門關。
宋金剛的大隊也到了,一齊進關。
尉遲恭也不停歇繼續提兵前進,領前軍直奔偏台關而來。
關中守將金月虎領兵出關抵敵。
兩邊交鋒,不及五個回合,被尉遲恭一鞭打下馬來,尉遲恭又佔了偏台關。
然後兵不停留,尉遲恭下令大軍直奔白璧關。
就這樣,尉遲恭在一夜之間連劫八寨。
東鎮王王世充,得報馬邑定陽王劉武周新得一員大將,是山後朔州麻衣縣人氏,複姓尉遲,名恭字敬德,能日搶三關,夜奪八寨,直取洛陽,連破幾座州城,槍挑鞭打,擊殺了隋朝大將數十員,殺得隋軍緊閉城門不出。
王世充大喜。
隨後尉遲恭就兵臨東嶺關。
這東嶺關守將乃是楊義臣,大隋朝官拜大元帥,有萬夫不當之勇。
有五個兒子,分別是楊龍、楊虎、楊豹、楊熊、楊彪,都很有些本事。
帳下有二十四員總兵,手握二十餘萬雄兵。
當下聽探子來報劉武周起兵,宋金剛為帥,已搶三關,將到東嶺了,即齊集大小眾將計議道:“宋金剛為帥,十分勇猛,此人只可智擒,不可力敵。
”調出眾將在關外擺下一陣,周圍二十萬雄兵把守,中間立一旗杆,用八枝大木頭合成一枝,長有十丈。
上邊放著一個大方斗,那斗有一丈余大,內中坐著四名神箭手,飲食俱拽上去吃。
守旗令一員大將,乃是東方煌之兄東方伯,有萬夫莫敵之勇,黃面赤須,手使一把大刀,守在銅旗之下。
此陣名叫銅旗陣,外面又擺著八門金鎖,陣內暗藏絆馬索、鐵蒺藜、陷馬坑,只等尉遲恭到來。
這叫暗下釣餌靜待金鱉。
楊義臣心想,尉遲恭自忖是英雄無敵,肯定會來破陣,只要尉遲恭進入陣中,哪怕他是八臂哪叱,也要死於陣中。
只要把此人一除,劉武周不足為慮。
於是又寫一封書,命人到幽州,請羅藝前來一同守衛銅旗陣。
差官奉命,星夜前往幽州而去。
燕山王靖邊侯羅藝看了楊義臣的書信,大驚道:“原來劉武周造反,用尉遲恭為將,已奪三關,兵鋒已經到了東嶺,楊元帥來接我去保守銅旗陣。
”羅藝對差官說道:“你先回去回報楊元帥,就說本帥身為大隋臣子,蒙天子厚恩,楊大人的事我義不容辭,本帥隨後就到。
”差官千恩萬謝而去,先一步回東嶺報知楊義臣,羅藝回到私衙,秦夫人前來迎接。
只見羅藝滿面怒容,有不悅之色,夫人忙問道:“相公為何不悅?”羅藝見了夫人,不好發怒,長嘆一聲說:“夫人,老夫不是在夫人面上不悅,只因劉武周兵犯東嶺。
楊義臣擺下一個銅旗陣,來請老夫去保守銅旗。
老夫怕隨軍帶著夫人有些不便,故此苦惱!”秦夫人笑道:“原來是為了這事。
容易,如今南方叛亂已平,皇帝已經起兵北上,南方安定,我帶上僕人去南方建康暫避,等夫君凱旋以後再來接我也不遲!”“嗯,好主意,就這麼辦了,夫人可馬上收拾一下,老夫這就派人送你去建康!”羅藝一聽大喜,連忙讓僕人收拾行裝。
卻不知道他老婆比他更著急,已經和楊廣有一十三年沒有雲雨了,那肥沃的土地都有些乾旱了,急需要一場甘霖的灌溉,想到這些秦夫人的裘褲就濕了。
半個月後羅藝統兵到達東嶺關,楊義臣出關迎接,在帥府設宴款待。
次日劉武周大軍開到,尉遲恭全身披掛,懸鞭插箭,手執提爐槍,上了千里馬,衝出營來,大喝一聲:“隋兵讓開路,俺尉遲恭來破陣了!”隋兵弓箭手萬弩齊發,箭如雨落。
尉遲恭把槍捻緊,哄的一聲,向箭林中沖入陣來,往旗杆邊殺進。
那些大小眾將齊聲吶喊,一齊上前,圍攏如鐵桶相似,把尉遲恭圍在垓心。
尉遲恭揮舞著槍,叮噹之聲,在陣內招橫掃,左衝右突,哪裡還殺得出來? 陣內楊龍、楊虎催馬來戰,被尉遲恭架開刀,一槍刺死了楊龍。
楊虎回馬就走,尉遲恭取單鞭照背一鞭,打下馬去。
尉遲恭直奔銅旗而來,掛上提爐槍,取出單鞭,左手照銅旗用盡平生之力,猛的一鞭,雙手一合,當的又是一鞭。
尉遲恭將旗杆往上一拔,咣的一鞭,只聽轟隆一聲,震天價響,銅旗倒塌了,摔死了二十四名神箭手。
這尉遲恭雖然三鞭打倒了銅旗,可是也用盡了力氣,虛脫了,眼睛面前發黑,頭內轟的一聲響,心內一擠,血湧上來。
尉遲恭只得把這口污血咽下肚去,當下東方煌之兄東方伯以及楊虎、楊彪、楊熊一齊上來。
尉遲恭極力抵擋,卻哪裡抵擋得住?一張臉如死人一般,一些血色也沒有。
尉遲恭雖然奮勇殺敵,可是還是被羅藝一槍刺於馬下,被生擒活捉了,士兵們一見主帥被擒,頓時四散而逃,被隋軍在後面追殺。
元帥宋金剛死於亂軍之中,殘部逃回馬邑,劉武周一見大勢已去,迫不得已只好投降了王世充。
這面羅藝還沒有進城喝杯慶功酒,幽州信使來報。
有明州夏明王竇建德,差劉黑闥為元帥,蘇定方為前部先鋒,領領大兵四萬,來攻打燕山。
羅藝只好向楊義臣辭行,率部星夜返回幽州。
而楊義臣則說服了尉遲恭,讓他為大隋征戰,楊義臣就命尉遲恭為前鋒,自己為主帥,率領大軍支援羅藝,先掃平明州夏明王竇建德,然後再和楊廣與羅成的兩路大軍匯合。
太原李淵一見天下有安定的可能,就再也不能忍耐了,他知道再拖下去就會把機會浪費了。
於是唐公李淵召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元霸,還有重臣李淳風、長孫順德、殷開山、馬三保一眾將士,入晉陽宮宣告起兵一事。
李世民奏道:“今昏君楊廣無道,百姓困窮,晉陽宮外都是戰場。
父親若守小節,下有寇盜襲擾,上有昏君驚危,朝夕不保,不如乘此機會起兵,這是天授良機也。
而且我太原兵強將勇,還有四弟這般厲害的大將,掃隋亂猶如探囊取物。
”唐公李淵猶豫不決。
眾人正在議論之間,門外京兆三原房玄齡求見。
李淳風拍手笑道:“此人一來,大事成了。
”眾人一齊迎入殿來。
房玄齡大呼:“此刻天時己到,主公何故尚不升殿?”唐公李淵聽了房玄齡之言,主意已定,馬上點齊眾將,分佈各門,鳴金擊鼓。
唐公李淵服冕冠,披黃袍,升大殿。
眾將各朝賀參拜,唐公李淵改天年,立國號。
李淵下旨,國號大唐,自稱高祖神堯武德皇帝。
封李建成為殷王,立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李元霸為趙王。
封房玄齡為魏國公,李淳風為左軍師,長孫順德為右軍師,其眾將各有受封。
李淵下旨,令趙王李元霸為前部先鋒,伍雲召為副前鋒,御駕親征,取河西潼關,攻取長安。
隋朝關隘守將,哪一個是趙王李元霸的對手?更何況還有一個大隋第五的高手伍雲召為副將。
所到之處無人能敵,勢如破竹。
數日之間,接連得了河西,攻取潼關,殺入長安。
高祖李淵下旨安民,建都長安,封楊侑為嶲國公,加封馬三保為開國公,殷開山為定國公,杜如晦為楚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