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額煞冷冷睨他一眼,黃瞳中縮成一條縫的豎睛看來土分妖異。
因已失去了人的外形,反而難窺其心思,胡彥之被盯得渾身發毛,笑面發僵。
“戚鳳城相貌堂堂,當年是江湖上有名的美男子。
”良久,白額煞才淡然道:戰被擒,六大派逼迫他供出狐異門的暗樁,好趕盡殺絕。
戚鳳城受盡嚴刑拷打不肯說,琵琶骨被穿還不肯說,這幫畜生無計可施,惱他如此剛烈,最後索性閹了他,赤條條地吊起來示眾,在烈日下曬足了一個月,生生曬壞他一雙照子。
我聽說他最後是死了。
死得好,少吃些零碎苦頭,少見點兒畜生行徑。
” 胡彥之聽得瞠目結舌,連符赤錦都不禁掩口蹙眉,面露不忍之色。
““六龍鎖鱗功”走的是純陽的路子,我這雙爪子專破純陽功體,戚鳳城要是遇上了我,只怕討不了好。
” 老胡勉強一笑,本想順勢拍幾句不要錢的便宜馬屁,卻見白額煞伸出一隻彎如鉤鐮的蠟黃骨甲,輕輕往庭中濕漉漉的石燈籠上一搔刮,“嚓!”削下一片石屑,比鋼斧還要快利。
他隨手颳得幾下,石燈籠的頂都沒了,地上堆滿大薄片子,宛若刨木。
“他定是慘遭酷刑之後,又練了另一門阻功,使功體更上層樓,我的“白虎催心爪”只刮下些許皮肉,沒能一爪將他拆成兩爿。
六龍鎖鱗功、曝壞的臉和照子、閹刑、純阻功體……你說不是戚鳳城,能是哪個?” 胡彥之默然無語。
鬼先生說過的話語突然浮上心版,對他來說,狐異門的慘禍從沒像此刻這般真實,活靈活現的,“豺狗”……不,是戚鳳城打在他身上的每記重拳彷彿有了其他意義,那是戚鳳城對這世界的憤怒呼喊,若非如此他無法繼續存在。
白額煞轉過頭來,裂開大貓似的白毛肉顎,看起來像是在笑,可聽不出半點笑意,教人打心底發寒。
“戚鳳城跟你有什麼仇,出手這麼狠?我看你一臉正氣、道貌岸然的樣子,無巧不巧……是六大派的人么?” 【附錄 東勝洲武道風雲(二)】空在念,咄咄誰推賢——論兩代“東海雙尊” “一鑒雙尊,東海稱神;三大鑄號,四大劍門;五島奇英,六合名劍;七玄、八葉、九通聖;土方仙境,首推蒼城。
”——東海土絕歌·佚名文章名世、非指一人的“一鑒”——《秋水名鑒》,“雙尊”實際上是東海道武林的最巔峰,而獨孤弋與應無用也不負眾望,雙雙名列武榜至高之“五極天峰”,一口氣佔去五分之二的名額,使東海道成為公認的武英薈萃之地。
兩人將東海的武名推向天下四道,威震宇內、婦孺皆知,立下不世標竿,但同時也成為後人無法逾越的高牆……不同的際遇、相似的軌跡,究竟寂寞的帝王與孤獨的高隱之間,是否存在著看不見的命運牽繫? 【無法傳承的絕學】弋是公認的武功天下第一,他的“殘拳”具有東洲現存一切武學理論皆無法解釋的威力與運作方式,打從他進入江湖的第一天起,便成為最特殊、最耀眼的存在,無分寇讎友朋,誰也無法忽視他。
然而,即便是與他一師所授的蕭諫紙,也無法理解“殘拳”及其背後的武學系統,與他交過手的峰極高手“虎帥”韓破凡、“刀皇”武登庸、“隱聖”殷橫野等人,也只領略了殘拳的驚人威力,而無法破解其中奧秘——至少在已知的當下,這些絕頂高手都未留下相關的記錄,使得“不敗的太祖武皇帝”傳說,更添一份神秘的色彩。
相對於詭秘難解的師承奇功,獨孤弋本身卻是個大方過了頭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說,即“打架交朋友、交朋友打架”,兩者在獨孤弋來看是一碼事。
受過太祖指點的人簡直多不勝數,據說即使在當年兵困蟠龍關、九死一生的當兒,獨孤弋仍不忘點撥隨行的殘兵武藝,好增加他們在突圍時的生存機會。
這批人當中,得以成功突圍存活的,最後都成了獨孤閥精銳“血雲都”的主心骨,包括日後在白馬王朝軍中大放異彩的染蒼群、白鋒起等,其時如非獨孤弋的親隨,便是隨獨孤寂闖山救駕的敢死隊;比起營救主帥的功績,獨孤弋臨陣自創、傳授的武功,毋寧才是他們賴以平步青雲的基礎。
獨孤弋真正意義上的傳人,乃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獨孤寂。
獨孤寂為獨孤閥前家主獨孤執明的小妾所出,他的生母只怕還比獨孤弋小了幾歲;獨孤執明讓出家主與鎮東將軍之位后,庶長子獨孤弋遂成為東海一道的實質主人,獨孤寂自小對這位大哥敬若神明,獨孤弋也將他帶在身邊,什麼武功都一股腦兒地教他,毫無保留。
可惜獨孤寂仍逃不出殘拳“無法傳承”的詛咒。
世上只有極少數的人才知道:囚於埋皇劍冢的土七爺,其實並不懂得殘拳,他的強大來自於對太祖武皇帝的懷緬與追隨。
禁於幽深古墓的獨孤寂漸漸褪去了年少時的青澀莽撞,以自己的方式掌握了力量,與散落於北關鎮軍、皇城禁衛,以及各地歸老諸侯莊園里的武技一樣,都是太祖傳承的一部份。
獨孤弋生前不曾開宗立派,沒有收過一名正式的徒弟,甚至未留下拳經劍譜;除了“武功天下第一”的名頭,他留下的是人情,在某些人眼中珍貴無匹,對另些人或許一文不值,一如獨孤弋斯人。
【來不及傳承的名位】起於草莽、以庶子身份流落江湖的獨孤弋,應無用不啻是貴族中的貴族。
他是最重視血統的鱗族末裔之中,血統最純正、身份最尊貴的龍姓一支,若天下仍屬玉龍王朝所有,則應無用一生下來縱非皇子,亦是未來的王公。
血統之上的純正與尊貴,在指劍奇宮往往與實力相呼應;應無用出身的風雲峽一系恃此宰制奇宮數百年,始終將“真龍之傳”留在風雲峽,保障了派系不可動搖的地位。
應無用在承接上代宮主《奪舍大法》的遺惠前,便已是指劍奇宮的第一高手,強橫如飛雨峰之“匣劍天魔”獨無年、狡智如幽明峪之“影魔”冰無葉,在他之前也只能俯首辟易,暫息角逐寶座的念頭。
所幸在一貫囂張跋扈、目中無人的風雲峽高手之中,應無用出乎意料地清靜無為,在執掌奇宮期間,對其他派系幾乎可說貫徹了“不作為”的信條,益發顯得莫測高深。
奇宮各派摸不清他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麼葯,硬打又打不贏,只得偃旗息鼓,按兵不動,三百年來幾無休止的派系鬥爭,居然就這麼暫得休止。
應無用因此在龍庭山內得了個“群龍無首”的渾名,各派首腦私下說起,咬牙切齒者有之,感嘆惕勵者有之,卻無貶抑之意,心知但教此人掌山一天,自家便無出頭的機會;唯恐傳出去不好聽,對外便以“四靈之首”呼之,不知不覺竟成了應無用的外號。
應無用沒有弱點,不代表風雲峽沒有。
而風雲峽這一代最大的隱憂,就是如應無用這般優秀的人才,一口氣卻出了三位,其中“琴魔”魏無音與“刀魔”褚無明勢同水火,已至片刻難容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