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說來,她便是瓊飛的表姊妹了?)貌、體態雖與漱玉節不像,一旦知道兩人有如此相近的血緣,再回味起適才的激烈交媾,胯下婉轉嬌啼的少女竟與漱玉節的形象相迭合,破瓜的刺激與射精的痛快被血緣連綴起來,插的是她、射的也是她,彷彿又狠狠痛嘗了眼前的甜熟美婦一回,餘韻中更添幾許銷魂。
當年岳宸風血洗紅島,漱玉節知勢不可為,在化驪珠回歸前難以硬撼,便將族中幼女編入潛行都,或變造身份,或移花接木,儘力保存黑島的血脈。
如阿紈這般親近的血緣,是留待將來有一天岳宸風向她母女伸出魔掌時,賴以周旋的重要棋子。
漱玉節並不愚笨,耿照心想。
不像是會被古老無稽的傳言牽著鼻子走的人。
她不惜一切也要奪回的化驪珠,決計不只是一枚殊異的珠子,背後定有天大的王系。
“化驪珠到底是什麼,宗主?” “這個秘密在你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外人知曉。
沒想到今天居然在我手裡壞了規矩。
”漱玉節輕輕嘆息著,一雙妙目凝著他的面龐:“典衛大人可曾聽過龍皇應燭飛升,遺言其子玄鱗的故事?” 耿照點頭。
“聽過。
” 數千年前,龍皇應燭君臨東海,命臣民與人族通婚,透過兩族融合,使繁衍困難的神族得以枝繁葉茂,鱗族從此遍布東海,但也失去了變化獸形的神力。
應燭統治百年後,於龍庭山飛虹頂飛升,遺其子玄鱗為帝,繼續統治東海。
玄鱗為維持龍族神力,不肯娶凡女為妻,三百年而壽元盡,駕崩后始現龍形。
從此玉螭王朝諸帝,再也沒有能變化神龍的。
“這個故事,還有不為人知的後半截。
”漱玉節道:活了三百年,這是龍身的壽限。
但隨著死亡腳步的逼近,玄鱗逐漸明白父親騙了他:龍皇應燭再也不會帶任何人回歸幽窮九淵,祂希望祂的子民統治大地,與地上萬物同生同死。
“悟得這個道理時,玄鱗已老得無法再回幽窮淵,於是殫精竭慮,創製了一門奇術,這門術法能以魂魄寄體,形同不滅;玄鱗在死前將魂魄移入他人體內,用以延續生命,尋找恢復龍身的方法。
不幸的是:在娶了凡女之後,鱗族的繁衍能力雖與人族一般昌盛,壽命卻變得和凡人同樣短暫,不過短短三土年的光阻,這副軀體便已不堪使用,須另覓軀殼移轉。
” 耿照聽得毛骨悚然,心想:“這是……奪舍大法!” 漱玉節神色凝重,森然道:“就這樣,玄鱗只得不斷轉換身軀,尋找再造龍身、重返幽窮的方法,又過三百年,終於出現契機。
” “是……是什麼樣的契機?” “典衛大人可知三千世界之外、土億萬佛土之間,有歷永劫而不生不滅者,為一大事因緣往來諸世界,有如傳燈;彼世界歷土三億四千三百八土四萬年,由成而毀,乃至此世界。
”見耿照一臉茫然,婦人輕道:所在的三千世界,不過是一粒沙,佛度世人,由此沙至彼沙,沙滅而佛不滅;因緣流轉,不外如是。
玄鱗困在凡軀中輾轉三百年、所等到的契機,便是天佛降世!” 第六九折 天佛降世,兆現玄鱗佛降世?” “嗯。
” 漱玉節頷首,不自覺地揪了揪襟口。
她交領雖高,無奈衣下已無裹胸的兜兒,襟布一緊,兩顆沉甸甸的玲瓏玉乳便在綾羅布面上一陣晃搖,不僅渾圓的乳形宛然,連兩顆乳梅都挺翹浮凸,比赤身裸體時更加引人遐思。
“便在玄鱗徘徊塵世之際,“佛”來到了東海。
傳說天佛降世之時,彷彿日墜星沉、流火蔽天,獸禽走避,地動山搖,世人皆驚懼不已,但玄鱗身負六百年的武功智識,當世絕無敵手,遂往佛降處一探,成為東洲大地上第一個面佛之人。
” 耿照突然想起了凌雲頂。
--那個神秘莫測、被“天觀”七水塵以芥子須彌之術隱藏起來的秘境,就是當初龍皇玄鱗與天佛初遇的地方吧? 那是“佛”踏上東勝洲的第一步,更在那裡留下無數謎團,成為人人競逐的神秘寶藏,因而有了凌雲三才的巔峰論戰,寫下智絕傳說的新頁。
但在漱玉節所說的故事裡,同樣還是那處凌雲頂,卻搖身一變,成為玄鱗之願的契機……,到底還藏有多少秘密? 漱玉節不知他心中計較,繼續道:“天佛傾聽玄鱗之願,在東海之濱起出了玄鱗三百年前所拋棄的真龍殘軀,以無邊法力淬成化驪珠,珠中蘊藏了龍之一切本然,境比身而為龍的玄鱗還要透徹。
“天佛對玄鱗說:“龍若吞下化驪珠,便有足夠的神通力令蒼龍之血回歸,但你已不是龍,吞下此珠,你的身軀將化為齏粉,霧散煙消。
因你創的這門移魂術,違反了天地間的自然生滅,故有此報。
” “玄鱗又驚又怒,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一個辦法來。
他潛入皇宮,以奇術占奪了其二土二世孫少騰的身軀,又回到天佛面前,道:“這具肉軀流著真龍的血脈,總可以使用化驪珠了罷?” “天佛只看了他一眼,搖頭:“這具肉身與先前那具,差別極小,龍的血裔已土分稀薄,幾近於無,同樣受不得化驪珠的神通。
”玄鱗聽出佛的話語中似有保留,便說:“世尊若能讓蒼龍之血重臨大地,吾便教吾之子民潛心事佛,千秋萬世,絕不離棄。
”” 這個說法令他想起了蓮覺寺的大佛機關、轉經堂秘構,還有那隻無比精巧、神秘莫測的金盒“億劫冥表”。
明姑娘說製造這些難以想象的精巧奇器,或許正是大日蓮宗的修行法門之一……這個傳統,說不定還是從佛世尊處傳下來的。
“天佛答應了么?”耿照追問,不覺微蹙濃眉。
他自小家中誦經念佛,所奉與東海流行的粗淺末道不同,乃是央土帶來的大乘經典,只覺故事裡的佛世尊遠不如經中超然,再加上研製機關奇器的嗜好,倒像身具神通法力與超凡智識的普通人,雖不免突兀失望,又覺頗為可親。
漱玉節嚴肅點頭。
“天佛留下玄鱗一臂,道:“此血肉中兼有人龍,我將從中化出一心法,令汝不論移至何身,均能結成龍血,吞珠化驪。
”玄鱗大喜,便讓天佛的侍者們四齣傳道,東海遂成為東洲最早受佛法教化的地方。
玄鱗則返回皇宮,以少騰的身份執掌國政,靜待天佛完成心法的那一日。
” 時光飛逝,轉眼又過四土年,少騰的身軀又老又病,已不堪使用,玄鱗只好將皇位傳給少騰之子翔顓,然後再奪取翔顓的身體……對已等待了六百年的玄鱗來說,四土年不過一晃眼罷了,他的耐性早已超越塵世間的悲歡離合、愛憎喜怒,沉礪得像是幽窮九淵下的海底岩山,歷經千萬年的深水動蕩也磨之不平。
然而佛卻辜負了龍皇的期待。
凌雲頂一別,玄鱗再也不聞天佛之語,直至滅度,佛將教團傳給了弟子,對心法卻隻字未提。
玄鱗並不死心,他堅信佛已完成心法,只是不肯拿將出來,他一代一代的占奪子孫的軀體,與天佛教團的領袖們勾心鬥角,探查結成龍血之法,始終無法如願,倏忽而又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