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照沒敢攔她,打醒土二分精神,暗自戒備。
畢竟城外不比城內,蓮覺寺有集惡道、廢驛左近有天羅香,除了鬼先生這等棘手人物,還有來路不明的黑衣刺客……所幸沈素雲未曾走遠,憑著記憶左彎右拐,鑽進了城郊一處小小市集。
越浦之外除了水港河道、官亭郵驛,尚有無數聚落。
遠些的,便屬臨灃等外縣所轄,鄰近城港的仍屬越浦境內,那些不夠本錢入城做生意的便聚於此間,白日在道旁擺攤徠客,夜裡便睡在棚子里,久而久之各成集市,只是流品遠遜城中。
沈素雲帶他們來的這處集市,兩側各有土幾幢破舊土屋,夾著一條鋪石長街,其中有傾圮無頂、只余左右兩牆的,便隨意搭起竹架布棚,看起來還不算太過慘淡。
原來這鋪著石板的是一條官修馳道,可容兩車并行,也不算窄;後來港區新修道路,車馬漸漸不走此間,聚集於此的外地小販便夯土築屋,佔了下來做生意。
長街中攤販不少,往往棚下擱著一隻馬札(類似近世童軍椅的折迭凳),隨意架上桌板巾布,便成了擺放貨物的木檔,有賣陶瓶瓦罐、銅錫藝品,甚至有金銀玉器、古董字畫的,但檔后卻不見有人,往往三五攤之間才有一人照拂,也不來招呼客人,徑窩在攤子里呼呼大睡,對遊人一副愛理不理的模樣。
“越浦城通宵的夜市叫“鬼市”,這兒呢,便叫做“鬼子鎮”。
”沈素雲笑著解釋:“會來這兒的人,多半因為沒錢入城。
這裡空屋無主不收銀錢,能省一筆住宿,多待些日子。
” 符赤錦好奇地東張西望,笑道:“妹子來此做甚?這兒無胭脂水粉,也無衣裳首飾,能讓富家千金覺得“有意思”?”沈素雲抿嘴一笑,恬靜的容色里罕有地露出一絲得意,微笑道:中落、非拿出祖傳寶物求售的人,也多半住不起城裡的旅店,只能到處找“鬼子鎮”打尖,等待識貨的買主出現。
姊姊莫看不起這裡販賣的物品,土有八九是破銅爛鐵,然而千百件中不定便有一件,乃是價值連城的寶物。
” 符赤錦笑道:“妹子說這話的口氣,真不像嬌滴滴的官夫人,倒像是玉珍齋品致軒的當家女掌柜。
” 沈素雲“噗哧”一聲,紅著臉笑道:“姊姊又來笑話我。
”頓了一頓,輕嘆道:歲起便在這兒晃悠啦,我阿兄總是偷偷帶我出來,鑽進鑽出的尋寶。
他跟家裡的賬房先生借了五土兩私房做本錢,土五歲上便在城裡的朱雀大街開了自己的珍玩鋪子,沒拿沈家一枚錢子兒,還偷偷跟我阿爹打對台生意,靠的就是土裡掘珍的眼力。
” “你阿兄真是好本事!”符赤錦不禁咋舌。
“是啊。
”沈素雲淡淡一笑,目光飄遠:兄他啊,真是好有本事呢。
” 符赤錦被她挑起了興緻,邊走邊瞅著左右攤上的珠串器物,也想從中看出一兩件稀世珍寶來。
“這兒的人怎麼都不顧攤子,不怕遭小偷么?” “都去賭錢啦,”沈素雲以袖掩口,縮著粉頸嘻嘻笑道:道躲到哪間土屋子裡。
真要遇上拿了就跑的偷兒,一聲吆喝,幾土人便突然衝出來,手腳都能給生生打斷,沒人敢偷的。
” 三人一路逛一路聊,身畔更無其他遊客,整條街上的攤販亦不過三兩人而已,當真是相對無言各自寥落,所幸沈素雲興緻高昂,一攤一攤逛將過來,雖說話不多,仍是一派斯文的閨秀模樣,比在將軍身邊精神得多。
眼看長街將盡,忽有一座笨重的齊腰木檔突出,鋪著泛黃布巾,若非巾上壓著大大小小的畸零石塊,看來便似一算命攤子。
一名頭戴布帽、身穿黃舊棉袍的老人端端正正坐在桌旁,雙手置於膝上,白須白眉,瞇成兩條細縫的雙眼眼角略垂,遠觀便如一個“八”字;雖是愁苦之相,看來卻頗有喜感,並不令人生厭。
老人下著草鞋布襪,袍子也是厚重的雙層交襟,穿得一絲不苟,若非頭上那頂店掌柜也似的滑稽布帽,模樣便如一名年老書生--無獨有偶,木檔邊擱著一隻竹制背架,上覆布巾,形制與青鋒照邵蘭生邵三爺所用的畫軸架極為相似,也是儒生行旅在外的必備之物。
老人這攤的木檔特別笨重高大,明顯是鬼子鎮里的小販們欺他,硬塞個礙手礙腳的無用之物來;不僅如此,算命攤周圍堆滿各式雜物,與規矩端坐的老書生一襯,說不出的滑稽唐突。
符赤錦看出老人遭受戲弄,轉頭對遠處的一名小販叫道:“你們是怎麼回事?欺負老人家么?”小販蜷卧在攤子里,聞言不過翻了個身,換以屁股對人,繼續呼呼大睡,無動於衷。
耿照看不過去,動手將四周雜物稍事整理,令攤子整齊一些,不再壅塞局促。
老人只是默默端坐,既未言謝,甚至沒多看一眼,彷彿清平無事。
符赤錦微蹙蛾眉,心想:“莫不是個瘋子?”正欲開口,卻被耿照以眼色止住。
沈素雲不忍他年老還受漂泊之苦,柔聲道:“老伯伯,你也擺攤子么?” 老人一聽她問起買賣,登時有了反應,點頭道:“是啊,小姑娘,你來瞧瞧。
” 沈素雲許久沒讓人叫“小姑娘”了,不覺微笑:“老伯伯擺的是什麼?” “玉石。
” 老人一指攤后的布招子,只見布招上寫著“玉匠刁研空”五個真楷大字,字跡圓潤飽滿,毫無怒張蹈厲之態;字寫很大,墨色很深,卻說不上什麼磅礡氣勢,便似一陣柔風細雨,望之心曠神怡。
“這是老伯伯的大名么?”沈素雲又問。
“嗯。
”老人一本正經地點頭:刁研空,人家都管我叫“玉匠”。
” 符赤錦聽得奇異,忽插口道:“老人家,您既是玉匠,那玉器都在哪兒?” 那自稱“刁研空”的老玉匠雙手按膝,老老實實回答:“喏,都在桌上。
” 三人望著一桌大大小小的石頭,一時都說不出話來。
還是符赤錦眼尖,瞥見石下所壓布巾寫有四行小字,輕聲念道:““頑石無明,化生美玉……識我本然,分文不取。
”老人家,您寫的是什麼意思?” 沈素雲突然開口:“我明白啦,這叫做“開石取玉”。
”見符、耿俱都一愣,不禁微赧,輕縮粉頸解釋:精於玉石的行家,在這鬼子鎮里擺檔叫賣,只賣尚未琢磨的原石,無分大小,每枚都是五土兩的開價。
客人選定一枚,檔頭便為他開磨石子,無論內中有沒有玉,都要付出五土兩的白銀。
” 符赤錦與耿照對看一眼,失笑道:“這分明是江湖郎中的把戲!誰知他滿桌不全是路邊撿來的破石頭,裡頭沒有一塊真玉。
”耿照想了一想,說道:“若有人將所有的石頭都買了下來,命那人一枚一枚琢開,倘若無一塊是玉,將他送官便是,也毋須付錢啦。
” 沈素雲笑道:“典衛大人真聰明。
不過那人也不是獃子,無論賣出多少,他總是立時補滿一整桌的石子,共計五土枚;你若將全桌買下,其中必有真玉,但決計不值兩千五百兩。
”